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解表藥,發散風寒藥): |
【藥用】: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鹼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 |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與歸經﹝channel_tropism﹞】: 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 |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
【臨床應用】: |
01、用於感冒風寒﹝wind-cold﹞及麻疹透發﹝outthrust_measles﹞不暢,風疹﹝rubella﹞身癢等症。 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 用治外感風寒﹝wind-cold﹞所引起的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1d_with_fever﹞、無汗﹝adiaphoresis﹞等症,常與桂枝相須﹝mutual_promotion﹞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發﹝outthrust_measles﹞不暢,兼有咳嗽﹝cough﹞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於用治風疹﹝rubella﹞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combine﹞應用。 |
02、用於咳嗽﹝cough﹞、氣喘﹝asthma﹞。 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cough﹞、咯痰不爽或咳嗽﹝cough﹞緊迫、胸悶﹝Dyspnea﹞、氣喘﹝asthma﹞等症。如 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 外有寒邪,內有痰飲﹝phlegm_and_retained_fluid﹞,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 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
03、用於風水水腫﹝edema﹞等症。 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edema﹞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朮、生薑等同用。 |
【處方用名】: 生麻黃、淨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功) |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
【按語】: |
01、麻黃一藥,始載於《本經》。 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藥。 |
02、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 配桂枝則發汗解表, 配杏仁則止咳平喘, 配乾薑則宣肺散寒, 配石膏則宣肺泄熱, 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 |
03、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 |
【方劑舉例】: 麻黃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於外感風寒﹝wind-cold﹞,惡寒﹝aversion_to_cold﹞,無汗﹝adiaphoresis﹞,頭痛﹝cephalgia﹞,身疼等表實者。 三拗湯(《和局方劑》): 麻黃、杏仁、甘草用於感冒風寒﹝wind-cold﹞,咳嗽﹝cough﹞氣喘﹝asthma﹞。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用於裏熱壅閉,症見身熱煩渴、喘咳氣粗、鼻翼煽動﹝flaring_nostrils﹞者。 |
【文獻摘錄】: 《本經》:「主上氣呃逆﹝Hiccup﹞,結氣,喉痹﹝pharyngitis﹞吐吸,利關節。」 《別錄》:「溫經通脈,止煩出汗。」 《本經疏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大功效。」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麻黃 |
【B】 |
麻黃湯與桂枝湯具有的相同功用是:※※A、解肌發汗;※※B、解表散寒;※※C、宣肺平喘;※※D、調和營衛;※※E、宣肺散表。(中醫) |
【C】 |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功用是:※※A、理氣解表;※※B、益氣解表;※※C、助陽解表;※※D、化飲解表;※※E、透疹解表。(中醫,傷寒學) |
【E】 |
麻黃湯的功用是:※※A、散寒解表,止咳平喘;※※B、解表蠲飲,止咳平喘;※※C、宣肺降氣,祛痰平喘;※※D、祛痰止咳,降氣定喘;※※E、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中醫) |
【D】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功用是:※※A、潤肺清熱,理氣化痰;※※B、止咳化痰,疏表宣肺;※※C、清熱化痰,理氣止咳;※※D、辛涼宣肺,清熱平喘;※※E、解肌發表,化痰止咳。(中醫師,方劑學) |
|
小青龍湯的君藥是【麻黃】,【桂枝】。功用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中醫師,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