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囊秘訣》(清‧傅山) |
上卷: |
唇疔論﹝lip_furuncle﹞: |
人有生疔於唇上,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皆因脾胃之火毒也。 最宜速散,否則毒氣炎熾,難於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然疔愈小,而其毒愈橫也。 治之法,宜急瀉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 【方用】: 救唇湯: 金銀花(一兩)、地丁(一兩)、甘草(三錢)、桔梗(三錢)、知母(一錢)、白果(二十一個)。 |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瘡口消,三劑痊癒,未爛四劑,已爛五劑收功矣。 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為神驗。 白果、桔梗善走口唇,引銀花、地丁至於生瘡之處,則能盡解其毒也。 |
【秘訣】: 救唇湯能治唇疔,銀丁兩用甘桔梗,知錢白果二十一,未爛四劑爛五功。 |
【此症方用】:護唇湯亦效:地丁(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夏枯草(一兩)、甘草(三錢)。 |
水煎服,二劑效。 |
【秘訣】: 又有療唇護吻湯,地丁麥玄枯草兩,再加(三錢),生甘草,服止二劑妙非常。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