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肌扭傷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兩側的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及滑膜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從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病症。俗稱「閃腰岔氣」,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如治療及時,手法運用恰當,療效極佳。若治療不當或失治,可致損傷加重而轉變成慢性腰腿痛。

 

【生理解剖】:

腰部脊柱是一根獨立的支柱,其前方為鬆軟的腹腔,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等軟組織,而無骨性結構保護,既承受著人體二分之一的重力,又從事著各種複雜的運動,故腰部在承重和運動時,過度的負重、不良的奇彎腰所產生的強大拉力和壓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圍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損傷。

 

腰背部的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骼關節和腰背兩側骶棘肌。腰骶關節是脊柱運動的樞紐,骶髂關節則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的橋梁,腰部兩側的肌肉和韌帶是維持脊柱穩定的重要因素。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為淺、深兩層。

(一)淺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闊肌。

1、斜方肌:三角形闊肌,起自頸部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纖維向外,止於鎖骨外側半、肩峰和肩胛岡外側半。其上部纖維收縮可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纖維收縮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纖維收縮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肩胛骨固定時,單側收縮可使頭頸部偏向同側而面部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則使頭頸後仰。

2、背闊肌:三角形闊肌,以用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脊、髂脊後緣以及腰背筋膜後層。肌纖維向外上止於肱骨小結節脊。該肌能內收、內旋、後伸肱骨。

 

(二)深層:包括由淺至深的骶棘肌、橫突棘肌和深層短肌。

1、骶棘肌:為腰背部最強厚的肌肉。該肌以一個總腱起於骶骨背面、骶髂韌帶和髂脊後份,向上縱行排列於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間的溝內,分為外、中、內3條肌柱。骶棘肌為強大的伸肌,主要作用是後伸軀幹和維持直立,一側骶棘肌收縮也可側屈軀幹。

2、橫突棘肌:包括由淺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迴旋肌3層。肌纖維起於各椎骨的橫突,向上止於上數椎骨的棘突,愈深層肌纖維力愈短。半棘肌纖維一般向上跨越5個椎骨,多裂肌纖維一般跨越3個椎骨,而迴旋肌纖維僅只跨越1個椎骨。

3、深層短肌;指橫突間肌、棘突間肌等最深層的,位於相鄰椎骨之間的短肌,其作用是協同橫突肌維持軀幹的姿勢。軀幹無論位於何種姿勢,腰背部肌肉都處於收縮狀態,以抵抗重力。腰背部深肌收縮還可使軀幹屈、伸、側屈和迴旋。


 

(三)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分淺、深兩層包繞在骶棘肌周圍。其淺層貼於骶棘肌表面,內側附於棘突和棘上韌帶,向外與背後肌腱膜緊密結合,尤其厚韌。深層位於第12肋和借髂脊之間,內側附於腰椎橫突,向外分個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側緣與淺層會合,再向外成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對骶棘肌起著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持作用。

 

【病因病機】:

腰部急性損傷,多因卒然感受暴力如跌僕閃挫所致;或由於腰部活動時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或搬運抬扛重物時,肌肉配合不協調,使腰部肌肉、韌帶受到劇烈地扭轉、牽拉等,均可使腰部受傷。《金匱翼》載「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澀,日輕夜重者是也」。

 

【臨床表現】:

急性腰扭傷多為間接外力所致,輕者為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損傷;較重者可發生棘上、棘間韌帶的損傷;嚴重者可發生滑膜嵌頓、後關節紊亂等。

(一)腰部疼痛:腰部因損傷部位和性質不同,可有刺痛、脹痛或牽扯樣痛。疼痛一般較劇烈,部位較局限,且有局部腫脹,常牽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二)活動受限:腰輕度前屈而不能挺直,俯仰轉側均感困難,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加重。

 

【檢查】:

(一)局部壓痛:傷後多有局限性壓痛,壓痛點固定,與受傷組織部位一致。

(二)腰部肌肉痙攣:多數患者有單側或雙側腰部肌肉痙攣,多發生骶棘肌、腰背筋膜等處。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站立或彎腰時加重。

(三)脊柱側彎:疼痛引起不對稱性的肌肉痙攣,可改變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線,多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畸形,一般是脊柱向患側側彎。疼痛和肌肉痙攣解除後,此種畸形可自行消失。

(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旋轉試驗陽性有助於確診。

(五)X光檢查,腰椎生理曲線改變,脊柱側彎,椎間隙不等寬等,並排除骨質損傷。

 

【診斷】:依據外傷史,症狀、體徵及相關檢查,可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嚴重的棘上、棘間韌帶斷裂,棘突、關節突骨折、橫突骨折、椎體壓縮骨折及腰椎間突出症相鑒別。除拍正位X光片以外,必要時讓患者腰椎屈曲位拍攝側位和斜位X光片,以顯示上述病理改變。如棘上、棘間韌帶斷裂者,則可見棘突間隙加寬。

急性腰扭傷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不易鑒別,尤其是未出現下肢放射痛以前,更不易鑒別。可先行治療觀察,待症狀明顯後方可鑒別。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腎俞、命門、腰陽關、大腸俞、環跳、委中及腰臀部等。

(三)主要手法:滾、揉、點壓、彈撥、推、扳、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準備手法:患者取俯臥位,自然放鬆。醫者站於一側,用滾、揉等輕柔手法在局部施術3~5分鐘。

2、治療手法:醫者用拇指點壓、彈撥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點壓腎俞、陽關、志室、大腸俞、環跳及阿是穴,約4分鐘,在點壓穴位時應加以按揉或彈撥以產生酸、麻、脹感覺為度;接著,再以雙掌根自上而下沿腰骶部直推,反復3~5遍。患者側臥,醫者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以聽到有「咯嗒」聲響為佳。

3、結束手法:最後,直擦腰部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BlogAD部落格廣告行銷

 

【其他方法】:小針刀、針灸、封閉、理療和外敷中藥等。

 

【注意事項】:

(一)損傷早期要減少腰部活動,臥板床休息,以利損傷組織的修復。

(二)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疼痛嚴重者,可予局部痛點封閉,以緩解肌肉痙攣。

(四)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緩解後,逐步加強腰背肌肉鍛煉。

 

【按語】

急性腰扭傷多由間接外力所致,90%以上發生在骶棘肌和腰骶關節,這是由於腰骶關節是脊柱的樞紐,外力集中的支點。骶棘肌是對抗外力的主力軍,腰部運動中體重產生的壓力和外來的衝擊力主要作用於這些部位,故損傷的機會最多。推拿治療本病效果很好,這是因為手法能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改善血液循環,使損傷的組織修復,並對小關節紊亂、滑膜嵌頓者,可糾正其紊亂,使嵌頓的滑膜復位,具有顯著的效果。輕則2~3天,重則2周左右,症狀逐漸消失,基本恢復健康,但尚不能進行負重和腰部劇烈運動。

 

【經筋思考】:

急性腰扭傷看似為急性,實為慢性,其慢性主因在足三陰,而表現卻在足三陽,手三陽與三陰為其代償。

 

 

 

 

A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