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由於骨骼隆起,皮膚組織較為嬌嫩,敏感程度高,容易損傷,故臨床上常選用較輕快、柔和、衝擊量較小的手法,如一指禪推法、揉法、抹法、推法、摩法、掃散法等。

 

一指禪推印堂法

【操作】

患者端坐。術者立於其一側,一手扶住患者頭部以固定,另一手用拇指羅紋面或偏峰在印堂穴進行一指禪推法操作1~2分鐘。

 

【適應症】感冒,頭痛,頭暈、鼻淵,眩暈,失眠,近視等頭面五官諸症。

 

一指禪推神庭法

【操作】

患者端坐。術者立於其一側,一手扶住患者頭部以固定,另一手用拇指羅紋面或偏峰在神庭穴處作一指禪推法操作1~2分鐘。

 

【適應症】

感冒,頭痛,失眠,心悸,眩暈等頭面諸症。

 

一指禪推眼眶法

【操作】

患者端坐或仰臥位,雙眼微閉。術者立於其一側,一手扶住患者頭頂部以固定,另一手用一指禪偏峰推法從一側睛明穴推起,沿上眼眶向外推至同側瞳子髎,再沿下眼眶向內經目內毗推至對側睛明,再按上眼眶向外,下眼眶向內的順序做「∞」字形的環推,往返操作5~8遍。

 

適應症;感冒,近視、視物酸脹、乾澀等眼疾以及失眠、眩暈、頭痛,頭暈,等頭面疾患。

 

按揉太陽法

【操作】

揉太陽法包括單手拇指按揉法、中指按揉法、掌根按揉法及大魚際按揉法。

單手拇指按揉法:患者取坐位。術者以單手拇指端或羅紋面著力於太陽穴處,其餘四指自然散開固定於頭側部助力,拇指先做輕柔的點按法,隨即做上下或左右、前後、環轉等揉動。按揉結合。

中指按揉法:患者坐位或臥位。術者以雙手中指羅紋面著力於其雙側太陽穴處,相對用力先做點按法,隨即做輕柔和緩環形揉動,時間約1~2分鐘。先點後揉,點法稍重,揉法宜輕。

 

掌根按揉法:患者取坐位,頭略後仰靠在術者前胸部。術者以雙手掌根的大小魚際的交界部著力於患者左右太陽穴處,相對用力做輕力量的按壓,隨即做輕柔、和緩的揉動,按後即揉,揉後又按,反復操作,時間約2~4分鐘。

 

大魚際按揉法:患者坐位或仰臥位,頭略側偏。術者以一手扶於頭頂側部,另一手先做拇指的輕柔點按法,隨即做輕柔的大魚際按揉,時間約二分鐘。亦可雙手大魚際同時操作,患者端坐,術者雙手先做中指的雙側對點法,即而大魚際同時著力於雙側太陽穴處,相對用力做輕柔的大魚際環形揉動,時間約二分鐘。

 

【適應症】

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額竇炎,風寒感冒性頭痛,外感風熱,目赤腫痛、高血壓、椎動脈型頸椎病等。

 

揉前額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頭略後仰。術者以一手扶於其頭頂側部,另一手在前額部做輕柔的大魚際揉法或小魚際揉法,帶動皮下組織,但不可使頭部左右擺動,時間約1~3分鐘。

 

適症應:失眠,眩暈,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額竇炎,風寒感冒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按揉四白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以兩手食指端分置於左右兩側四白穴處同時進行食指按揉。操作時兩食指用力對稱、適中,應以兩穴位處有酸、麻、脹感為宜,時間約1~3分鐘。可與點法結合操作,先點後揉,或點揉結合。

 

【適應症】

夜盲症,內外翳障,鼻淵,三叉神經痛、面癱、感冒鼻塞、流涕,前額痛等。

 

鼻旁按揉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以兩手食指端置於鼻外側的巨髎穴處,先以指壓法按壓1分鐘左右,然後按揉1~2分鐘,再以拇指按揉法自鼻旁迎香穴始邊按揉邊移動至巨髎穴處止,反復按揉約2~4分鐘。

 

【適應症】

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及牙痛等。

 

按揉面頰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以兩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羅紋面同時著力於兩側頰車穴處,作按揉1~2分鐘,然後以拇指自聽會穴處沿下頜外緣經頰車輕柔按揉至大迎穴,反復操作1~2次。

 

【適應症】

虛性牙痛,牙齦腫痛,面癱,下頜關節功能紊亂,三叉神經痛等。

 

