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婦女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難忍,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等症,稱為「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本病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尤以青年婦女較多見。西醫學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系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後者指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質性病變,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引起的疼痛。推拿治療適用於原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病因病機】:

本病的主要機理,是沖任兩經失調、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以致「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而使痛經發作。由於致病因素往往與經期的沖任氣血變化有關,故痛經一般隨月經週期發作。

(一)、氣滯血瘀:素多抑鬱,或所欲不遂,致使肝鬱氣滯、血海氣機不利,沖、任經脈不利,經血運行不暢,發為痛經。

 

(二)、寒凝胞中:經期冒雨、涉水,感寒飲冷,或久居陰濕之地,以致風冷寒涼或從外感,或由內傷,寒濕客於沖任胞宮,導致經血滯凝、運行不暢,滯而作痛。

 

(三)、氣血虛弱:脾胃素弱,氣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沖任氣血虛少,行經後血海空虛,沖任、胞脈失於濡養而致痛經,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經行不暢,導致痛經。

 

(四)、肝腎虛損:稟賦素弱,肝腎本虛,或因多產房勞,肝腎受損,或久病及腎,腎精虧耗,肝血亦虛,以致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胞脈失養,於經行之後,精血更虛,沖任、胞脈失於濡養,而致痛經。


 

【臨床表現】:

痛經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經行時小腹疼痛,也可掣及全腹或腰骶,或外陰及肛門墜痛。疼痛劇烈者,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虛脫等症狀,並隨月經週期而發作。一般根據疼痛發作的時間、疼痛的性質,辨其寒熱虛實。以經前、經期痛者屬實;經後痛者為虛。痛時拒按屑實;喜按屬虛。得熱痛減為寒;得熱痛劇為熱。痛甚於脹,血塊排出疼痛減輕者為血瘀;脹甚於痛為氣滯。

 

(一)、氣滯血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行量少,淋漓不暢,血色紫黯伴有瘀塊,血塊排出則痛減,常伴有兩側乳房及胸脅脹痛不舒,舌質紫黯、邊紅,或有瘀點,脈沉弦。

 

(二)、寒濕凝滯: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甚則牽連腰脊痠痛,惡風畏寒,四肢欠溫,經行量少,經色黯黑有塊,得熱則舒,舌苔白膩,脈沉緊。

 

(三)、氣血虛弱:經期或經後腹痛隱隱,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伴面色少華,神疲乏力,或納少便溏,舌淡苔薄,脈虛細。

 

(四)、肝腎虛損:經後小腹綿綿作痛,腰部痠脹,經行量少,經色暗淡、質稀薄,伴有頭暈、目眩、耳鳴,或腰骶痠痛,小腹空墜不溫,或潮熱顴紅,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沉細。

 

【治療】:

(一)、治療原則:通調氣血。如因氣滯血瘀者,宜理氣活血化瘀;因寒濕凝滯者,宜溫經散寒祛濕;因氣血虛弱者,宜養氣養血,補血止痛;因肝腎虛損者,宜益肝養腎,填精補血。


 

 (二)、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

(1)、取穴及部位:氣海、關元、中極。

(2)、主要手法:一指禪推法、摩法、按揉法。

(3)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者坐於右側,用摩法按順時針方向在小腹部治療,時間約5分鐘;然後用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在氣海、關元、中極操作,每穴約2分鐘。

 

2、腰背部【操作】

(1)、取穴及部位:膈俞、腎俞、八髎。

(2)、主要手法:一指撣推法、(扌袞)法、按法、擦法。

(3)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站於右側。用(扌袞)法在腰部脊柱兩旁及骶部治療,時間約5分鐘,然後用一指禪推法或按法在膈俞、腎俞、八髎操作,以痠脹為度,再在八髎用擦法治療,以透熱為度。

 

(三)、辨証加減

1、氣滯血瘀:

(1)、按揉章門、期門、肝俞、膈俞,每穴約半分鐘。

(2)、拿血海、三陰交、太沖,以痠脹為度。

 

2、寒濕凝滯:

(1)、按揉大椎、風池,直擦背部督脈,橫擦腰部腎俞、命門,以透熱為度。

(2)、按揉曲池、血海、豐隆、三陰交,每穴約1分鐘。

 

3、氣血虛弱:

(1)、直擦背部督脈,橫擦左側背部,以透熱為度。

(2)、摩腹時加揉中脘、振關元。

(3)按揉脾俞、胃俞、足三裏,每穴約1分鐘。

 

4、肝腎虛損:

(1)、直擦背部督脈,橫擦腰部腎俞、命門,以透熱為度。

(2)、按揉肝俞、腎俞、照海、太溪、湧泉等,每穴約1分鐘。

在月經來潮前1周,治療2次,連續治療3個月,6次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在經期注意保暖,避免寒涼刺激,注意經期衛生,適當休息,保持情緒安定,注意調理飲食,忌食寒涼生冷食品。經期禁止房室。

 

A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