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傷秘旨》 王瑞柏損傷用藥論:

凡跌打損傷之症,不可概論也。

 青腫不痛,或腫不消退者,氣血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

 若腫或作寒熱者,血傷而肝火動也,用四物加山梔、柴胡。

 血出不止,或又發寒熱者,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柴胡。

 寒熱而痛甚者,欲潰膿也,用參耆內補散。

 若膿出而痛甚者,氣虛也,用八珍湯。

 瘡口赤肉突出者,血虛而肝火生風也,用柴胡梔子散。

 若膿不止,瘡口白肉突出者,氣虛而有邪感也,用補中益氣湯。

 若膿潰而痛,或潰而不斂者,皆脾胃虛也,用六君子湯。

 苟徒知敷涼藥而不潰不斂,所以致敗症也。

 受傷若腸中作痛,按之不能寧者,內有瘀血也,用承氣湯下之。

 下後仍痛,瘀血猶未盡也,用加味四物湯調之。

 按之不痛,血氣傷也,用四物湯加參、白術。

 下後胸脅作痛,肝血傷也,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

 下後發熱,氣血俱虛也,用八珍湯加當歸、半夏。

 胸脅脹滿,飲食不思者,肝脾氣滯也,用六君子湯加柴胡、枳殼。

 切牙發搐者,肝盛脾虛也,用蜈蚣散加川芎、山梔、鉤藤、天麻。

 以上須要謹慎,不可妄用也。

 各方載後。

十全大補湯:

 人參、茯苓、川芎、當歸、白芍、地黃、黃耆、肉桂﹝各一錢﹞;白術﹝一錢五分﹞、炙草﹝五分﹞;水煎服。

四物湯:

 當歸、地黃﹝各三錢﹞;炒白芍﹝二錢﹞、川芎﹝一錢五分﹞;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焦術﹝各二錢﹞;茯苓、炙草﹝各一錢﹞;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八珍湯:

 人參、茯苓、川芎、當歸、炒白芍、地黃﹝各一錢﹞;白術﹝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黃耆﹝二兩﹞、人參﹝一錢﹞、炙草﹝八分﹞、半夏﹝一兩﹞、炒白芍、獨活、防風﹝各五錢﹞;炒白術、茯苓、澤瀉、柴胡﹝各三錢﹞;連翹﹝二錢﹞、羌活﹝一錢五分﹞、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制﹞、半夏﹝一錢五分﹞;水煎服。

加味承氣湯:治瘀血在內者。

 大黃、厚樸、枳實、羌活、防風、當歸、生地、樸硝﹝各一錢﹞;水煎,空心服,多寡隨量加減。

加味四物湯:治瘀血未盡者。

 當歸、川芎、白芷、生地、桃仁、紅花、枳殼、牛膝、大黃、蘇木、羌活﹝各一錢﹞;水煎,早服。

逍遙散:

 柴胡、土炒白術、茯苓﹝各一錢﹞;當歸﹝酒拌二錢﹞、炙草﹝五分﹞、薄荷﹝六分﹞、加煨薑﹝三片﹞;水煎服。

異功散:即六君子湯去半夏。

獨參湯:人參﹝一兩﹞、水﹝二盅﹞、棗﹝十枚﹞或蓮肉、龍眼肉,同煎服。

六味湯:

 地黃﹝四兩﹞、山茱萸、山藥﹝各二兩﹞;茯苓、丹皮﹝各一兩﹞;澤瀉﹝一兩五錢﹞、水煎服。

 若破傷出血不止者:加麥冬、五味子﹝各三錢﹞。

托裏散:

 金銀花﹝五錢﹞、當歸﹝二兩﹞、大黃、花粉、連翹﹝各五錢﹞;牡蠣、皂角刺﹝各三錢﹞;黃芩、赤芍﹝各一錢﹞;樸硝﹝五錢﹞、酒、水各半煎服。

奪命回陽方:

 當歸、澤瀉﹝各五錢﹞;桃仁、蘇木、丹皮、川芎、紅花﹝各三錢﹞;酒、水各半,煎八分服。

 若口閉者,撬開灌之,即蘇。

 如現各經症:加引經藥。

跌打損傷三方:

