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絡腧穴﹝acupoint﹞各論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和奇經八脈﹝the_eight_extra_meridians﹞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的循行主要記載於《靈樞•經脈》篇。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和任脈﹝RN﹞、督脈﹝DU﹞均有所屬的腧穴﹝acupoint﹞分佈,經脈的循行分佈與該經腧穴﹝acupoint﹞的主治有內在的聯繫。熟悉經脈的體表循行路線及其在體內與臟器等的聯繫,就能更好地掌握各經所屬腧穴﹝acupoint﹞的主治範圍和特點。

腧穴﹝acupoint﹞是針灸治療疾病的特殊部位。在362個經穴中,三分之一左右的穴位是臨床常用穴(在每一條經脈的腧穴﹝acupoint﹞總圖上以「•」標出),不但需要掌握其定位和主治,同時應熟悉操作方法。奇穴﹝extra_points﹞無經屬,有些記載於古籍,有些為近代所發現。在臨床上,醫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疾病的需要,選用奇穴﹝extra_points﹞。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

 手太陰肺經﹝LU﹞:

(一)【經脈循行】

01-手太陰肺經穴位  

手太陰肺經﹝LU﹞起於中焦,屬肺、絡大腸,聯繫胃及肺系;外行線起於側胸上部,循行於上肢內側前緣,止於拇指橈側端;分支從腕後分出,止於食指橈側端。

【原文】: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LI08﹞、,入寸口,上魚,循魚際﹝LU10﹞,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注釋:胃口:指胃之上口,賁門部。肺系:喉嚨,兼指氣管。音鬧,指上臂。少陰:此處指手少陰心經﹝HT﹞。心主:指手厥陰心包經﹝PC﹞。上骨:指橈骨。

 手太陰肺經﹝LU﹞脈循行示意圖

(二)【主治概要】

本經腧穴﹝acupoint﹞:主治咳、喘、咯血﹝emptysis﹞、咽喉痛等與肺臟有關的疾患,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症。

(三)【本經腧穴﹝acupoint﹞】:(11穴)

1、中府﹝LU01﹞:肺之募穴﹝front_Mu_point﹞

【定位】: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

【解剖】: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間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主治】:咳嗽﹝cough﹞,氣喘,胸滿痛;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oblique_needling﹞或平刺﹝horizontal_needling﹞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

2、雲門﹝LU02﹞:

【定位】:在胸外側部,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鎖骨下窩凹陷處。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頭靜脈通過,深部有胸肩峰動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的分支臂叢外側束、鎖骨上神經中後支。

【主治】咳嗽﹝cough﹞,氣喘,胸痛;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oblique_needling﹞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

3、天府﹝LU03﹞:

【定位】: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解剖】:肱二頭肌外側溝中;有頭靜脈及肱動、靜脈分支;分佈著臂外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

【主治】:咳嗽﹝cough﹞,氣喘,鼻衄;癭氣;上臂痛。

【操作】: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5~l寸。

4、俠白﹝LU04﹞:

【定位】: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解剖】:肱二頭肌外側溝中;當頭靜脈及橈動、靜脈分支;分佈有臂外側皮神經,當肌皮神經經過處。

【主治】:咳嗽﹝cough﹞,氣喘;乾嘔:;上臂痛。

【操作】: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5~l寸。

5、尺澤﹝LU05﹞: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解剖】: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直下為橈神經。

【主治】咳嗽﹝cough﹞,氣喘,咳血,咽喉腫痛﹝sore_throat﹞等肺疾;肘臂攣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infantile_convulsion﹞。

【操作】: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8~1.2寸,或點刺出血,尤其用於治療急性咽喉腫痛﹝sore_throat﹞及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infantile_convulsion﹞等。

6、孔最﹝LU06﹞:郄穴﹝Xi-Cleft_point﹞

【定位】:尺澤穴﹝LU05﹞與太淵穴﹝LU09﹞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解剖】:有肱橈肌,在旋前圓肌上端之外緣,橈側腕長、短伸肌的內緣;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

【主治】:咳血,咳嗽﹝cough﹞,氣喘,咽喉腫痛﹝sore_throat﹞;肘臂攣痛。

【操作】: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5~l寸。

7、列缺﹝LU07﹞: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通于任脈﹝RN﹞)

【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LI04﹞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主治】咳嗽﹝cough﹞,氣喘,咽喉腫痛﹝sore_throat﹞;頭痛﹝headache﹞,齒痛,項強,口眼歪斜等頭項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oblique_needling﹞0.5~0.8寸。

8、經渠﹝LU08﹞:

【定位】: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解剖】: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有旋前方肌當橈動、靜脈外側處;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cough﹞,氣喘,胸痛,咽喉腫痛﹝sore_throat﹞;手腕痛。

【操作】:避開橈動脈,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3~0.5寸。

9.太淵﹝LU09﹞:輸穴;原穴﹝Yuan-Primary_point﹞;八會穴﹝eight_influential_points﹞之脈會

【定位】:在掌後腕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

【解剖】: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展長肌腱內測;有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cough﹞,氣喘;無脈症;腕臂痛。

【操作】:避開橈動脈,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3~0.5寸。

10、魚際﹝LU10﹞:滎穴

【定位】: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血管當拇指靜脈回流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cough﹞,咳血;咽乾,咽喉腫痛﹝sore_throat﹞,失音;小兒疳積。

【操作】: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0.5~0.8寸。治小兒疳積可用割治法。

11、少商﹝LU11﹞:井穴

【定位】: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正中神經的掌側固有神經的末梢神經網。

【主治】咽喉腫痛﹝sore_throat﹞,鼻衄;高熱,昏迷,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