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又稱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軟骨軟化性關節炎等。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由於關節軟骨變性和關節遭受慢性損傷所致,遺傳和體質因素也有一定影響,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發病部位多在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脊柱、膝、髖、手指等處。後者可繼發於先天或後天關節畸形、損傷和炎症之後,可發生於青壯年。

 

一、病因病機:

 

    中年以後,肝腎兩虧,精血不足,筋骨失養,或因慢性勞損傷及筋骨而發為本病。

 

    1、肝腎不足:筋能束骨,維持關節的活動,骨生髓,為人體的支架。筋的靈活有力、骨的生長發育,均賴肝血腎精的滋養和推動。故肝腎充盈,則筋骨強勁,關節滑利,運動靈活。中年以後,肝腎漸衰,精血漸虧,氣血不足,筋骨失養,形體疲極,發為本病。

 


 

    2、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過度負重用力,更兼氣血不和,經脈受阻,致使筋骨失養更甚,傷及筋骨,累及肝腎,使病變加重。肝腎不足、慢性勞損若遭受風寒濕邪內侵,更易發本病。

 

    現代醫學認為骨關節炎的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原發性者軟骨的退行性變變化最為顯著,多發生於老年人;繼發性者指創傷、畸形和疾病都能造成軟骨的損害,從而導致日後的骨關節病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產生繼發性骨關節病的原因有關節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外畸形引起的關節對合不良、關節不穩定和醫源性因素。

 

    骨性關節炎的病理變化是關節透明軟骨的退行性變,軟骨軟化、糜爛,最後骨端暴露繼發滑膜、關節囊和肌肉的變化。關節軟骨發生軟化,失去彈性,軟骨的膠原纖維暴露並在關節活動時被磨損,軟骨深層發生裂隙,導致關節面上的軟骨被擦去,軟骨下骨顯露。

 

    由於不斷摩擦,骨面變得很光滑,呈象牙樣骨,軟骨下骨發生象牙變和增厚,骨質硬化。磨損較小的週邊軟骨面出現增殖和肥厚,在關節緣形成厚的軟骨圈,通過軟骨內骨化,形成骨贅,整個關節從而變形。滑膜受刺激而更多地滲出含有較多的粘蛋白的滑液,使關節液變得稠厚。關節周圍的肌肉因疼痛而產生保護性痙攣,發生攣縮,使關節處於畸形位,關節的活動受到進一步限制,其結果是關節的纖維性強直,但很少會發生骨性強直。

 

二、辨證論治:

 

(一)辨證:依據

 

    l,原發性骨性關節炎發生於中年以後患者,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關節疼痛、腫脹、活動不利。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青壯年多見。

 

    2、關節疼痛逐步加重,關節處於一定的位置過久,或早晨起床後感到關節疼痛,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如果活動過多,可因關節的摩擦而又產生疼痛。檢查顯示關節腫脹,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和肌肉痙攣。

 

    2、X光片,表現為關節緣的唇樣增生,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有硬化和骨囊性變,骨小梁斷裂。到後期,關節面凹凸不平,邊緣有骨質增生,骨端變形。脊椎發生骨性關節炎時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尖銳,可能有唇形新骨增生。

 

    (二)辨證鑒別

 

    1、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踝關節或手指小關節紅腫起病,常為晨僵,每次發病後留有後遺畸形,直至關節強直、畸形。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粘蛋白增加,類風濕因數陽性。

 

    2、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少年,以大關節遊走性疼痛、腫脹為特徵,每次發作後不留後遺症。

 

    3、結核性關節炎:青年多見,關節腫脹、疼痛,活動不利,皮色不變,同時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結核灶,關節液培養能確診。

 

    (三)辨證

 

    1、肝腎兩虧:中老年多見,關節隱隱作痛,纏綿反復,晨起尤甚,仰俯屈伸、轉側起坐疼痛增加,活動片刻後可稍緩解,但活動過多又症狀加重。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弦細。偏於腎陽虛者,則面無華色,精神萎靡,腰膝酸軟,手足不溫,小便清利,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偏於腎陰虛者,則心煩失眠,口燥咽幹,雙顴潮紅,五心煩熱,耳鳴耳聾,小便短赤,苔少舌紅,脈細數無力。

 


 

    2、血瘀氣滯:負重過度,用力失當,骨節受損,脈絡瘀阻,關節疼痛固定不移,局部壓痛明顯,關節可見腫脹,活動不利,舌暗,苔薄,脈弦。兼有寒邪者,關節冷痛,喜熱惡寒,尤其在氣候轉冷時,疼痛明顯,脈沉緊。

 

    (四)論治

 

    1、外治

 

    (1)藥物熏洗:可選用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中藥予以熏洗,選用五加皮湯局部熏洗。

 

    (2)針灸:針刺可通絡止痛,強筋骨,利關節,穴位有陽陵泉、腎俞、環跳、髀關、足三裏、阿是穴等,

 

    (3)手法:局部按摩可舒筋活絡,利關節,止疼痛,常用的手法有摩法、擦法、屈伸、搓抖等。

 

    (4)功能鍛煉:適當的關節活動是必要的,它可增強肌力,改善關節的穩定性,但應適可而止,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應力與暴力。

 

    2、內治

 

    (1)肝腎兩虧型:宜補益肝腎、通經活絡,常選用生血補髓湯、獨活寄生湯等。偏於腎陽虛者可選用右歸丸;偏於腎陰虛者可選用左歸丸。

 

    (2)血瘀氣滯型:宜活血理氣、通絡止痛,常選用活血止痛湯等治療,若關節腫脹明顯者可合用羌活勝濕湯加減治療。兼有寒濕之邪者,可酌加桂枝、川椒、羌獨活、川草烏等。

 

    骨性關節炎自然病程一般不能逆轉,但通過治療,可緩解症狀,改進活動範圍,增強關節穩定,緩慢進程。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可緩解疼痛。如果病人有持續性疼痛或進行性畸形,可考慮手術療法。

 

 

 

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