抹面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坐於患者頭端,以雙手拇指指腹及大魚際並列分置於其鼻部兩側,然後順上頜下緣經顴髎、下關至抹至耳門穴,即而經上關回到起始位置,反復抹1~3分鐘。抹面法常與摩面法相配合,前者手法重,後者手法輕,可輕重交替使用。

 

【適應症】

外感風寒表証,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

 

抹額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兩眼微閉。術者以拇指羅紋面並排置於兩眉間印堂穴處,自印堂向上直抹至神庭穴止,雙手交替進行,反復抹2~3分鐘。抹動時用力應均勻一致,和緩而有力,使局部產生輕微酸脹感。抹動後患者應覺頭腦清新、眼光明亮。

 

【適應症】

感冒風寒表証及風熱頭痛,額竇炎所致之前額悶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

 


 

抹眉弓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以雙手拇指羅紋面並排,分別著力於兩側攢竹穴處,其餘手指扶於頭兩側,起固定作用,拇指沿眉弓抹動經魚腰至絲竹空穴止,反復抹動2~3分鐘。本法操作時用力宜均勻,速度和緩,操作順序是由內向外,切不可反方向抹動。

 

【適應症】

目疾,偏正頭痛,心神不寧、高血壓、面癱、風熱感冒等。

 

按揉下關法

【操作】

患者側臥位。術者兩手虎口分開,以食指按於其耳後翳風穴處,拇指置於其耳前下關穴處,兩手同時相向用力,持續按壓2~3分鐘。然後分別於兩穴處施行指揉法1~2分鐘。

 

【適應症】

下齒痛、下頜關節功能紊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所致的口眼歪斜等。

 

點聽官法

【操作】

患者端坐,術者立於其後。以兩手中指端分別置於兩耳前聽宮穴處,相向用力同時點按約2~3分鐘。點按用力由輕漸重,由重到輕,以病人產生可耐受的酸脹感為度,不可暴力戳按,點後可用輕柔的揉法,點揉結合。

 

【適應症】

面癱,三叉神經痛,下齒痛,下頜關節紊亂,耳聾,耳鳴,中耳炎等。

 

對按頭側法

【操作】

患者坐位,其頭微後仰靠於術者胸前。術者立於患者後,用兩手四指分置於其顳前兩側,自兩側前發跡處向頭後摩動至後頂穴止,反復摩動1~3分鐘,然後將兩掌心著力於兩側顳部,用力由輕到重,由重到輕節律性地對按1~3分鐘。按壓用力緩和適中,以患者產生溫熱、舒適感為度。

 

【適應症】

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頭痛,頭昏,低血壓,椎動脈型頸椎病等。

 

點揉缺盆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頭微傾向對側。術者以拇指端或羅紋面置於缺盆穴處,其餘四指自然伸直,靠扶於肩後固定,拇指先用輕柔的揉法,然後逐漸加壓點壓1~2分鐘,點壓時可與揉法交替操作。手法操作時應使局部產生可耐受較強烈的酸、麻、脹感並向手臂部放射。

 

【適應症】

上肢麻木疼痛,胸廓出口綜合症,頸椎病,肩周炎,頭痛,腦血栓後遺症等。

 


 

分推攢竹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以雙手拇指端或羅紋面著力於攢竹穴處,其餘手指分別並置於頭兩側固定,先局部使用拇指的點壓法,使攢竹穴處有較強烈的酸、麻、脹感,然後自攢竹穴沿眉弓向外分推至太陽穴處,反復數次,操作時間約1~3分鐘。

 

【適應症】

眼紅流淚、風熱感冒、怕熱羞明之目疾初起及前額痛、眉棱骨痛、偏頭痛、高血壓、頸椎病等。

 

分推頭陰陽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以雙手掌大魚際或拇指指腹著力於其前額正中,其餘手指分別並置於頭兩側固定,運用分推法,同時著力分別向左右兩側分推至兩側太陽穴處。操作時間約3~5分鐘。在分推頭陰陽手法中,亦可用雙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羅紋面從前額正中向兩側進行分推。

 

【適應症】

外感表証致頭暈、頭痛,高血壓,中風後遺症,面神經麻痹,神經衰弱等。

 

指推正頂法

【操作】

患者端坐位。術者用一手扶持住患者頭頂一側,另一手拇指羅紋面著力於素髎穴,拇指運用推法經鼻向上沿頭部正中線經印堂、神庭、百會、強間推至啞門穴止,反復操作5~8遍。

 

【適應症】

前額脹痛,神經性頭痛,目赤腫痛,血虛頭痛,頭暈等。

 

指推偏頂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以一手扶住頭部,用一手拇指羅紋面著力於頭部兩側陽白穴處,運用推法自下而上經本神穴沿頭部外側線推至完骨穴,兩側交替進行,反復操作5~8遍。亦可兩手拇指同時操作。

