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脅疽 一百十二

 一人年逾五十。腋下患毒。瘡口不合。右關脈數而渴。此胃火也。用竹葉黃湯(二九)而止。再用補氣藥而癒。嘗治午後發渴或發熱。用地骨皮散效。

 

 一人性急。味濃。常服躁熱之藥。左脅一點痛。輕診弦重芤。知其痛處有膿。與四物加、香附、生薑煎十餘帖。痛處微腫如指大。針之。少時屈身膿出。與四物調理而安。(此因脈而處治。)

 

 一夫人左脅內作痛。牽引前。此肝氣不和。尚未成瘡。用小柴胡(五)加青皮、枳殼四劑少可。加芎、歸治之而癒。

 

 一人連年病瘧。後生子。三月病熱。右脇下陽明少陽之分生一癤甫平。左脇下相對又一膿血淋漓幾死。醫以四物湯敗毒散數倍人參。以香附為佐。犀角為使。大料飲乳母兩月而癒逾三月忽腹脹。生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汁調原蠶砂敷隨消。又半月移脹入囊為腫。黃瑩裂開。兩丸顯露水出。以紫蘇葉盛麩炭末托之。旬餘而合。此胎毒症也。

 

 一婦因忿鬱。腋下結一核二十餘年。因怒加腫痛。完穀不化。飲食少思。此腸胃虛也。君子(二)加砂仁、肉桂、乾薑、肉豆蔻。泄雖止而膿清。瘡口不合。用十全大補湯(十三)月餘而癒。(此憑症也。)

 

 機按:前項二條脅瘡。一因其性多躁急。故用四物湯陰柔之劑以安靜之。一因其肝氣不平。故用小柴胡疏理之劑以和解之。此又因其性情為治。不特專於攻毒也。

 

 張通北人年逾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潰後不斂。膿出清稀。皮寒脈弱。腸鳴切痛。大便食下即嘔。此寒變而內陷也。宜大辛溫之劑。遂以托裏溫中湯一二帖。諸症悉退。更以六君子(二)加炮乾薑、肉桂數劑。再以十全大補湯而癒。(此憑症也。)

 

 一人脅腫一塊。日久不潰。按之微痛。脈微而。此形症俱虛也。

 《經》曰:形氣不足。病氣不足。當補不當瀉。宜用人參養榮湯。彼不信。乃服流氣飲。虛症悉至。方服前湯月餘少癒。但腫尚硬。以艾葉炒熱熨患處。至十餘日膿成。以火針刺之。更灸豆豉餅。(四三)又服十全大補湯(十三)百帖而癒。(此憑脈症也。)

 


 

 

 蓋流氣飲通行十二經。諸經皆為所損。況膽經之血本少。又從而損之。寧不傷生。東垣凡一經受病。止當求責其一經。不可干擾餘經。苟泛投克伐之劑。則諸經被戕甯無危乎。

 

 一人年三十。素饑寒。患右肋腫如覆瓢。轉側作水聲。脈數。

 《經》曰:陰虛陽氣湊襲。寒熱。熱甚則肉腐為膿。即此症也。及按其腫處即起。是膿成。遂濃煎黃六一湯。令先飲二鐘。然後針之。膿出數。虛症並至。遂用大補三月餘而癒。(此憑脈症也。)

 

 大抵膿血大泄。血氣俱虛。當峻補之。雖有他病。皆宜緩治。蓋元氣一復。諸病自退。老弱之人。不問腫潰。尤當補也。

 

 一人因勞發熱。脇下腫痛脈雖大。按之無力。此氣血虛。腠理不密。邪氣襲於肉理而然當補之。以接虛怯之氣。以補中益氣湯加羌活四劑少可。去羌活又百餘劑而癒。(此憑脈也。)

 

 一人面白神勞。脇下生一紅腫如桃。教用補劑不信。乃用流氣飲十宣散。血氣俱憊而死。

 

 一人年逾二十。腋下患毒。十餘日腫硬不潰。脈弱時嘔。予謂腫硬不潰陽氣虛。嘔吐少氣弱。宜六君子湯加砂仁、藿香。彼謂腫瘍時嘔。毒氣攻心。潰瘍時嘔。陰虛宜補。

 

 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若腫赤痛甚。煩躁脈實而嘔為有餘。當作毒氣攻心而下之。以瘡屬心火故也。腫硬不潰。脈弱時嘔為不足。當補之。亦有痛傷胃氣。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者,雖腫瘍尤當助胃壯氣。蓋腫瘍毒氣內侵作嘔。十有一二。潰瘍濕氣內傷作嘔。十有八九。彼不信。飲攻伐藥愈甚。復請診。脈微弱而發熱。予謂熱而脈靜。及脫血脈實。汗後脈躁。皆難治。果歿。(此憑脈症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