〔第一方〕:

 羌活、天麻、防風、白芷、白附子、制南星﹝各五錢﹞;焙乾為末。

 每用五錢。

 加童便老酒各一杯煎。

 再沖「七厘散」或「活命丹」一厘服。立效。

〔第二方〕

 此藥只可服一帖,不可多服。

 歸尾、乳香、沒藥、五加皮﹝各五錢﹞;生地、烏藥、紅花、澤蘭、蘇木、赤芍、元胡索﹝各四錢﹞、桃仁、川斷﹝各三錢﹞;木通、木香、細辛、肉桂﹝去皮﹞﹝各二錢﹞。

 上各秤足,用童便一碗,老酒二碗,共煎至一碗,沖「活命丹」一厘服。

 又將渣用水二碗,煎一碗,仍沖「「活命丹」」一厘服。

〔第三方〕

 十服十帖,多服更妙。

 歸身、白術、炙黃耆、川斷、酒炒白芍、白茯苓、酒炒骨碎補﹝各三錢﹞;人參、川芎﹝各二錢﹞;熟地﹝一錢﹞、炙草﹝八分﹞;水煎服。

人中白散:治跌打損傷將死之症,灌之即醒。

用男女尿桶溺壺白片,紅,醋淬七次,研末。

 已死者勿移動。

 若口閉者,撬開用藥末﹝三分﹞,陳酒沖灌下,吐出惡血,即可活矣。

 若移動過,不治。

 又方:損傷吐血死者,服之神效。

 金銀花根搗碎取汁,加童便熱酒沖服,渣敷患處。

打死方:

 益母草燒灰﹝二錢﹞;醋調灌下一、二盅,被蓋,出汗後,用薑汁老酒沖服之。

 又方:用蚯蚓火煅為末,熱酒送下,立效。

又方:用竹中白節,同木耳燒灰,老酒沖服,立效。

救死「活命丹」: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二錢﹞、硃砂﹝五分﹞、孩兒牙齒﹝一個,火煅﹞、雞子﹝一個﹞;用針七支,刺雞子內,加古屋朝東壁泥一塊、桑木一寸、金﹝不拘多少﹞,水一碗,同雞子放鍋內煮熟,去白用黃,共藥四味,研細為丸。

 用時,每服一厘。不可多用。

花蕊石丹:

治一切刀箭所傷,及跌打豬狗咬傷,重至將死去者。

 急摻藥於傷處,血自化為水,再摻即活。

 若內損重傷,血入臟腑,以藥﹝一錢五分﹞,用熱酒半盅、童便半盅,調和服之立效。

 若腸出未斷者,急用桑白皮為線,蘸花蕊石散,縫合其傷口。

 先以大麥煮粥,取濃汁溫洗。

 再用:活雞冠血,和清油塗腸令潤,輕輕托入腹內,外用生人長髮,密縫腹皮傷口。

 ﹝縫法:須縫傷口皮內之肉,若連皮縫之,藥不入肉,難以見效﹞。

 摻藥於口上,血止立活。

 不用物封裹,恐作膿血。

 如傷口乾,先以唾津潤之,後摻藥粉。

 若產婦血暈,死胎不下,胞衣不下,至死者,但前心溫暖,急以童便調藥﹝一錢﹞,溫服立癒。

 血在膈上者,化黃水吐出。

 在膈下者,隨小便出,蓋諸血之聖藥也。

 花蕊石﹝二兩,出陝州者佳,中有黃點如花心﹞、硫黃﹝四兩,明潤者佳﹞;二味研碎,和勻,入陽城罐內蓋好,鐵線紮住;外用鹽泥封固,候乾。

 上寫八卦五行字樣,安在四方磚上。

 外結百眼爐,爐內用炭二十許斤

 蓋住泥罐,從下生火,先文後武,漸漸上徹,自晨至晚方息,終宿不動。

 次早取出,研細,以淨瓷瓶收貯備用。

三黃寶蠟:

