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卷六:

 發熱﹝fever﹞:

吐血家﹝haematemesis﹞脈靜身涼。不藥可愈。以陰雖虧而陽猶不亢。陰與陽尚得其和。

 故易愈也。或身有微熱。皮毛似汗。此為陽來求陰。水來就血。亦可自愈。

 所謂發熱者﹝fever﹞。與身有微熱不同。

失血家陽氣鬱於血分之中。則身熱鬱冒﹝depression_and_dizziness﹞。但頭汗出﹝sweating﹞。

 身熱者:火閉於內。而不得達於外故也。

 但頭汗出者﹝sweating﹞。火性炎上。外有所束。則火不能四達。

 故愈炎上。而頭汗也。

 治法:宜解其鬱。使遍身微汗。則氣達於外。而陽不乘陰。熱止血亦治矣。此如盛暑遏熱。得汗而解。小柴胡湯主之。

又有瘀血﹝blood_stasis﹞發熱者﹝fever﹞。

 瘀血﹝blood_stasis﹞在肌肉。則翕翕發熱﹝feather-warm_heat﹞。

 證象白虎。口渴﹝Thirst﹞、心煩﹝vexation﹞。肢體刺痛﹝stabbing_pain﹞。宜當歸補血湯。合甲己化土湯,加桃仁、紅花、柴胡、防風、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湯亦治之。

 瘀血﹝blood_stasis﹞在肌腠。則寒熱往來。以肌腠為半表半裏。內陰外陽。互相勝復也。宜小柴胡湯,加當歸、白芍、丹皮、桃仁、荊芥、紅花治之。桃奴散,加黃芩、柴胡亦治之。

瘀血﹝blood_stasis﹞在腑。則血室﹝uterus﹞主之。

 證見日晡﹝3~5P.M.﹞潮熱﹝hot_flush﹞。晝日明瞭。暮則譫語﹝delirious_speech﹞。以衝為血海。其脈麗于陽明。

 故有陽明燥熱之證。桃仁承氣湯治之。小柴胡湯,加桃仁、丹皮、白芍亦治之。

瘀血﹝blood_stasis﹞在臟。則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

 證見骨蒸癆熱﹝steaming_bone_consumptive_heat﹞。手足心燒。眼目青黑。毛髮摧折。世以為難治之證。而不知熱血在肝臟使然。宜柴胡清骨散,加桃仁、琥珀、乾漆、丹皮治之。

以上所論。

 皆屬血家發熱﹝fever﹞之實證也。

 又有:發熱﹝fever﹞之虛證。

 分血虛﹝blood_deficiency﹞、水虛﹝water_deficiency﹞兩類。另條如左。

血虛者﹝blood_deficiency﹞:發熱汗出﹝fever_sweating﹞。以血不配氣。則氣盛而外泄也。或夜則發熱﹝fever﹞。以夜主血分故也。或寅卯時即發熱﹝fever﹞。以寅卯屬少陽。肝血既虛。則少陽之相火﹝ministerial_fire﹞。當寅卯旺時而發熱﹝fever﹞。地骨皮散,加柴胡、青蒿、胡黃連、雲茯苓、甘草治之。

 又或胞中﹝uterine﹞之火。因血不足。上合陽明燥氣。日晡﹝3~5P.M.﹞潮熱者﹝hot_flush﹞:犀角地黃湯治之。

水虛者﹝water_deficiency﹞:水為氣之所化。水津不足。則氣熱。皮毛枯燥。口咽生瘡。遺精﹝Seminal_emission﹞、淋秘﹝dysuric_stranguria﹞。午後發熱﹝fever﹞。大補陰丸。以補水濟火。或清燥救肺湯。從肺胃以生水津。水足以濡血。則陽氣不亢。燥熱自除。五蒸湯亦統治之。

復有陰虛於內。陽浮於外。而發熱者﹝fever﹞。須大補其陰。而復納其陽。

 故產後發熱﹝postpartum_fever﹞。用四物湯,加黑薑。

 失血發熱﹝fever﹞。亦可用之。

 火重者,再加芩連。

 若腎陰不足。真陽外浮。發熱﹝fever﹞、喘促者﹝hasty_panting﹞。是為陰不戀陽。陽不入陰。宜從陰引陽。用二加龍骨湯,加五味子、麥門冬、阿膠。

 或三才湯,加鹽炒肉桂少許。桑葉、雲苓、白芍、冬蟲夏草、山茱萸、牛膝、五味子、知母、沉香、龜板。

 此外又有食積﹝Food_stagnation﹞、發熱者﹝fever﹞。手足心腹熱。胸滿﹝fullness_in_the_chest﹞、噦呃﹝Dry_Vomiting﹞。大便不調﹝stool_irregularities﹞。日晡﹝3~5P.M.﹞及夜發煩。宜枳殼、厚朴、大黃。消去之。則不壅熱矣。勿謂虛人無實證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