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常用穴位的名稱、體位
一、頭面部常用穴位
百會: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採用坐位和臥位取穴均可。
效能:開竅甯神,平肝熄風,升陽固脫。
主治:頭痛,眩暈,高血壓,脫肛等。
太陽: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採用坐位,或臥位取穴均可。
效能:疏風止痛,清熱明目。
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疾,面癱。
陽白
位置:前額、目直視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效能:祛風,明目。
主治:面癱,頭痛,眼睛疾患等。
攢竹
位置:前額眉毛內側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頭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癱。
睛明
位置:閉目,在目內眥角上方0.1寸處。
效能:疏風清熱,通絡明目。
主治:眼科各種病症,面癱。
風池
位置: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處,與乳突平齊。
效能:疏風解熱,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頭痛,頭暈,項強頸痛,眼疾,高血壓病。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膻中
位置:兩乳之間,胸骨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
效能:調氣降逆,寬胸利隔。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胸痛,肋間神經痛,冠心病。
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線,臍上4寸處。
效能:調胃理氣,化濕降逆。
主治:胃痛,胃潰瘍,慢性胃炎,嘔吐,呃逆等。
天樞
位置:腹部,肚臍旁開2寸。
效能:疏調臟腑,理氣消滯。
主治:急慢性胃炎,腸炎,痢疾,便秘等。
氣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線,臍下1.5寸。
效能:調氣機,補虛強身。
主治:腹脹,腹痛,氣虛體弱。
關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線,臍下3寸。
效能:補腎固本,調氣回陽。
主治:腹痛,腹瀉,痢疾,尿路感染,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
三、腰背部常用穴位
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之間正中處。
效能:解表通陽,清熱寧神。
主治:發熱,中暑,瘧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頸背部疼痛。
肩井
位置:肩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2分之1處。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風等。
風門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宣肺,疏風,調氣。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病,肩背部疼痛。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調肺理氣,退熱。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盜汗,背痛等症。
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寧心安神,理血調氣。
主治: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冠心病,心跳過速,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利肝膽,清濕熱,調氣機,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胃痛,眼痛,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背腰痛等症。
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調脾胃,助消化,除水濕。
主治:病,神經性嘔吐,腸炎,浮腫,貧血,背腰痛,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腎俞
位置:第二腰棘突下旁開1.5寸。
效能:調和腎氣,強腰脊,平耳眼。
主治:腎病,腰痛,遺精,遺尿,月經不調,哮喘,耳鳴,耳聾,脫髮,腰肌勞損等症。
華佗夾脊
位置: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開0.5寸。左右各17個穴。
效能:調理氣機,調理內臟機能。
主治:背腰部疼痛,神經衰弱,五臟六腑能失常等。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曲池
位置:曲成直角,在肘橫紋正中。
效能:祛風解表,清熱利濕,通經活絡。
主治:上肢關節疼,癱瘓,麻木,高血壓,高燒,過敏性疾病,皮膚病等。
合穀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點。
效能:疏風,解表,鎮痛,通絡。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面神經麻痹,神經科疾病,各種疼痛等。
尺澤
位置:在上肢肘窩橫紋上,肱二頭肌腱外側處。
效能:瀉肺熱,降逆氣。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腫痛,臂痛,肘關節疼痛,皮膚病等。
內關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
效能:寧心安神,理氣鎮痛。
主治:心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障礙,胃痛,嘔吐,各種疼痛等。
勞宮
位置:手掌中心,握拳時,中指尖處。
效能:清心,泄熱。
主治:中風昏迷,心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症。
五、下肢部常用穴位
環跳
位置: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3分之1與內3分之2交界處。
效能:利腰腿,通經絡。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癱瘓,麻木等。
足三裏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中,通調經絡。
主治:肝胃不和,噁心嘔吐,胃痛,急性胃腸炎,關節炎,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陽陵泉
位置:屈膝,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效能:利肝膽,清濕熱,強筋骨。
主治:肝膽疾病,高血壓,偏癱,下肢麻木,疼痛等症。
委中
位置:膕窩橫紋之中點。
效能:泄熱清肺,利腰通絡。
主治:急性胃炎,嘔吐,腰腿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偏癱,腰痛,牛皮癬等症。
三陰交
位置:內踝尖直上3寸,在脛骨後緣。
效能:健脾化濕,疏肝益腎。
主治:脾胃虛弱,腸鳴腹脹,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萎,陰莖痛,水腫,小變不利,遺尿,疝氣,足痿,痹痛,腳氣,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