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證部-湯火傷:
湯燙火燒皮爛疼,皰起挑破使毒輕,煩躁作嘔防毒陷,便秘神昏氣喘凶。
【注】:
此證系好肉暴傷,湯燙火燒,皮膚疼痛,外起燎皰。
即將皰挑破,放出毒水,使毒輕也。
其證雖屬外因,然情勢必分輕重。
輕者施治應手而癒,重者防火毒熱氣攻裏,令人煩躁,作嘔,便秘,甚則神昏悶絕,初傷用冷燒酒一盅,於無意中望患者胸前一潑,被吃一驚,其氣必一吸一呵,則內之熱毒,隨呵而出矣。
仍作煩悶者,以新童便灌之。
外初用清涼膏塗之,解毒止痛,不致臭爛;次以罌粟膏塗之。
痛止生膿時,換黃連膏貼之收斂。
火毒攻裏者,宜四順清涼飲服之,務令二便通利,則毒熱必解。
初終禁用冷水、井泥浸塌傷處,恐熱毒伏於內,寒滯束於外,致令皮肉臭爛,神昏便秘,端肩氣喘,多致不救。
外花炮火藥烘燎者,治法同前。
【罌粟膏】
罌粟花(十五朵,無花以殼代之);
香油四兩,將罌粟炸枯,濾淨,入白蠟三錢溶化盡,傾入碗內,待將凝之時,下輕粉二錢,攪勻燉水中,令冷取出。臨用時,抿腳挑膏,手心中捺化,搽於傷處,綿紙蓋之,日換二次,其痛自止。次日用軟帛挹淨腐皮,再搽之。
【方歌】
罌粟膏醫湯火燒,香油罌粟共煎熬,白蠟更兼真輕粉,患上搽塗痛即消。
【清涼膏】
水潑開鍛石末一升,加水四碗,攪渾澄清;取清汁一碗,加香油一碗,以筷順攪數百轉,其稠粘如糊,用雞翎蘸掃傷處。
黃連膏:(見鼻部鼻瘡)
四順清涼飲:(見面部痄腮)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