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囊炎系因肩部的急、慢性損傷,炎症刺激肩峰下滑囊,從而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症的一種病症。又名三角肌下滑囊炎。推拿對本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生理解剖】:

肩峰下滑囊位於三角肌下面與岡上肌上面,此囊分為肩峰下囊和三角肌下囊兩部分。前者位於肩峰下麵,後者位於三角肌的深面。兩者的底部堅固地附著於岡上肌腱大結節的前方及結節間溝的表面,兩者互相通連,應看做是一個整體。

 

肩峰下部的滑囊位於肩峰下麵與岡上肌止端之間。當上臂外展至如90°時,滑囊幾乎完全隱藏於肩峰下面不可見。滑囊將肱骨大結節與三角肌、肩峰突隔開。其主要功能是減少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及三角肌之間的磨損。因為滑囊內含有滑液,類似一盛水的囊袋,位於相鄰結構之間,起到避免相鄰結構接觸,並起潤滑作用。

 

肩峰下滑囊的血供主要有旋肱前、後動脈和肩胛上動脈等的分支供應。肩峰下滑囊的神經支配主要有腋神經、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下神經等分支支配。

 

【病因病機】:

肩峰下滑囊炎可分為原發病變、繼發病變二種,大多為繼發病變。常繼發於肩峰下滑囊周圍鄰近組織的外傷、勞損或退變。而以岡上肌肌腱炎與本病的關係更為密切。這是因為岡上肌肌腱在肩峰下滑囊的底部,當岡上肌肌腱發生急、慢性損傷時,滑囊也同時受損,從而繼發肩峰下滑囊的非特異性炎症。


 

【臨床表現】:

(一)常有肩部急、慢性損傷和勞損史,或繼發於岡上肌肌腱炎等。

(二)肩部疼痛:肩外側深部疼痛,並向三角肌止點放射。疼痛一般為晝輕夜重,可因疼痛而致夜寐不安。

(三)活動受限: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受限更甚。

 

【檢查】:

(一)壓痛:肩關節外側肩峰下和大結節處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

(二)腫脹:急性期由於滑囊的充血、水腫,在肩關節前方可觸及腫脹的滑囊。

(三)功能障礙:急性期的功能障礙多因疼痛所致;慢性期的功能障礙則因滑囊壁逐漸炎變、增厚,且與腱袖粘連所致。尤以外展、外旋為甚。

(四)肌肉萎縮:早期出現岡上肌、岡下肌萎縮,晚期則出現三角肌萎縮。

(五)X光檢查,早期肩關節多屬陰性,晚期可見岡上肌腱內有鈣鹽沉著。

 

【診斷】:

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是肩外側深部疼痛,並向三角肌止點放射,肩關節活動受限則以外展、外旋為甚,結合相關檢查,可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岡上肌肌腱炎:疼痛部位在肩外側岡上肌止點處,肩關節外展的疼痛弧(60°~120°)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肩井、肩髃,肩峰下方與大結節之間。

(三)主要手法:滾、按揉、拿捏、彈撥、搖、搓抖、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l、急性期宜活血化瘀,解痙止痛,手法宜輕柔。

(1)準備手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側,用輕柔而緩慢的揉法施術於肩外側,重點在肩峰下及三角肌部位,約3分鐘。

(2)治療手法:接著,用輕快的拿捏三角肌約2分鐘,再點按肩井、肩髃、肩峰下方痛點約3分鐘。

(3)結束手法:最後,在三角肌及其周圍用輕柔的擦法,約2分鐘;並配合肩部小範圍的外展活動10次。

 

2、慢性期宜舒筋通絡,滑利關節。

(1)準備手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側,用一手托患肢於外展位,另一手在肩關節周圍用(扌袞)法治療,重點在肩外側,約2分鐘。

(2)治療手法:然後,用深沉而柔和的拿揉、彈撥法對變性、增厚的組織施術3分鐘。

(3)結束手法:最後,搖肩10次,搓抖上肢2分鐘。


 

【其他方法】:

封閉、小針刀、針灸、理療等。

 

【注意事項】:

(一)急性期手法宜輕柔,切不可用力過重,以免加重滑囊損傷;慢性期手法可稍重,但在用彈撥手法時,用力也不可重滯。

(二)患肩不可過分強調制動,急性期適當減少運動,慢性期則應加強適當的功能鍛煉。

(三)注意局部保暖。

 

【按語】:

從解剖特點看,岡上肌肌腱在肩峰下滑囊的底部,當岡上肌肌腱發病時,勢必累及肩峰下滑囊。當肩峰下滑囊炎發生時,岡上肌肌腱炎事實上早已存在。急性損傷所致的肩峰下滑囊炎,一般傷後數日才出現急性滑囊炎的症狀。

 

A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