治一切跌打損傷,及槍銃打傷,鉛子在內,危在頃刻者。服﹝一錢﹞,飲酒數杯,安睡片時,汗出即癒。

 忌涼水、生冷燒酒三日。

 天竺黃、劉寄奴、紅芽大戟、血竭﹝各三兩﹞;雄黃﹝二兩﹞、歸尾﹝二兩五錢﹞、兒茶、辰砂、人參、參三七﹝各一兩﹞;琥珀、乳香﹝去油、淨末﹞、麝香、真山羊血、輕粉、水銀﹝各三錢,同輕粉研,不見星﹞、藤黃﹝二兩,以紗包之,入羊血內,隔湯燉一炷香時,每日再以血燉,只留藤黃三錢為度﹞;

 共為細末,用好黃蠟﹝二十四兩﹞,燉化,入前藥末,離火攪勻,滾水燉化為丸。大丸每重﹝一錢﹞,中丸﹝五分﹞,小丸﹝三分﹞,瓷器收貯。

凡破傷,切不可用香灰搽。犯之難愈,至囑。

凡閃打傷未出血,但青紫色者,先以蔥白搗爛炒熱,將痛處擦遍。

 隨用生大黃研末,生薑汁調敷。儘量飲好熱酒,令臥自癒。

 即日久不癒者亦神驗。

 又方:用生梔子和麵粉搗塗,腫消青退。

凡損傷胸膈,不食者,以生豬肉切細末,溫水送下﹝一錢﹞,即思食。

凡破傷血流不止,用水磨橄欖汁塗之,數日可癒、且無痕。

凡金刃重傷,急用炭燒紅,和砂糖搗爛塗之,可救。

凡騾馬踏傷骨碎者,用生半夏、生黃柏各二錢研敷。

 再用:蟹殼、新瓦上炙存性,研末,老酒儘量調服,其骨自合。

 若生蟹搗爛更好。

凡損傷眼睛突出者,急揉進,用生豬肉一片,將當歸、赤石脂末少許,摻肉上貼之,去毒血即癒。

凡破傷氣絕,膜未損者,可救。

 急用:蔥白搗碎,炒熱濃封,即活。或和蜂蜜,或和砂糖亦可。皆能止血定痛。若冷再換。

凡破傷後,受風致危者,用糞堆上蠐螬蟲一、二個﹝草房上亦有﹞,將脊背捉住,捏令口吐黃水,於熱酒內,攪勻飲之。

 再以:黃水抹瘡上,覺身麻出汗即癒。

凡破傷後,因澡浴受濕,致喎斜、舌強、昏迷,狀類中風者,用白術﹝一兩﹞,酒煎,頻服;不善飲酒者,水煎亦可。

青城山仙傳接骨方:

 生半夏﹝四兩﹞,泡制六次。第一次米泔水浸三日,二次鹽水浸一日,三次醋浸一日,四次童便浸一日,五次黃酒浸一日,六次薑汁浸一日。陰乾,加黃芩﹝四兩﹞;共為細末,老酒送下。

若腫痛或損骨,用醋調敷傷處即癒。

 又方:跌打損傷,垂死可救。但百日內,勿食雞肉。

 荊芥、黃蠟、魚鰾膠﹝炒黃色,各五錢﹞、艾葉﹝三片﹞、無灰酒﹝三碗﹞;

 重湯煮一炷香時,熱服取汗即效。

腫痛圍藥方:

 僵蠶、大黃、生南星、肉桂﹝各三錢﹞;皂角、乳香﹝去油,各二錢〕、甘松﹝四錢﹞、淡附﹝五錢﹞;

 上八味;共為細末,加醬粉、薑汁調敷,即退。

 又方:

 鉛粉、鍛石、黃柏、半夏、肉桂、白芷、赤芍、芙蓉葉、枇杷葉﹝去毛﹞、天南星﹝各一兩﹞;枯礬﹝二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五分﹞;

 上十三味,共為末,生薑汁同熱醋調敷,濃布裹住,即消。

 又方:白玉簪花根搗敷,一服即退。加牙皂同搗,更速。

損傷筋骨方:

 黃榔刺根﹝二兩﹞、紅麴粉﹝一兩五錢﹞、老山梔﹝三兩﹞;

 共為末,用糯米飯同搗糊敷傷處,以杉樹皮夾上,效。

損骨方:

 小雞﹝一隻,約重五、六兩,連毛﹞、五加皮﹝一兩﹞;

