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外傷辨》臨病制方:

《至真要大論》云:「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

 「以淡泄之」。

 得其法者,分輕重而制方。

 《金匱要略》云:「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腰以下腫者,當利小便」。

 由是「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又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制五苓散以利之。

 孫真人療膚革腫,以五皮散,乃述類象形之故也。

 《水熱穴論》云:上為喘呼,下為腫滿,不得臥者﹝Insomnia﹞,標本俱病,制神秘湯以去之。

 《活人書》云:「均是水氣,乾嘔﹝Dry_Vomiting﹞微利,發熱﹝fever﹞而咳,為表有水,小青龍湯加芫花主之。身體涼,表證罷,咳而脇下痛﹝rib-side_pain﹞,為裏有水,十棗湯主之。」

 亦是仲景方也。

 易水張先生云: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miscellaneous_diseases﹞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