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先賢論咳嗽,以有聲為咳,有痰為嗽,有聲有痰為咳嗽。

 其初起多因於風寒,延久多成於虛損。

 若咳甚欲吐,灸身柱。

 因痰而嗽,灸足三裏。

 氣促咳逆,覺從左升,易於動怒者,灸肝俞。

 咳嗽見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間。

 吐膿者,灸期門。

 日久成勞者,灸膏肓弗誤。

 

 身柱:(大椎穴下三節骨下間,按其窔中。)

 足三裏:(見痿症。)

 肝俞:(見眩暈。)

 肺俞:(見勞傷。)

 行間:(見屍厥。)

 期門:(兩乳下,第二肋骨端。)

 膏肓:(見勞傷。)

 

  []

  ㄅ、足三裏:(膝下三寸,外廉,以手掌按膝頭中指到處,股外旁也。膝蓋骨下三寸,在骨外廉兩筋肉分宛宛中,平坐垂足,取之在背,《金鑒》作大筋肉。)

  ㄆ、肝俞:(八節下,各開二寸。)

  ㄇ、肺俞:(三椎骨下,兩旁各開一寸五分。《金鑒》云以手搭肩,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處。)

  ㄈ、行間穴:(足大指次指歧骨縫間動脈應手陷中。)

  ㄉ、膏肓:(四椎骨下,兩旁各開三寸五分,《金鑒》云正坐曲脊,從髀骨上角,摸索至髀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按其中一間空處,是其穴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