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傷秘旨續刻》 破傷總錄: |
夫刀傷雖易實難。 筋斷腹破,皮連骨削,刺入骨間,箭鏃斷在肉內。 或破後傷風,如此等症,最宜良手。 皮開而長者,必用細針將兩邊新破皮慢慢扯合,以針拴好,內外搽藥。 不可用膏藥貼蓋,恐敗血成膿,肉爛難斂。 如燥痛時,以豬油或麻油拭之。 腹破腸出者:令平臥避風處,先用油搽傷口四旁,緩緩將腸送入腹內,用藥線將皮縫好,然後敷藥。 三日內不可轉側,須待藥氣流通,不見疼痛方可。 箭鏃斷骨肉間者:須用麻藥服之,使不知痛,庶可鉗出。 若小刺不出,以黑寶散敷之,即出。 指節或骱骨被傷而偏者,或連皮屈折者:必要傷時理正。 若至潰,則不可整矣。 敷貼紮縛,均須仔細,勿令粘連,至後成膿。 老年虛弱羸瘦,不忍痛苦者:須以救生為本,不必定施整理也。 凡頭上傷,或筋管穴通之處,血來必湧,須預調備止血之藥。 打開看時,內有碎骨斷發等類,必要盡行取出,速以藥敷好。 必用玉貞散蓋護,防其傷風。 爛壞者:用收斂藥,至肉滿不得結痂。 肌有小孔,流膿不合者:必有碎骨,或芒刺斷發之類,潛住新肉故也。 必用烏金膏、三品錠插入,潰開好肉,細察取出,方能收斂結痂。 或生疔或內有膿窠者:亦用此法治之。 刎斷喉者:傷及內喉。 飲食不可進,則難治矣。 先以血竭末散內喉四旁,勿令漏入喉管,以桑線縫合外皮。 再用:風流散,蓋一層補血膏貼之。 四圍周密,不可洩氣。 內服參竹飲,以接元氣。並清氣血之藥,自然痊癒。 |
玉貞散: |
南星、白芷、防風、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為末。敷用護風,亦可調服二錢。 |
風流散: |
降香節﹝四兩﹞、血竭﹝二兩五錢﹞、蘇木﹝二兩﹞、乳香﹝五錢﹞、沒藥﹝三錢﹞、龍骨﹝二錢﹞、紅花﹝一錢﹞、桔梗﹝少許﹞、燈心﹝一把﹞、孵成形雞蛋﹝十個,連毛醋煮,黃泥封固,文武火煨﹞各為細末,和勻再研。 |
乾摻止血。止後燥痛,用清油調敷。血不止者:以血竭末獨敷立止。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