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臑部:自肩至肘曰臑。

 

 經絡: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實則肢腫,陽虛則肢滿;

 又云:

 主四肢,

 實則四肢不舉(濕盛也),

 脾虛則四肢不用(懈惰也),

 又臂須別六經,究其痛在何經,加以本經之藥行其氣血,則症癒矣。

 

 別經之法,以兩手伸直,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而定之,則:

 其臂之前廉者屬陽明經,以升麻、白芷、乾葛行之。

 後廉屬太陽經,以本、羌活行之。

 外廉屬少陽經,以柴胡行之。

 內廉屬厥陰經,以柴胡、青皮行之。

 內前廉屬太陰經,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

 內後廉屬少陰經,以細辛、獨活行之。又薄桂味淡,能橫行手臂,引他藥直至痛處,白薑黃之性亦同,何則,為非辛不能以達四肢也。

 治肩膊風寒濕一切疼痛,服蠲痛無憂散,立止。(見諸痛門)

 

 癰:

 臂表裏俱腫,色赤而,堅惟肘節處差小,故又名藕包毒。灸少海穴七壯。

 

 疽:

 生肩下連腋。 灸,會宗穴七壯。

 

 樂疽:

 生肩內,堅如鵝子,按之痛入骨,惡風。 灸,腋門穴三七壯。

 

 肩風毒:

 生臂上節,腫連肩

 

 

 

 臂癰:

 生肩外垂骨兩接骨處,或從肘引至手接骨處,由榮衛不調所致。

 如膿深徹骨,慮傷筋脈拳縮。

 治宜緩筋之藥。

 

 魚肚發:生于臂內。

 按右症,初宜衛生散,或蠲痛無憂散加羌活、獨活、桔梗、桂枝,酒水煎服。

 若漫腫無頭,服敗毒藥不消者,十全大補湯加桔梗、桂枝托之。

 

 托之不應者,由濕痰流注經絡也,榮衛返魂湯加南星、酒芩調之。

 

 若臂痛不能舉,及左右轉痛者,由中脘伏痰也。宜千金指迷丸、九轉玉華丹導之。

 

 脈細皮寒,瀉利不食者,為五虛,雖盛暑之時,托裏溫中湯之類溫之。

 

 甚者臍膜冷痛昏憒,灸左乳下黑肉盡處二七壯,脈緊細而筋攣者,虛而風也,四物湯加丹皮澤蘭、白朮。

 

 潰深不痛,氣虛也,膿水清稀,瘡口不合,氣血虛也,俱大補之。

 

 石榴疽:

 生肘上寸餘,亦生於各經及臂,初黃粟小泡,根便開大,色紅堅硬,腫如覆碗,破翻如榴,寒如瘧,由少陽相火與外濕相搏所致。

 

 初起宜蟾酥丸汗之,外以艾灸九壯,貼蟾酥餅,蓋膏,腫處敷金黃散,次服消毒無憂散加菊花清之。

 

 煩燥熱甚者,護心散、金液戊土丹,九日後作稠膿,痛減進,食表裏俱退者,可保無虞,反此者逆,潰後同潰瘍調理。

 

 一法:破後惟菊花煎湯洗之,最佳,次以菊花燒灰存性,加輕粉兌勻敷之,諸藥不及此。或灸天井穴。

 

 肘癰:生於肘尖。

 《經》云:心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治同臂癰。

 

 

 

 白芷升麻湯:

 治臂腫痛,乃陽明經分野,由八風之變者,然身半已上風受之。

 治宜卻風邪,和經脈,使無壅滯,亦發表之意也。

 黃(二錢)、酒芩(二錢)、生芩(一錢)、白芷(八分)、連翹(二錢)、升麻(五分)、桔梗(五分)、酒紅花(三分)、炙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鐘,煎八分,食遠熱服。

 

部應用方: 

 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溫中湯、金黃散、護心散(見首卷)、蠲痛無憂散(見諸痛門)、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九轉玉華丹、千金指迷丸(俱證治粗評)、蟾酥餅、蟾酥丸(俱見疔瘡門)。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