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錯位所致疾病~頭痛 

    頭痛是一種最常見最普通的自身感覺症狀,引起頭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不管何種原因(外傷、手術除外),均與頸椎錯位有關。

 

【臨床表現】 

    頭痛病人多有頸部不適感(酸、麻、脹、痛、沉、緊等)、頸椎及小關節移位、頸椎旁有壓痛點,久病者可觸及條索狀或硬結狀反應物。疼痛一般位於後枕部,常向同側前額或眼部擴散。疼痛的性質大多為牽拉痛,有時為鈍痛或刺痛,常伴有頭昏、眩暈,走路步態不穩,耳鳴、聽力下降、視力減退等,嚴重者還可伴有同側上肢疼痛或麻木。X光檢查可見頸椎變直,生理彎曲消失,椎體前移,鈎椎關節增生、不對稱,齒狀突不居中,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等改變。早期錯位,X光檢查不一定能發現,觸摸即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腦血流圖檢查可能提示血管緊張度增高(病久則降低),血流量左右不對稱。腦地形圖檢查可能發現異常波形改變。

 

【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1)有家族遺傳史和頸椎病史,檢查有頸椎及小關節錯位,頸椎旁有壓痛點,可觸及條索狀或硬結狀反應物。

(2)主要為後枕部疼痛,常為兩側性,並向頭頂部放射。頭部活動或頸部姿勢的改變可影響頭痛的程度。

(3)I臨床檢查有上述改變,並排除顱內外其他器質性疾患。

 

【鑒別診斷】

(1)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如顱內膿腫、血腫、腫瘤、寄生蟲病等,其頭痛表現為前輕後重並呈漸進性持續性加重,最後轉為彌漫性深部鈍痛,嚴重時如炸裂樣,伴噴射狀嘔吐,甚至意識障礙等。

(2)顱內炎症,如腦炎、腦膜炎等,頭痛呈漸進性加重,並伴有發燒、頸項強直、噴射狀嘔吐,甚至發生腦疝(瞳孔大小發生變化)或昏迷。

(3)顱外炎症,常見的有毛囊癤腫和化膿性感染。其疼痛多為跳痛、脹痛或燒灼樣痛,檢查可發現發炎病灶。

(4)頭顱鄰近器官的病變,如屈光不正,眼、耳、鼻、副鼻竇及口腔炎症,均可引起頭痛,應仔細分析。

(5)神經性頭痛,疼痛為刺痛、觸電樣或燒灼樣痛,以成年女性和右側面部多見。

(6)血管性頭痛,如偏頭痛,多見於女性,表現為周期性搏動樣劇烈頭痛、組織胺性頭痛。屬於變態反應性頭痛,表現為發作性,一側搏動樣劇烈頭痛。多在40歲以後發生,常在夜間或晨起時突然發作,持續時間較短。高血壓性頭痛無一定部位,多為鈍痛、脹痛或搏動樣疼痛,常伴有頭暈、眼花、耳鳴,血壓突然升高時頭痛可加重。

 


 

 

【治療】

    主要採用病因治療,調整偏歪的棘突和錯位的關節,鬆弛肌肉韌帶,及時解除肌肉的痙攣,恢復脊柱內外平衡,以解除對血管神經的壓迫,消除疼痛,使之恢復其止常功能。

    1.前頭痛

    常為寰枕關節或14頸椎多關節錯位。治療時,先在這些部位點按揉壓,待肌肉鬆弛後,用拇指向反方向用力,推其錯位的椎體和關節復位,以緩解對三叉神經等的刺激。

 

    2.側頭痛

    常為頸23或頸34椎間小關節錯位。

 

    3.血管性頭痛

    呈跳痛或灼痛性質,沿緊張的斜角肌向上捫至橫突附著處,即為錯位關節所在。病人可感到明顯的壓痛。治療時必須調整椎體的側擺、旋轉或滑脫式錯位,才能迅速消除此類頭痛。若椎間關節錯位壓迫椎動脈或頸動脈竇,還有可能出現頭昏、眩暈、失眠、血壓升高或降低的症狀。

 

    特效點穴:百會穴、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再配以合谷、內關、印堂、太陽、頭維穴,用點按揉壓法,有手到病除之效。

 

 

A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