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測定: |
心肺功能測定不僅對於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的診斷康復治療及預後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其他許多殘疾患者康復評估的重要內容,如高位截癱、嚴重的脊柱側彎及胸椎後凸畸形、運動神經元病、肌病等程度不等地影響心肺功能,在康復醫療中應引起重視,勿以遺漏。 |
一、心功能評估: |
康復醫學科在臨床心臟專科的檢查、診斷和心功能檢查﹝如右心功能測定,左心功能測定、肺臂迴圈時間測定等﹞基礎上,側重心功能容量的測定,主要方法為運動試驗。 |
﹝一﹞、運動試驗: |
運動試驗在心血管疾病康復方面,已被廣泛使用。許多學者認為試驗不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臟功能容量﹝cardiac_functional_capacity﹞的客觀指標。 |
運支試驗在心血管疾病康復中的用途,見表2-4-1。 |
表2-4-1 運動試驗在心臟病康復中的應用 |
調整住院過程中的體力活動 |
出院前評價 |
運動處方,預告危險 |
用於心導管檢查、藥物治療或體育療法的篩選 |
確定所需運動程式﹝監測、不監測、醫務人員在場、不在場 |
隨訪檢查內容的一部分 |
一般主張急性心肌梗塞、冠脈搭橋術後等住院過程中,以及出院前評價,應用低水準運動試驗;復工以及制定運動處方等心臟功能容量測定時,可以採用運動量較大的次極限量運動試驗,但試驗終點,不應以心率標準而以試驗中出現的症狀,如心絞痛、呼吸困難或運動引起血壓下降≥1.3Pa(10mmHg),連續3個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為終點,此即De_B’usk所主張的症狀限制性運動試驗,其終點標準見表2-4-2。 |
表2-4-2 極限量、次數限量運動試驗終點 |
01、出現胸痛、疲乏、呼吸困難、心悸、頭暈等症狀 |
02、有冷汗、蒼白、步態不穩、低血壓等體征 |
03、有室性心律失常,有意義的ST段偏移,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等心電圖改變 |
04、收縮壓達30Pa(225mmHg),舒張壓較休息時升高2.6Pa(20mmHg)以上 |
05、血壓不升或下降1.3kPa(10mmHg)以上 |
06、被檢人不願繼續進行試驗 |
低水準運動試驗: |
在心血管疾病康復活動早期,如AMI或心臟手術後康復,康復活動都很有限,一般都無需參考心臟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極限量運動的風險。美國至今仍有人主張在康復活動早期例如出院前後做低水準運動試驗,只有在復工時才做症狀限制性運動試驗。他們認為低水準運動試驗,同樣可以得到有用的資料,藉以指導康復活動。具體方法如下: |
﹝01﹞、平板試驗方法:應用必進的Bruce運動試驗方案,頗為適合﹝表2-4-3﹞。 |
﹝02﹞、踏車試驗方法:開始時按3個METs,給予功量150KPM,增至4個METs時,可給300KPM,轉速60次/分,前後兩次共4分鐘,中間可休息2分鐘。表2-4-4可供試驗時參考。 |
表2-4-3 改進的Bruce運動試驗方案 |
分級 |
時間 |
能量需要 |
速度 |
坡度 |
|
min |
攝氧量 |
代謝當量 |
km/h |
% |
|
A |
2 |
3.00% |
1 |
2.4 |
0 |
B |
2 |
7 |
2 |
2.4 |
3 |
C |
2 |
11.2 |
3.2 |
2.74 |
6 |
Ⅰ |
3 |
17.5 |
5 |
2.74 |
10 |
Ⅱ |
3 |
24.5 |
7 |
4.02 |
12 |
Ⅲ |
3 |
35 |
10.1 |
5.5 |
14 |
Ⅳ |
3 |
46.5 |
13.3 |
6.76 |
16 |
Ⅴ |
3 |
56.5 |
16.1 |
8.05 |
18 |
表2-4-4 體重和踏車試驗攝氧量 |
