手陽明大腸經﹝LI﹞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LI01﹞。

 二間﹝LI02﹞,三間﹝LI03﹞,合谷﹝LI04﹞藏。

 陽谿﹝LI05﹞,偏歷﹝LI06﹞,歷溫溜﹝LI07﹞。

 下廉﹝LI08﹞,上廉﹝LI09﹞,三里﹝LI10﹞長。

 曲池﹝LI11﹞,肘﹝LI12﹞,迎五里﹝LI13﹞。

 臂﹝LI14﹞,肩﹝LI15﹞,巨骨﹝LI16﹞當。

 天鼎﹝LI17﹞,扶突﹝LI18﹞,禾﹝LI19﹞接。

 終以迎香﹝LI20﹞二十穴。

 手陽明,大腸之經。

 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發揮-A02-手陽明大腸經﹝LI﹞之圖  

手陽明大腸經之圖:

 是經氣﹝meridian-Qi﹞血俱多。

 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當臍右迴十六曲。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LI09﹞,出合谷﹝LI04﹞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大指次指:大指之次指,謂食指也。

 手陽明,大腸經也。

 凡經脈之道:陰脈行手足之裏,陽脈行手足之表,此經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LI01﹞,受手太陰之交,行於陽之分也。

 由是循指上廉,歷二間﹝LI02﹞,三間﹝LI03﹞,以出合谷﹝LI04﹞兩骨之間,復上入陽谿﹝LI05﹞兩筋之中。

 商陽﹝LI01﹞: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LI02﹞: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

 三間﹝LI03﹞: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

 合谷﹝LI04﹞: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陽谿﹝LI05﹞:在腕中上側兩筋間中。

 循臂上廉﹝LI09﹞,入肘外廉,循外前廉,上肩。

 自陽谿﹝LI05﹞而上,

 循臂上廉﹝LI09﹞之偏歷﹝LI06﹞,溫溜﹝LI07﹞,下廉﹝LI08﹞,上廉﹝LI09﹞,三里﹝LI10﹞,

 入肘外廉之曲池﹝LI11﹞,循外前廉,歷肘﹝LI12﹞,五里﹝LI13﹞,臂﹝LI14﹞,絡會﹝SJ13﹞,上肩,至肩穴﹝LI15﹞也。

 偏歷﹝LI06﹞:在腕中後三寸。

 溫溜﹝LI07﹞: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LI08﹞:在輔骨下,去上廉﹝LI09﹞一寸。

 上廉﹝LI09﹞:在三里﹝LI10﹞下一寸。

 三里﹝LI10﹞:在曲池﹝LI11﹞下二寸,按之肉起。

 曲池﹝LI11﹞: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RN02﹞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肘﹝LI12﹞: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LI13﹞:在肘上二寸,行向裏,大脈中央。

 臂﹝LI14﹞:在肘上七寸。

 會﹝SJ13﹞:見手少陽經,手陽明之絡也。

 肩﹝LI15﹞: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有空。肩端兩骨間,為骨。

 肩胛上際會處,為天柱骨。

 出骨前廉,循巨骨穴﹝LI16﹞,上出柱骨之會上,會於大椎﹝DU14﹞。

 巨骨穴﹝LI16﹞: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

 大椎﹝DU14﹞:見督脈﹝Du_Meridian,DU﹞,手足三陽、督脈﹝Du_Meridian,DU﹞之會。

 下入缺盆﹝ST12﹞,絡肺,下膈,屬大腸。

 自大椎﹝DU14﹞而下入缺盆﹝ST12﹞,循足陽明經脈外,絡繞肺臟。

 復下膈,當天樞﹝ST25﹞之分,會屬於大腸。

 缺盆﹝ST12﹞,天樞﹝ST25﹞:見足陽明經。

 其支別者,從缺盆﹝ST12﹞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

 頭莖為頸。耳以下曲處為頰。口前小者為齒。

其支別者:自缺盆﹝ST12﹞上行於頸,循天鼎﹝LI17﹞,扶突﹝LI18﹞上貫於頰,入下齒縫中。

 天鼎﹝LI17﹞:在頸,缺盆﹝ST12﹞直扶突﹝LI18﹞後一寸。

 扶突﹝LI18﹞:在氣舍﹝ST11﹞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又云、人迎﹝ST09﹞後一寸五分。

 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口唇上,鼻柱下,為入中。既入齒縫,復出挾兩口吻,相交於人中之分,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挾鼻孔,循口禾﹝LI19﹞,迎香﹝LI20﹞,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

 人中穴﹝DU26﹞:見督脈﹝Du_Meridian,DU﹞,為手陽明督脈﹝Du_Meridian,DU﹞之會。

 口禾﹝LI19﹞:在鼻孔下,挾水溝﹝DU26﹞旁五分。

 迎香﹝LI20﹞:在口禾﹝LI19﹞上一寸,鼻孔旁五分。

02_手陽明大腸經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

 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sore_throat﹞,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

 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