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損脈法 一百二十五

 附破傷風。

 《經》云:肝脈轉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轉。因血在脇下。令人嘔逆。

 

 《金匱》云:寸口脈浮。微而。當亡血。若汗出者,當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脈經》云:金瘡出血太多。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斫刺出血不止者,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

 

 從高顛僕。內有瘀血。腹脹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破傷有瘀血在內。脈堅強實則生。虛小弱者死。皆為脈病不相應故也。

 

 一婦臀癰。瘡將癒。患破傷風。發熱搐搦。脈浮數。治以當歸地黃湯。不信。乃服發散敗毒藥。果甚。始信而服之。至數劑而痊。

 

 脈浮數而發表。今用發表而病重。可見脈之浮數。亦有主陰虛者、必兼症參之為穩。認作陰虛。由臀癰後也。

 

 夫破傷風症。須分表裏。別虛實。不可一概治之。

 《原病式》云:破傷中風之由。因瘡熱甚結而榮衛不得宣通。怫熱因之遍體。故多白痂。是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熱甚則生風也。不已。則表傳於裏矣!但有風熱微甚兼化。故殊異耳。

 

 


 

 一法:破傷中風。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裏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時或惡寒筋暢而播。脈浮數而弦者,宜辛熱治風之藥。開沖結滯而猶傷寒。表熱怫鬱。而以麻黃湯。

 辛熱發散者同也。凡用辛熱開沖風熱結滯。宜以寒藥佐之則良。免致藥雖中病。而風熱轉甚也。如治傷寒發熱。用麻黃、桂皮、加黃芩、知母、石膏之類足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蔥、豉寒藥發散甚妙。若表不已。漸傷入裏。裏又未大。甚而脈在肌肉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微加治風辛熱亦得。猶傷寒在半表半裏。以小柴胡和解之意也。若裏熱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搐惕搦。涎唾涸枯。腹滿塞。而或便溺秘結。或時汗出。脈洪數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風熱鬱甚於裏。而表熱稍罷。則腠理疏泄。而心火熱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風散結寒藥下之。後以退風熱開鬱滯之寒藥調之。而熱退結散。則風自癒矣!凡治此。亦宜按摩導引。及以箸斡開牙關。勿令口噤。使粥藥得下也。

 

 《病機》云:破傷風者,有因卒暴損傷。風襲之間。傳播經絡。致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張。不開。甚者邪氣入臟。有因諸瘡不瘥榮衛俱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疾。有諸瘡不瘥。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為熟瘡。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傳變。不可勝數。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或角弓反張。口噤目斜。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因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也。

 

 


 

 徐用誠云:此論所因有四:一者因瘡口入風。似屬外因。一者因灸逐熱。似屬不內外因。一者因瘡口閉塞。內熱生風似屬內因也。

  又云:破傷風症。古方藥論甚少。豈非以此疾與中風同論。故不另立條目也。唯河間論。與傷寒表裏中三法同治。用藥甚詳。其言病因。有因外傷於風。有因灸及內熱所作者,然與中風相似也。但中風之人。尚可淹涎歲月。而破傷風者,犯之多致不救。蓋中風有在經、在臟、在腑之異。獨入臟者最難治。破傷風或始而出血過多。或瘡早閉合。瘀血停滯。俱是血受病。屬陰五臟之所主。故此風所傷。始雖在表。隨則必傳入裏臟。故多死也。此病或瘡口袒露。不避風寒。而有所傷。或瘡口閉合。密被風邪而及。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內氣虛而有鬱熱者得之。若內氣不虛而無鬱熱者,雖傷而無所害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