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部-陰腫:
陰腫之證小兒生,久坐陰濕寒氣凝,或因怒叫氣結閉,寒熱虛實擇可行。
【注】:
此證即古名脫囊。
由久坐陰濕之地,為寒氣所凝而成;間或有因怒叫氣閉,結聚于下而成者,俱宜用桃仁丸主之。
若寒氣客於厥陰、少陰者,則陰囊腫痛,腹痛,冷汗,引縮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謂之內吊,宜烏梅散、勻氣散主之。
有陰莖全縮不見,或不縮而陰囊腫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腎氣虛也,宜橘核煎湯,調勻氣散服之。
囊腫及四肢俱腫,二便不利者,膀胱蘊熱,風熱相乘也,宜白牽牛散主之。
若女兒陰戶腫脹者,心熱相傳也,宜導赤湯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車前子煎湯調服。
外治法,俱敷立消散,甚效。
【桃仁丸】
桃仁(去皮尖,炒微黃,七錢五分)、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丹皮(各五錢)、黑牽牛(頭末,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黃酒送下。
【方歌】
桃仁丸逐陰腫疾,怒氣閉結或濕襲,蒺藜牽牛桂丹皮,研末蜜丸如黍粒。
【烏梅散】
烏梅肉、甘草(半生、半炙)、元胡索(各五錢)、鉤藤鉤、乳香、沒藥(各二錢五分);
共搗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盅,煎七分服。
【方歌】
烏梅散用乳香沒,鉤藤甘草元胡索,陰囊腫兼腹中疼,煎服必先研粗末。
【勻氣散】
桔梗(炒,二兩)、陳皮(去白,一兩)、茴香(炒)、縮砂仁(炒,各五錢)、甘草(炙,四錢)、薑炭(二錢五分);
共研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白滾水調下。
【方歌】
勻氣散因外寒侵,陰囊腫痛汗淋淋,桔梗陳皮甘草炙,茴香薑炭縮砂仁。
【白牽牛散】
白牽牛(半生、半熟)、甘草(炙)、橘紅、白術(土炒)、桑白皮、木通(各一錢);
水煎服。
【方歌】
白牽牛散草橘紅,白術桑白皮木通,陰囊相兼四肢腫,能逐膀胱熱結壅。
【五苓散】
白術(土炒)、赤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一錢)、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
五苓白術桂心加,赤茯苓除心火邪,豬苓澤瀉能分利,調和臟腑效堪誇。
【立消散】
赤小豆、風化硝、赤芍、枳殼、商陸(俱不宜見火,曬乾,共研為末,各五錢);
用側柏葉煎湯,候冷調敷腫處。
【方歌】
立消陰囊腫痛注,因受風寒濕熱毒,赤小豆與風化硝,芍枳同研加商陸。
導赤湯:(見口部口糜)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