 同搗為糊,拓在傷處。

 一炷香時解下,後用山梔三錢、五加皮四錢、酒一碗,煎成膏貼之。

 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真神方也。

脫骨斷筋方:

凡受傷,即搗碎大生蟹一隻,熱老酒沖服數碗。

 渣敷傷處。半日許,骨內簌簌有聲,骨節自合。

 螃蟹肉黃,最能續筋接骨,納入傷中,筋骨即連。

接骨藥方:

 黃榔刺樹根﹝四兩,如無,用五加皮四兩代之﹞、小雄雞﹝一隻,重四、五兩,去毛﹞、糯米飯﹝一盞﹞;同搗糊,貼在斷骨處,外包好。

 一日一夜去藥,其骨自接。如夏天,加蓮早樹根少許同搗,則不生蟲。或未痊癒,

 再用:外接骨方:蔥白﹝四兩﹞、桃仁﹝三兩﹞、生薑﹝三兩﹞、當歸﹝三兩﹞、五加皮﹝二兩﹞、赤芍﹝一兩﹞、白芥子﹝五錢﹞、樟冰﹝五錢﹞;共搗爛炒熱,同蕎麥粉調成膏,包傷處,半月痊癒。

整骨麻藥方:開取箭頭等物,服之不痛。

 麻黃、胡茄子、薑黃、川烏、草烏﹝各三錢﹞;鬧羊花倍用;上六味,共為細末,每服﹝五分﹞,茶酒送下。欲解,用甘草湯服之,即蘇。

 又方:

 茉莉花根磨汁,服一寸,一日不醒;二寸,二日不醒。

 鹽湯解之即蘇。或醋泡湯解之亦可。

外敷麻藥方:此藥敷毒上,麻木,任割不痛。

 川烏尖、草烏尖、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錢﹞;蟾酥﹝四錢﹞、胡椒﹝一兩﹞;共為細末,燒酒調敷。

 共為細末,燒酒調敷。

 一方:加蓽茇五錢。

 一方:加細辛一兩。

經驗正骨丹:

 自然銅﹝一兩,醋炙﹞、地鱉蟲﹝去頭足﹞、水蛭﹝火煅、醋淬﹞、地龍﹝酒洗、火煅﹞、龍骨、降真香、蘇木﹝各五錢﹞;土狗﹝十個,火煅﹞、川烏、明松節、乳香﹝去油﹞、沒藥﹝去油﹞、血竭、木香﹝各三錢﹞;白芍﹝二錢﹞、麝香﹝一錢﹞;以上十六味;共為細末,每服一錢,酒送下。

一厘丹:亦接骨藥也。

 無名異﹝二分﹞、自然銅﹝煅,八分﹞、狗脊﹝二錢﹞、麝香﹝五分﹞;共為細末,每服﹝一分﹞,酒沖服。

破傷風方:

川羌活、防風、荊芥、歸尾﹝各三錢﹞;生地、白芷、紅花﹝各二錢﹞;明天麻﹝煨﹞、劉寄奴﹝各一錢五分﹞;水煎。

仙傳膏:

 治打板重傷,死血瘀結,呃逆不食,及夾傷內爛。貼之起死回生。

 乳香﹝去油,五分﹞、沒藥﹝去油﹞、樟腦﹝各二錢﹞;輕粉、血竭﹝各三錢﹞;冰片﹝三分﹞、麝香﹝一分﹞、黃蠟﹝一兩﹞、豬板油﹝二兩二錢﹞;

 以上前七味,共研細末,後將蠟油同化,調藥成膏,貼患處,日夜流水,即蘇醒。

 又方:雄豬油﹝一斤四兩﹞、松香﹝六兩﹞、黃蠟﹝六兩﹞;

 以上三味,先煎化,去渣淨,將冷,加樟腦﹝三兩﹞、麵粉﹝炒,四兩﹞、麝香、冰片﹝各六分﹞;乳香、沒藥﹝各去油﹞、血竭、兒茶﹝各一兩﹞;俱為細末,入油內攪勻,攤貼患處。

斷臂斷指方:

 水蛭﹝即田中馬蝗,當歸酒飲之﹞、地鱉蟲﹝竹刀切斷,過夜能續者,可用。亦以當歸酒飲之﹞;

