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卷八:

 續增治法:

 傷寒《聚英》:

發熱:

 風寒客于皮膚,陽氣拂鬱所致,此表熱也。

 陽氣下陷入陰分蒸熏,此裏熱也。

汗不出,淒淒惡寒:

 玉枕﹝BL09﹞大杼﹝BL11﹞,肝俞﹝BL18﹞,膈俞﹝BL17﹞陶道﹝DU13﹞。

 身熱惡寒:後谿﹝SI03﹞。

身熱汗出,足厥冷:大都﹝SP02﹞。

身熱頭痛﹝headache﹞,食不下:三焦俞﹝BL22﹞。

汗不出:

 合谷﹝LI04﹞,後谿﹝SI03﹞,陽池﹝SJ04﹞,厲兌﹝ST45﹞,解谿﹝ST41﹞,風池﹝GB20﹞。

身熱而喘:三間﹝LI03﹞。

餘熱不盡:曲池﹝LI11﹞。

煩滿汗不出:風池﹝GB20﹞,命門﹝DU04﹞。

汗出寒熱:五處﹝BL05﹞,攢竹﹝BL02﹞,上脘﹝RN13﹞。

煩心好嘔:巨闕﹝RN14﹞,商丘﹝SP05﹞。

身熱頭痛﹝headache﹞,汗不出:

 曲泉﹝LR08﹞神道﹝DU11﹞,關元﹝RN04﹞懸顱﹝GB05﹞。

 以上見《針經》。

六脈沉細,一息二三至:氣海﹝RN06﹞,灸。關元﹝RN04﹞,灸。

少陰發熱:太谿﹝KI03﹞,灸。

惡寒:有熱惡寒者發于陽,無熱惡寒者發于陰。

背惡寒口中和:關元﹝RN04﹞,灸。

惡風:

 有汗為中風﹝apoplexy﹞,傷衛,

 無汗惡風為寒,傷榮。

先刺風府﹝DU16﹞、風池﹝GB20﹞,後飲桂枝葛根湯。

胸脇滿兼譫語:邪氣自表傷裏,先胸脇,次入心。期門﹝LB14﹞。

結胸﹝chest_bind﹞:

 臟氣閉而不流布也。按之痛,為小結;不按自痛,為大結。

 期門﹝LB14﹞,針。肺俞﹝BL13﹞,針。

婦人因血結胸﹝chest_bind﹞,熱入血室﹝uterus﹞:

 期門﹝LB14﹞,針。

 又以黃連、巴豆七粒作餅子,置臍中﹝RN08﹞,以火灸之,得利為度。

咳逆﹝Hiccup﹞:胸中氣不交也,水火相搏而有聲。

 期門﹝LB14﹞,針。

少腹滿﹝lesser-abdominal_fullness﹞:

 上為氣,下為溺,當出不出積而為滿,或腹中急痛。

 刺委中﹝BL40﹞。或奪命穴等處。

煩躁:

 邪氣在裏,煩為內不安,躁為外不安。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俞﹝BL14﹞。

蓄血:

 熱毒流於下而瘀血。少陰症下利,便膿血。

 陽明症,下血譫語,必熱入血室﹝uterus﹞,頭汗出。

 刺期門﹝LB14﹞。

嘔吐﹝vomit﹞:

 表邪傳裏,裏氣上逆也。

 口中和,脈微澀弱。灸厥陰。

 戰慄:戰者,正氣勝;栗者,邪氣勝。邪與正爭,心戰而外栗,為病欲解也。

 邪氣內盛,正氣太虛,心栗而鼓頷,身不戰者,已而遂成寒逆者。

 灸魚際﹝LU10﹞。

四逆:

 四肢逆冷,積冷成寒,六腑氣絕於外,足脛寒逆少陰也。

 身寒者,厥陰也。灸氣海﹝RN06﹞、腎俞﹝BL23﹞、肝俞﹝BL18﹞。

厥:

 手足逆冷,陽氣伏陷,熱氣逆伏,而手足冷也,刺之。

 脈促而厥者,灸之。內庭﹝ST44﹞,大都﹝SP02﹞。

鬱冒﹝depression_and_dizziness﹞:

 鬱為氣不舒,冒為神不清,即昏迷也。

 多虛極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刺太陽、少陽井。

 病頭痛﹝headache﹞,或冒悶如結胸﹝chest_bind﹞狀,刺大椎﹝DU14﹞、肺俞﹝BL13﹞、肝俞﹝BL18﹞,慎不可汗。

自利:

 不經攻下自溏泄。

 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更衣。

 反小者,當溫上,灸之以消陰。

 小便自利,手中不冷,反發熱,脈不至。

 灸太谿﹝KI03﹞。少陰下利,便膿血,刺之通用。

霍亂﹝cholera﹞:

 上吐下利,揮霍撩亂,邪在中焦,胃氣不治,陰陽乖隔,遂上吐下泄,躁擾煩亂也。

 或腹中痛絞刺。針委中﹝BL40﹞。

腹痛﹝bellyache﹞:

 有實有虛,寒熱,燥屎舊積,按之不痛為虛,痛為實,合灸;

 不灸,令病人冷結,久而彌困。

 刺委中﹝BL40﹞。

陰毒陰症:

 陰病盛則微陽消於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築痛,厥逆或冷,六脈沉細。灸關元﹝RN04﹞、氣海﹝RN06﹞。

太陽、少陽並病:

 刺肺俞﹝BL13﹞、肝俞﹝BL18﹞。如頭痛﹝headache﹞,刺大椎﹝DU14﹞。

小便不利﹝Dysuria﹞:

 邪蓄於內,津液不行。

 陰寒甚,下閉者,灸之。

陰症:

 小便不利﹝Dysuria﹞陰囊縮,腹痛﹝bellyache﹞欲死者。

 灸石門﹝RN05﹞。

不仁:不柔和,癢痛寒,正氣為邪氣閉伏,鬱而不散,血氣虛少故也。

 若越人診虢太子屍厥﹝cadaverous_syncope﹞,以鬱冒﹝depression_and_dizziness﹞不仁為可治,刺之而痊者,神醫之診也。

 設脈浮洪,汗如油,喘不休,體不仁,越人豈能治哉?

以上見劉氏傷寒治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