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風疳:

 風疳生於臀腿,俗名坐板瘡,形如疥癬,破流黃水,先癢後疼,由風寒客於穀道所致。

 宜香白散等藥敷之,令毒水出盡,即結痂而癒。

 

 香白散:

 枯白礬、輕粉(各二錢)、樟腦(一錢);

 共為末,濕則乾摻,乾用生桐油調敷。

 一用:絲瓜皮焙為末,燒酒調敷。或大蒜瓣燒存性,為末摻之。或用芫花根煎湯洗之。

 

 懸癰:

 生於會陰穴,在陰囊之後,穀道之前,初生如松子,次大如蓮子,數日始發,紅熱腫痛,大如桃李。

 

 湧泉疽:

 生于尻前。

 書云:腫發太陰,狀如伏鼠,十日可刺,得白膿者順,青膿者險,赤黑者逆,不穴者死。

 

 穿襠發:

 生窮骨穴,即陰器之底也,色赤腫,痛連陰子及腰背且門。

 灸三陰交穴三七壯。

 

 跨馬癰:

 生交襠,近積線之處。

 

 


 

 按:

 右症,皆生於前陰之後,後陰之前,以其形異而名亦異也。屬任脈別絡,夾督脈衝脈之會,由足三陰虧損,多兼志慾不遂之所致,輕則成漏,重而則隕,故麻木黑陷,泄瀉嘔噦,疲倦者,久延穀道,內潰臟腑者,皆不治。

 

 古云:陽氣亢盛者宜坎離丸,取其苦寒能瀉水中之火,令陽氣衰則陰自生,陽氣衰弱者宜六味地黃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則陰自生,然此症屬陰精衰弱者十有八九,陽氣亢盛者百中一二。

 

 初起腫痛,小便赤澀者,先服製甘草一二劑,及蒜灸之,次服龍膽瀉肝湯,已成不得內消者,托裏消毒散加川山甲,皂角刺,自破或膿脹痛者,針之,朝服六味地黃丸,午服十全大補湯,加丹皮,澤瀉,或再加附子,久而成漏者。

 宜國老膏化湯吞蠟礬丸,間以豆豉餅灸之,久則大附子餅灸之。

 

 如晡熱煩渴氣喘,體倦食少,大便溏,小便數者,脾虛也。

 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候飲食進,諸症減,更加麥冬、五味子自瘥。

 《經》云:陰虛脾虛也,為陰土而主生血,若誤用知母、黃柏苦寒之劑,復傷脾肺,是絕其源矣。

 


 

 

 懸癰主治方:

 國老膏:

 初起者,三二服可消,已成者多服自效。粉甘草(半斤),內用無節者(四兩),劈破,用長流水浸透,炭火炙蘸水,以一盆水盡為度,切片,另用長流水(三鐘),無灰酒(五鐘),煎三分之一,如膏,一起服之,其有節(四兩),用泉水煎湯洗患處,日三次自效。已破者,三二服合口,年久者,雖陽潰糞從瘡口出,多服亦驗。一方加當歸(二兩)。

 

懸癰應用方:

 龍膽瀉肝湯(見疳瘡門)、托裏消毒散、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蠟礬丸、補中益氣湯(俱見首卷)。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