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常見病的治療

一、胸脅迸傷

 1、概述:胸脅迸傷是在一種不正確的姿勢下扛、抬、搬、舉重物,或呼吸不協調時扭轉軀幹,傷及胸部的關節、軟組織而引起胸部呼吸受限制的損傷。俗稱岔氣。

  A、臨床症狀:

   ㄅ)有明顯的搬、抬重物外傷史,傷後即感胸悶不適、氣短、氣急,胸脅部隱隱作痛,攻串不定,疼痛範圍廣泛而無定位。

   ㄆ)深呼吸及咳嗽時疼痛加重,保護性地減小呼吸幅度。

   ㄇ)如果是肋椎關節半脫位,可在關節處觸到壓痛點。如果胸壁圍有肌肉撕裂或痙攣,相應脅間有腫脹、壓痛、變窄。如附有肌傷,則局部有腫脹、壓痛。

  B、鑒別診斷:本病診斷並不難,根據病因及本病特徵,就能做出正確診斷。一般應注意與肋軟骨炎相區別。

 2、治療及手法:

  A、本病多以行氣活血法治療。

  B、採用點、按、摩、揉、擊、拍打、擦及頓提法。術者先用拇指點按章門、期門、大包、膻中、日月等穴,並沿膀胱經,由上向下進行推法,由輕徐徐加重,後用掌根推擦背部以解除肌肉痙攣,最後點按內關穴2~3分鐘。

  C、復位手法包括頓提法、掌擊法、搖肩法。

   ㄅ)掌擊法:取坐位,患者在左,術者以右前臂插於患側腋下,向上提拉,使移位的關節和痙攣的肌肉理順。隨後囑患者深吸氣,術者以左掌根部由下向上叩擊患處一次,再令其深呼吸,則疼痛可消失。此法可重複1~2次。

   ㄆ)搖肩法: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肩,一手握腕,進行旋轉劃圈揉搖動,吸氣時上舉臂,繞後落下時呼氣。搖轉10餘次。

 如果滑膜嵌頓後引起損傷性病理改變者,患者經1次治療後大多數仍然有殘餘症狀,因此,須經1~2次重複治療後才可痊癒。

 

二、腰腿疼痛

 1、概述:腰腿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症,可分為脊柱性和非脊柱性兩類。前者有單純性腰椎骶化、脊柱軟組織及骨關節損傷、椎間盤病變及脊柱滑脫、骶髂關節炎、脊柱腫瘤、結核、骨髓炎等等。後者如前列腺、腎、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疾患,腹膜後腫瘤,脊髓,神經根、神經幹,脊膜的炎症和腫瘤,腰腿動脈供血不全等。

 2、治療及手法:理氣活血,疏經止痛。其手法為:

   ㄅ)雙手滾腰背沿兩側膀胱經,往返進行滾法5~7遍。

   ㄆ)點按腎俞、腰眼、阿是穴、環跳、委中、承山、昆侖等穴位。

   ㄇ)揉按腰部2~3分鐘。急性腰疼者在反應點進行撥法分筋,理筋,靜壓和點按法,腰椎變形用牽引按壓法矯正治療。腰間盤突出者,用旋轉法或牽引,晃法及扳法。腰肌痙攣者,用屈膝屈髖壓按法。骶髂關節損傷,局部應用點撥按法。髖關節障礙者用搖髖法。

 

三、頸肩痛

 1、概述:頸肩疼痛是臨床常見症狀,多由頸部骨關節、韌帶、肌肉、筋膜病變、胸腔上口狹窄及肩關節軟組織疾患,引起頸、肩髃、臂部疼痛,多見於頸椎病、頸軟組織損傷、頸肋、前斜角肌綜合症,肩部軟組織損傷等。中醫學認為:經久勞損、營衛不合、氣血阻滯,另有外邪入侵,風寒濕相悖,痰阻經絡,易引起本病。症狀以頸部疼痛,並向枕、肩髃、臂部放射,頸部僵硬,頸肌痙攣,運動受限,頸後,肩胛骨內上角、肩胛內緣、肩胛區可有多處壓痛,可觸及頸結成索條狀物,局部指撥有撚發感,外展時疼痛加重。

 2、治療及手法:

  A、宜舒筋整復,活血通絡。

  B、手法為揉捏頸肌法,往返4~5遍,按揉頸部、上背部及肩胛內上角,指揉肩胛,掌推肩胛。頭頸提搖法,按頸側扳頭法,依次點按腦戶、風他、天鼎、缺盆、肩外俞、肩井、極泉、曲池。合谷和阿是穴及臨近穴位,在頸部、上背部、肩胛內側做滾法,反覆數次,根據引起肩頸疼痛的病由,加用治療手法。