二味不拘多少,入布袋內,浸清尿中。一月取起,又浸圓沙內抽淡。焙乾研末,敷傷處,即能續生。

斷指方:

 淨輕粉、血竭﹝各一錢﹞;降香﹝二錢﹞、梅冰﹝八分﹞、象皮﹝土炒,五分﹞;

 共為細末,敷傷處即癒。夏令加龍骨﹝五分﹞。

喉傷未斷方:

 用絲綿一塊,看傷口長闊,以雞子清刷皮,將綿糊上,外用八寶丹敷。一日一換,等番哄時收口。加白蠟二錢敷上,癒後無痕。

八寶丹: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二錢﹞、輕粉、兒茶、龍骨、鉛粉、血竭﹝各一錢﹞;冰片﹝一分﹞、珍珠﹝二粒﹞、百草霜﹝二錢﹞;共研極細末,敷之,去腐生新,極效。

舌斷唇傷方:

 急用雞子一個,輕輕擊碎,周遭去硬殼,取殼內膜,套在舌上,外用洪寶丹敷之,自然接續。

 如有風寒作痛,以四物湯加柴胡、地骨皮煎服愈。

洪寶丹:亦名濟陰丹,治接斷用。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石脂﹝各一兩﹞

 共為細末,茶湯調敷患處。

 又接斷方:亂髮燒灰敷舌上接之。

 必須口合,以防其冷。

 凡耳鼻斷落,乘熱蘸之,接上即癒。

 亦須包暖、勿冷方效。能以口合,更妙。

四季金瘡藥:

 春天屬木,木能生火,當先去風清火。

 有膿血,用三黃散洗之。又將新鮮豬油同艾葉搗敷。

 後用合口藥敷之,即癒。

三黃散:洗膿血方。

 金銀花、歸尾﹝各五錢﹞;大黃﹝四錢﹞、黃芩、黃柏、赤芍﹝各三錢﹞;荊芥、薄荷、山慈菇甘草﹝各三錢﹞;防風、黃連﹝各一錢﹞;水煎洗。

春合口藥粉方:

 赤石脂、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兩﹞、血竭、杉木炭﹝各五錢﹞;胎髮灰﹝二錢,若無胎髮,亂髮亦可﹞;共研細末。

 夏令屬火,去熱為主,藥宜涼。

 有膿血,用三黃敗毒散洗之,後敷合口藥。

三黃敗毒散:

 金銀花﹝四錢﹞、防風、杉木蕊﹝燒灰,各三錢﹞、黃連、黃芩、赤芍﹝各二錢﹞;黃柏﹝八分﹞;共煎,待冷洗之。

夏合口藥粉方:

 黃柏﹝六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海螵蛸、赤石脂、觀音竹﹝各五錢﹞;冰片、硃砂﹝各二錢﹞;共為細末。

 秋令氣涼,若有膿血,用溫涼散洗之,後敷合口藥,即癒。

溫涼散:

 連翹、赤芍、羌活、茯苓﹝各三錢﹞;穿山甲、川連﹝各二錢﹞;山梔仁、防風、桃仁甘草﹝各一錢﹞;水煎洗。

秋合口藥粉方:

 松香﹝水制﹞、海螵蛸、生半夏、赤石脂、白蠟﹝各一兩﹞;雄黃、花龍骨、兒茶﹝各五錢﹞;血竭﹝二錢﹞;共為細末。

 冬令氣寒,藥宜近熱,不可以寒涼凝其血。

 先用消風敗毒散洗之,後敷合口藥粉,即癒。

消風敗毒散:

 芒硝、皮硝、荊芥、穿山甲、檳榔、草烏、赤芍、甘草﹝各二錢﹞;水煎洗。

冬合口藥粉方:

 花龍骨﹝煅,二兩﹞、赤石脂﹝五錢﹞、雄黃﹝一兩﹞、髮灰﹝三錢﹞、象皮﹝一錢﹞,水制,切片紙包煨﹞、血竭﹝一錢﹞;共為細末。

蠶蛾散:止血定痛,生肌,極效。

 晚蠶蛾、白芷、當歸頭、陳鍛石﹝各等分﹞;共研細末敷。

 又方:晚蠶蛾新瓦上焙乾為末,摻患處,絹包之,隨即血止,傷口自合。

刀箭傷方:除膿、止痛,不怕風。

 牛膽﹝一個﹞、鍛石﹝一兩﹞、白芨﹝五錢﹞、乳香﹝五分,去油﹞;共為末,入牛膽內,陰乾。

 用時:以少許研細乾貼之。制藥忌婦人手。

見血生:﹝凡血傷,當時敷之即生﹞、若傷風受毒不用。

 生甘石﹝一兩﹞、龍骨﹝煅,一兩﹞、象皮﹝土炒,一兩﹞、花蕊石﹝一兩﹞、地鱉蟲﹝三錢﹞、參三七﹝二錢﹞、乳香、沒藥﹝去油,二錢﹞、麝香﹝一分﹞;共為細末,敷之即生。

拔毒生肌:凡破傷不論新久,敷之極效。

 制甘石﹝一兩﹞、寒水石﹝三錢﹞、月石飛﹝三錢﹞、乳香、沒藥﹝去油,一錢五分﹞、大黃﹝六錢﹞、蓖麻子﹝去油,八錢﹞、原寸﹝二分﹞、梅冰﹝三分﹞;

 共研細末,加紅升丹﹝三分﹞,同研勻。

 如傷紅腫,去升丹,加小赤豆,研末少許。

神效生肌散:此散去瘀,搜膿生肌。蓋先去瘀則肉自生也。

 木香、輕粉﹝各一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共為細末,以臘月豬膽汁和勻,仍裝入膽內,懸掛一百日,陰乾,再研細用。

四龍丹:止血生肌。

 石膏﹝五兩﹞、淡黃丹、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五錢﹞;共為細末。夏令加冰片少許。

五龍丹:服藥也。

木耳灰:

 毛竹節、地龍、桑寄生、龍膽草、香絲藤皮、麻根﹝各等分﹞;為末。酒沖服。

六龍丹:夏天用方。

 石膏﹝四兩五錢﹞、淡黃丹﹝四錢﹞、乳香﹝去油,四錢五分﹞、沒藥﹝去油,五錢﹞、龍骨、大黃﹝各一兩﹞;共為細末。

生肌定痛散:治潰爛,紅熱腫痛、有腐肉者。

 生石膏﹝一兩﹞,為末,用甘草湯飛七次﹞、辰砂﹝三錢﹞、冰片﹝二分﹞、硼砂﹝五錢﹞;共為末,撒。

刀口生肌散:

 陳鍛石﹝七兩﹞、大黃﹝一兩﹞;二味同炒,令鍛石如桃花色。

 去大黃,加兒茶、血竭、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二錢﹞,共為細末敷之。

 若傷口爛者,用麻油調敷,無不效也。

合口長肉方:

 生半夏﹝一兩﹞、乳香﹝去油﹞、象皮﹝火焙﹞、川斷、銅綠﹝各五錢﹞;黃丹、沒藥﹝去油﹞花龍骨、白芷﹝各三錢﹞;樟冰﹝二錢﹞;共為細末,敷之即效。

破傷出血太多,皮肉盡寒,不能收口方。

 大艾葉搗去筋淨,同真芯油調敷即癒。若皮肉虛,不能合口者,用桂圓肉貼三、五日,即滿而合矣。

金瘡鐵扇散:﹝塞外異僧所傳﹞

 象皮﹝切片焙乾﹞、花龍骨﹝各五錢﹞;陳鍛石、柏香﹝即松香中黑色者﹞、松香﹝與柏香同溶化,傾水中,取出晾乾﹞、枯白礬﹝各一兩﹞;

 共研細末,迂破傷者,用敷血出,以扇扇之,立時收口結疤。忌臥熱處。或傷處發腫,黃連煎汁,塗之立消。戒飲酒,恐血熱妄行。勿濃裹,恐太暖難愈。

拔箭鏃方:

 陳醃豬肉﹝紅活美好者,用其肥﹞細切,銼濃;再以象牙及人爪甲研極細,入肉拌勻,濃敷周遭,箭鏃自迸脫出。﹝《洗冤錄》詳注﹞

神效七厘散: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紅花﹝各一錢五分﹞;兒茶﹝二錢四分﹞、硃砂﹝一錢二分﹞、血竭﹝一兩﹞、冰片、麝香﹝各一分二厘﹞;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勿令洩氣。貯久更妙。每服七厘,不必多服。孕婦忌之。

銃子傷肉方:

蜂蜜﹝八兩﹞、煎滾,加好燒酒一斤,儘量熱服,取汗安臥。次日自出。

外敷方:

 肥老臘肉搗爛,加指甲末、象牙末各少許,拌勻敷之即出。

 又方:山中牛屎上所出蕈菰,曬乾為末,蜜調敷之自出。

 又方:用米作寒食餳,敷上,痛止而癢,即出。

 又方:巴豆﹝半粒﹞、蜣螂﹝一個﹞、同搗爛塗,癢極即出。若錫彈傷入肉內,用水銀灌入傷口,錫彈自化。

毒箭傷方:

 飲麻油﹝一杯﹞,外以雄黃塗之,其毒自消。

 又方:以犀角削尖,入傷口內,飲金汁﹝一杯﹞,瘡外亦塗之。如無金汁,以糞汁代之。

鐵針入肉方:

 無眼者不動,有眼則隨氣遊走;若向心窩,險。

 烏鴉翎數根,炙焦黃色,研末,酒服﹝一、二錢﹞。

 外用:車輦脂油研如膏,和磁石末貼三、五次,其針自出。

 又方:鼠肝、鼠腦,搗膏敷。

 又方:山間鑽糞蟲所鑽牛糞丸,堅圓如彈者,極細,香油調敷一夜,針仍退出。即箭鏃入肉亦效。

人咬傷方:

 若牙黃入肉不出,重則喪命,輕則爛成痼疾。

 用:人尿洗淨,又浸一、二時,待牙黃出後,以鱉甲、龜板炙為末,麻油調敷愈。

 又:人糞溏、雞尿,皆可塗。

 又方:千斤拔草根,和雞子清,搗爛敷亦效。

 昔有人手指被咬幾斷,醫索重酬,不允而去。自用此藥治之,三日痊癒。

筋骨閃挫膏藥方:

 蒼術﹝四兩﹞、巴豆﹝十粒﹞、秦艽、良薑、青皮、薄荷、丹皮、桃仁、山楂、五加皮﹝各五錢﹞;杜仲、連翹、赤芍、紫蘇、川斷、厚樸、羌活、獨活、前胡、生地、劉寄奴﹝各四錢﹞、陳皮、柴胡、杏仁、木瓜、地丁、大黃、大茴、苡仁、烏藥、當歸、骨碎補、滑石、香附桔梗、木香、赤蘞、白芷、威靈仙、桑皮﹝各三錢﹞;川貝、白術、川椒、黃柏、麻黃細辛、升麻、紅花、花粉、知母、澤瀉、牛膝、黃連、黃芩、三棱、天冬、麥冬、僵蟲、豬苓、肉桂、木通、桂枝、川芎、阿魏、白蘞、荊芥﹝各二錢﹞;各藥切片。

 真麻油七斤二兩,春秋浸半月,夏十日,冬一月。

 放鍋內,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加蔥十根,梅乾十個,苦味酒三盅,山黃草﹝一兩﹞,蜈蚣十條,再熬數沸,去渣,熬至滴水成珠。

 加瀝清水熬七次,漂淨,炒黃丹一斤,看藥老嫩,用瓷器收貯,掘地埋之,十日後取出,用細青布攤貼。仍加摻藥。

摻藥方: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無名異﹝各二錢﹞;龍骨﹝五錢﹞;共研細末,瓷器貯,候用。

壯筋骨丸:﹝附錄﹞

 白蒺藜﹝酒洗﹞、沙蒺藜﹝土炒,各一斤﹞、川牛膝﹝酒洗﹞、淮牛膝﹝酒洗﹞、骨碎補﹝去皮,各八兩﹞、全當歸﹝酒洗,十兩﹞、虎骨﹝乳炙,八兩﹞、魚肚﹝蛤粉炒,一斤﹞;共為末,蜜丸。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