瓦特﹝W﹞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250 |
||||
公斤米﹝kg.m﹞ |
150 |
300 |
450 |
600 |
750 |
900 |
1050 |
1200 |
1500 |
||||
耗氧總量升 |
0.6 |
0.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3 |
||||
熱卡/分 |
3.0 |
4.5 |
6.0 |
7.5 |
9.0 |
10.5 |
12.0 |
14.0 |
17.0 |
||||
體重公斤攝氧量(ml/kg.min) |
|||||||||||||
40 |
15.0 |
22.5 |
30.0 |
37.5 |
45.0 |
52.5 |
60.0 |
67.5 |
82.5 |
||||
50 |
12.0 |
18.0 |
24.0 |
30.0 |
36.0 |
42.0 |
48.0 |
54.0 |
66.0 |
||||
6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40.0 |
45.0 |
55.0 |
|
||||
70 |
8.5 |
13.0 |
17.0 |
21.5 |
25.5 |
30.5 |
34.5 |
38.5 |
47.0 |
||||
80 |
7.5 |
11.0 |
15.0 |
19.0 |
22.5 |
26.0 |
30.0 |
34.0 |
41.0 |
||||
90 |
6.7 |
10.0 |
13.3 |
16.7 |
20.0 |
23.3 |
26.7 |
30.0 |
36.7 |
||||
10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21.0 |
24.0 |
27.0 |
3.0 |
||||
110 |
5.5 |
8.0 |
11.0 |
13.5 |
16.5 |
19.0 |
22.0 |
24.0 |
30.5 |
﹝03﹞、二級梯運動試驗方法:本法簡便易行,1/2單倍量試驗相當於4METs,單倍量和雙倍量試驗分別相當於5.6或6.7METs。 |
以上低水準運動試驗時,也應有醫生在場監護,至於心率一般不應超過115次/分,出現症狀時,應按照表2-4-2終止運動試驗標準及時停止。 |
應用代謝用量﹝METs﹞指導康復活動方法: |
在心血管疾病康復中,體力活動既不應不足,也不應過度,才能取得最好的療效。早年多依據心臟功能分級,結合活動後心率和心電圖改變,指導康復活動,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目前也用於一些疾病,如心力衰竭的康復,但近年來發現本法過於簡單,主張應用更為精確的方法,即應用METs指導康復活動,特別是用於冠心病的康復。 |
應用METs指導康復活動,首先要做好心臟功能容量測定。精確地瞭解心臟能夠負擔的體力活動限度,結合METs指導心臟康復的體力活動。 |
METs或按音稱之為「梅脫」,系指機體在坐位休息時,攝氧3.5ml/kg.min,將此定為1個METs。 |
所謂心臟功能容量又稱體力工作容量﹝physical_workingcapacity﹞,也就是體力活動的最高限度,其測定一般應用平板或踏車運動試驗,測定時應從最低負荷量開始,在測定時有醫生在場,連續監測心電圖,直至體力疲憊或出現症狀時,即達到終點的負荷量,經折算成METs,即是心臟或體力工作容量。 |
根據所測得的患者心臟功能容量,指導患者的生活自理、家務、體育娛樂,職業等活動。 |
應用METs指導康復活動時,應參考運動生理學知識,避免機械搬用,一般對所求得的容量,主張適當留有餘地,按70%左右予以應用,如二級梯1/2單倍量、單倍量和雙倍量試驗陰性患者,經折算後只按3、4、5個METs指導患者活動。也有人將各項活動的METs劃一個範圍,以便合理地應用這頂方法。 |
另外,在心臟功能評估中還要重視動態心電圖和遙測心電圖的應用。不僅應用於運動試驗過程中,而且在患者出院前及回家後定期監測,以更深入瞭解日常生活細節和不同體力活動對心臟的影響,及早發現惡性心律失常,更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