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檢查 

[望診]

患者宜取坐位,對病情嚴重不能支撐頭部的特殊患者,可臥位檢查。由於頸椎疾病多數涉及上肢感覺和運動,所以檢查時需要脫去上衣,露出頸部和兩側肩部及上肢,患者兩肩放平,兩臂下垂,雙目前視。 

 

l.頸部皮膚、軟組織:皮膚有無瘢痕、竇道、寒性膿腫(寒性膿腫多為頸椎結核)。高位者應注意觀察咽後壁有無膿腫,低位病變則膿腫多在頸部出現。頸部兩側軟組織有無局限性腫脹或隆起。 

 

2、頸椎的生理前凸是否正常,有無平直或局限性後凸、側彎、扭轉等畸形,如頸椎結核、骨折的患者常出現角狀後凸畸形。頸部肌肉有無痙攣或短縮。

 

3、頸部有無畸形,顏面是否對稱,斜頸患者頭部向一側傾斜,顏面多不對稱,一側胸鎖乳突肌明顯隆起;頭輕度前傾位,姿勢牽強,多為落枕、頸椎病;頸椎關節紊亂或脫位的患者,下頜偏向一側,頭部不能轉動,感覺沉重,需用手扶持頭部,加以保護;僵直性脊椎炎頸椎強直的患者,垂頭駝背,頭部旋轉不靈,視側方之物困難,必全身隨之轉動;頸椎結核椎體破壞較重的患者,頭部不能自由轉動。

 

[觸診]

1、觸診方法:

進行頸部切診時,囑患者頸部前屈,檢查者用左手扶住前額固定頭部,自枕骨粗隆開始向下逐個棘突依次進行觸摸,其中第二、六、七頸椎棘突較大,易觸摸到。觸摸棘突、棘突間隙及兩側肌肉。

 


 

2、主要檢查內容:

注意檢查棘突是否偏歪,壓痛是在棘突的中央區還是在兩側,並由輕而重地測定壓痛點是位於淺層還是深部,一般淺層壓痛多系棘間韌帶、棘上韌帶或皮下筋膜之疾患。若壓痛點在頸椎的橫突部位,則表示關節突關節可能有炎症或損傷,如關節突關節紊亂。若在下頸椎棘突旁以及肩胛骨內上角處有壓痛,同時向一側上肢有放射性疼痛,多為頸椎病。在棘間韌帶或項肌有壓痛,可能為扭傷或「落枕」。若在鎖骨上方,頸外側三角區有壓痛,可能有頸肌筋膜炎。落枕、頸椎病患者,常可在頸項部觸摸到肌肉強硬痙攣。對於頸椎後凸畸形的病例,觸摸時不宜用力過重,如懷疑為頸椎結核時,應配合檢查咽後壁,以觀察有無咽後壁膿腫形成。頸椎棘突連線上若觸摸到硬結或條索狀物,可能為項韌帶鈣化。

 

[動診]

頸部運動檢查時,囑患者坐位,頭正直,固定雙肩,使軀幹不參與頸椎的運動,然後再做各方向活動。

 

1、屈伸運動:

囑患者頭儘量前傾,正常時下頜可以觸到胸部,大約為35°~45°;檢查後伸時,囑患者頭儘量後仰,正常時大約為35°~45°。

 

2、旋轉運動:

囑患者向一側轉動頭部,正常時下頜幾乎可以觸及同側肩部,大約60°~80°,然後再轉向對側,雙側對比。

 

3、側彎運動:

囑患者將耳朵向肩部靠近,正常時頭部可傾斜45°。

注意:檢查時重點觀察運動是否自如,有無運動障礙,要排除代償動作。對頸椎骨折脫位者,不要做運動檢查,防止造成脊髓損傷。

 

[特殊檢查]

1、椎間孔擠壓試驗:

患者坐位,檢查者雙手交迭置於患者頭頂,並控制頸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頭部後伸並向患側傾斜)進行按壓。如出現頸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即為陽性反應。擠壓試驗的機理在於使椎間孔縮小,加重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故出現疼痛或放射痛。

 

2、叩頂試驗:

患者正坐,檢查者用拳隔手掌叩擊患者的頭部,如引起上肢串痛和麻木感,提示頸神經根受壓,多為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

 

3、分離試驗:

患者正坐位,檢查者兩手分別托往患者下頜和枕部,向上牽拉。如患者能感到頸部和上肢疼痛減輕,即為陽性。分離試驗的機理是拉開並擴大狹窄的椎間孔,舒展小關節囊,減輕對神經根的擠壓和刺激,使疼痛減輕。用於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檢查。

 

4、臂叢神經牽拉試驗:

患者坐位,頭微屈,檢查者立於患側,一手置患側頭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向牽引,此時牽拉臂叢神經,若患肢出現串痛麻木,則為陽性,提示臂叢神經受壓,臨床多見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5、超外展試驗:

患者站立或坐位,將患肢被動地從側方外展高舉過肩過頭,若橈動脈脈搏減弱或消失,即為陽性。用於檢查鎖骨下動脈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壓迫,如有壓迫,即為超外展綜合症。

 

6、呼吸試驗:

患者端坐,兩手置於膝部,先比較兩側橈動脈搏動力量,然後讓患者盡力後伸頸部做深吸氣,並將頭轉向患側,同時下壓肩部,再比較兩側脈搏或血壓,往往患側脈搏減弱或消失、疼痛加重。相反,抬高肩部,頭面轉向前方,則脈搏恢復,疼痛緩解。主要用於檢查有無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症。

 

7、頸靜脈壓迫試驗:

病人平臥,檢查者雙手按壓其雙側頸靜脈,同時囑患者屏住呼吸,使靜脈回流減慢,產生一時性顱壓升高,若下肢疼痛加重為陽性,提示脊神經根受壓。

 

 

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