 

【適應症】

偏頭痛,耳聾,耳鳴,各種鼻疾等。

 

掐揉睛明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以拇指及食指端相對用力輕掐兩目內毗睛明穴,然後兩指指端使用按揉法輕柔按揉該穴,掐揉交替操作,操作時間1~2分鐘。本法操作時睛明穴處有酸、麻、脹的感覺,可向眼球內部放射,治療後,眼部有輕鬆舒適的感覺。

 

【適應症】

近視,夜盲,外感風熱所致的兩目紅腫、羞明流淚等。

 


 

點魚腰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以兩手拇指指端著力於魚腰穴,用力由輕到重,由重漸輕的點壓1~2分鐘,然後雙拇指用抹法,自攢竹穴沿眶上緣經魚腰、絲竹空至上關穴止,反復抹動2~3分鐘。點壓時局部應產生明顯的酸、麻、脹等感覺。

 

【適應症】

頭痛頭暈,目昏目痛及兩目紅赤,羞明流淚、面癱、三叉神經痛等。

 

掐人中法

【操作】

患者仰臥位。術者用一手固定其頭頂部,另一手以拇指甲掐鼻下人中穴1~2分鐘。操作時指下用力稍重,使患者產生較強烈的酸、麻、脹感。

 

【適應症】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急症及急性腰扭傷等。

 

點地倉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以兩手拇指指端置於兩側地倉穴處,其餘手指自然伸直防於兩側耳後固定,拇指用力向斜上方點按,點後用輕柔的揉法,點揉交替操作,操作時間1~3分鐘。操作時局部應產生酸、麻、脹等感覺。

 

【適應症】

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等。

 

乾洗臉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立於其頭後側,雙手掌指放鬆放於其左右面部,先在其整個面部輕輕撫按,至整個面部的皮膚鬆弛、柔軟,然後雙手五指略並攏,以指腹與掌心著力於左右面頰,自上而下,推運撫摩,形似洗臉,直至面部的皮膚紅潤、微熱。

 

【適應症】

面神經麻痹,中風所致的口眼歪斜,失眠,頭暈,神經衰弱等。

 

振摩百會法

【操作】

患者端坐。術者一手扶住其前頭部以固定,另一手以掌心置其頭頂百會穴處,先進行順逆時針各半的環旋摩動1~2分鐘,使局部產生溫熱、舒適感,即而使用掌振法半分鐘。使用振法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高血壓等肝陽上亢患者忌用。

 

【適應症】

眩暈,頭痛,失眠,低血壓,內臟下垂,脫肛等氣虛下陷諸症。

 


 

拈耳垂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背後。用兩手拇指與食指指羅紋面分別捏住兩耳垂,拇、食指相向用力同時做拈法,操作時間約1~2分鐘。拈動時指羅紋面用力由輕到重,由重漸輕,拈後可捏住耳垂稍用力垂直向下方揪扯3~5次。

 

【適應症】

腎陽虛所致的水腫、形寒肢冷,氣逆於上所致的頭重、頭昏及偏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神經衰弱,口、眼、鼻疾等。

 

捏鼻根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用一手固定其頭頂部,另一手拇指、食指端及羅紋面輕捏其兩睛明穴,然後使用捏法沿鼻兩側邊捏邊向下移動,捏至迎香穴處,反復操作1~2分鐘,可配合指端按揉法操作。操作時使鼻根處有酸、麻、脹的感覺,並向鼻內、前額及眼球內部放射,鼻部產生似流清涕感時效尤佳,治療後,鼻及眼部有輕鬆舒適的感覺。

 

【適應症】

外感所致鼻塞、流涕,鼻炎,鼻竇炎,近視,夜盲,外感風熱所致的兩目紅腫、羞明流淚等。

 

叩頂法

【操作】

患者坐位,兩眼微閉,術者立於其後,一手握空拳小魚際部放於頭頂正中,使用屈拳叩法,使之產生清脆的響聲,也可兩手交替操作,反復操作1~2分鐘。也可雙手合掌使用佛手掌叩法沿頭正中線從神庭叩至後頂穴處。

 

【適應症】

頭暈、頭痛、神經衰弱等。

 

梳頭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兩眼微閉。術者兩手手指自然伸直分開,指端及羅紋面著力於兩側顳前側,使用梳法,從前發跡沿頭兩側梳至後發跡處,反復操作2~4分鐘。患者如頭發長者,操作時手指指端伸入頭發中,避免牽扯頭皮。

 

【適應症】

頭暈、頭痛、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等。

 

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