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脫肛﹝proctoptosis﹞:

脫肛﹝proctoptosis﹞: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元,脫出肛外的一種疾病。

【特點】:是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

 相當於西醫的肛管直腸脫垂﹝proctoptosis﹞。

【病因病機】:

小兒氣血未旺,中氣不足;或年老體弱,氣血不足;

 或婦女分娩過程中,耗力傷氣;

 或慢性瀉痢、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引起中氣下陷,固攝失司,導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

【診斷﹝Diagnosis﹞】:

多見於兒童、老年人、久病體弱患者及經產婦。

起病緩慢,無明顯全身症狀,早期大便時直腸或肛管脫出肛外,便後能自行回納,以後逐漸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托回。日久失治,脫出物逐漸增長,甚至咳嗽遠行時也可脫出。

病情嚴重時可伴有大便不盡,或下腹墜脹感,因直腸粘膜反復脫出,常發生充血、水腫﹝Swollen﹞、糜爛、滲液,甚至滲血。查體可見肛門鬆弛,收縮力減弱,肛門鏡檢可看到直腸內粘膜折疊。

直腸脫垂臨床分為三度:Ι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色較紅,長約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還納。Ⅱ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長約5~l0cm,呈圓椎狀,色淡紅,表面為環狀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托回。Ⅲ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l0cm以上,色淡紅,呈圓柱形,觸之很厚,便後需用手托回。

【鑒別診斷﹝differential_diagnosis﹞】:

內痔﹝Internal_hemorrhoid﹞脫出痔核分顆脫出,無環狀粘膜皺襞,呈暗紅、青紫或灰白色,容易出血。

【辨病論治﹝treatment_based_on_disease_identification﹞】

一、內治法:

﹝一﹞、脾虛氣陷:

 大便或咳嗽、遠行時肛內腫物脫出,輕重不一,色淡紅,肛門墜脹;疲乏無力,食慾不振﹝anorexia﹞、舌淡苔白,脈弱。

【辨證分析﹝diagnostic_of_causes_analysis﹞】:

 中氣不足,脾氣不升而下陷,無以攝納,故見直腸脫出,肛門墜脹;中氣不足,則疲乏無力;脾氣虧虛,運化無力,則食慾不振﹝anorexia﹞、舌淡、苔白、脈弱均為氣虛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升提固澀。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二﹞、濕熱下注:

 直腸脫出難納,腫脹焮紅灼熱,滲液流滋,肛門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diagnostic_of_causes_analysis﹞】:

 直腸脫出肛外,久未還納,感染濕熱毒邪,濕熱蘊結則脫出物腫脹,焮紅灼熱,甚則滲流滋水;

 濕熱蘊結,氣血不暢則肛門墜脹疼痛;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革蘚滲濕湯加減。

二、外治法:

﹝一﹞、熏洗療法:以苦參湯加石榴皮﹝skin﹞、枯礬、五倍子,煎水熏洗。

﹝二﹞、敷藥療法:五倍子散或馬勃散調凡土林外敷肛門。

【其他療法】

一、注射療法:

﹝一﹞、直腸粘膜下注射法

將藥物﹝6%~8%明礬溶液﹞注射到直腸粘膜下層,使分離的直腸粘膜與肌層粘連固定,具體注射方法有直腸粘膜下點狀注射和柱狀注射兩種。

 01、【適應證】:Ⅰ、Ⅱ度脫肛﹝proctoptosis﹞,以Ⅰ度脫肛﹝proctoptosis﹞效果最好。

 02、禁忌證:宜腸炎、腹瀉、肛周炎及持續性腹壓增加的疾病。

 03、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元,局部消毒後,將直腸粘膜暴露於肛門外。或在肛門鏡下於齒線上ltm開始,環形選擇2~3個平面,或縱行選擇4~6行,每個平面或每行選擇4~6點,各點距離相互交錯,每點注藥0.2~0.3mL,不要過深刺人嘰層,或過淺注人粘膜內。注射總量一般為6一lOmL,注射完畢用塔形紗布壓迫固定,柱狀注射在暴露於肛外的直腸粘膜3、6、9、12點齒線上ltm處的粘膜下層向上作柱狀注射,長短視脫出長度而定,每柱藥量2~3mL,注射完畢後送回肛內。注射後平臥休息2天,2~3天不能解大便。一般1次注射即可治癒。若療效不佳,7~10天後再注射1次。

﹝二﹞、直腸周圍注射法

 01、【適應證】:Ⅱ、Ⅲ度脫肛﹝proctoptosis﹞。

 02、禁忌證:直腸炎﹝rectitis﹞,腹瀉,肛門直腸周圍急性炎症。

 03、操作方法:手術的前一天晚上和術前各用千分之一牙皂水灌腸一次,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元,局部和肛內消毒,術者戴無菌手套,用細長腰穿針頭和20mL注射器,以距肛緣1.8cm的3、6、9點處為進針點,先在3點或6點刺人約4~6cm時針尖遇到阻力,即達肛提肌,穿過肛提肌即進入骨盆直腸間隙,此時另一手指伸人直腸內,仔細尋摸針尖部位確定針尖在直腸壁外,再將針深入2~3crn,然後緩慢注藥4~6mL,務必使藥物呈扇形均勻散開。以同樣方法在對側注射。最後在6點處注射,沿直腸後壁進針,刺人4~5em後到達直腸後間隙,呈扇形注藥4~6mL,三點共注藥12~18mL。注射完畢後局部消毒,外蓋無菌紗布。臥床休息2~3天,控制不大便3天。術後1~2天可有低熱,但不會超過38℃。術後常規配合使用抗生紊預防感染。

此外,還有肛門緊縮術和直腸疤痕固定術等。

【預防與調攝】

一、患脫肛﹝proctoptosis﹞後,應及時治療,防止發展到嚴重程度。

二、避免負重遠行,積極治療慢性腹瀉、便秘﹝constipation﹞、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壓過度增高。

三、經常進行提肛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結語】

脫肛﹝proctoptosis﹞多見於兒童和老年人,其臨床特點為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外且伴肛門鬆弛。

基本病機為氣虛下陷。

 分三度:Ⅰ度脫肛﹝proctoptosis﹞系直腸粘膜脫出,Ⅱ度脫肛﹝proctoptosis﹞為直腸全層脫出,Ⅲ度脫肛﹝proctoptosis﹞為直腸全層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

 氣虛下陷證,治宜健脾益氣、升提固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萆蘚滲濕湯加減。

 保守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注射療法、手術療法治療。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