 


 

四、失眠

 1、概述:失眠是以經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為主要特徵,輕者表現為入睡困難,稍睡即醒,醒後不能再睡。重者終宵不得安眠,並伴有頭暈、腦脹、健忘、心悸等症狀,還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秘、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按中醫辨證分析,主要表現為:

  A、心脾兩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肢倦體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苔淡薄,脈細弱。

  B、陰虛火旺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口乾津少,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散。

  C、肝鬱化火不寐,性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弱而散。

  D、痰熱內擾不寐,頭重,痰多胸悶,惡食噯氣,吞酸噁心,心煩口苦,目眩,苔膩而黃。

  E、心膽氣虛失眠多夢,易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質淡,脈弦細。

  F、胃氣不和胸悶噯氣,腹中不舒,失眠,口臭噯腐,大便不爽,苔膩,脈弦滑。

 2、治療及手法:受術者:仰臥位,閉目,術者以指腹點揉印堂,神庭穴各2分鐘,太陽穴1分鐘,神門、內關穴各2分鐘,均用補法。

  A、肝鬱化火點京門、期門,點揉太沖穴,用瀉法,掐大敦穴,使出血少許。

  B、痰熱內擾點按豐隆穴、內庭穴。掐厲兌穴,使出血少許,用瀉法。

  C、陰虛火旺,若揉氣海穴、關元穴。點揉太溪、三陰交,用補法。

  D、心脾兩虛點揉心俞、膈俞、脾俞,點揉血海、足三裏,用瀉法。

  E、心膽氣虛點百會,用瀉法。點揉心俞、膈俞穴,用補法。點按丘墟,用瀉法。

  F、胃氣不和以振顫手法點中脘、梁門、大橫穴。點揉脾俞、胃俞穴,均用瀉法。

 

五、腹脹

 1、概述:正常人胃腸道存有氣體100到150毫升,如胃腸記憶體有過量氣體而感覺腹部脹滿時,稱為腹脹。主要症狀:上腹及全腹脹滿感時,噯氣,腸鳴,排氣多,腹痛,餐後加重。

 2、治療及手法:治療原則:行氣導滯,理氣和胃

 受術者:仰臥位,術者站其側,以一手中指端指揉膻中、璿璣穴各1分鐘。以兩手拇指沿肋間隙進行胸部分推法2分鐘。然後中、食指自上向下直推胸骨柄50次。再以小魚際於胸骨柄往返直擦,以溫熱為度。推按中脘、氣海穴1分鐘,三指摩神闕穴2分鐘,順時針掌摩全腹3~5分鐘,拇指按揉內關、足三裏、上巨墟、內庭等穴各1分鐘。受術者:俯臥位,術者手握拳於脊柱兩側膀胱經從上向下拳推八髎穴止,反覆操作3~5分鐘。最後以大魚際擦脾俞、胃俞及八髎穴,以透熱為度。受術者:坐位,術者以雙手自下而上地搓兩脅肋部3~5分鐘而結束治療。

 

六、感冒

 1、概述:感冒是臨床常見的外感疾病,是由風邪侵襲人體所致。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風寒或發燒、全身不適等為臨床表現。在全身症狀或發燒消退時,呼吸道症狀較顯著。有的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噁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狀。

 2、治療及手法:

  A、受術者:坐位,術者以拇指腹點揉印堂穴1分鐘,雙側太陽穴1分鐘,雙側風池穴2分鐘,均用較重的瀉法,以微汗為宜,再點揉風池、大椎、風門穴各1分鐘,均用瀉法。

  B、隨證加減

   ㄅ)鼻塞流涕者,加點揉兩側迎香、鼻通穴,至鼻塞緩解。

   ㄆ)咽喉腫疼者,掐少商穴,掐魚際穴,點天突。

   ㄇ)咳嗽痰多者,加點按肺俞、膻中、太淵、豐隆穴各1分鐘,均用瀉法。

   ㄈ)風寒證,加點肩井、合谷穴各2分鐘,用瀉法。

   ㄉ)風熱證,加點曲池、太淵、中府、湧泉穴各1分鐘,用瀉法。

   ㄊ)暑濕證,加點中府、足三裏各2分鐘,用瀉法。

   ㄋ)氣虛證,加點三陰交、太溪穴各2分鐘,用補法。

   ㄌ)全身酸疼者,揉拿腰背及四肢。

 


 

七、肥胖症

 1、概述:肥胖症是指機體內脂肪過多堆積,超過正常標準20%以上者。中醫認為本症與膳食結構不合理、缺少勞作、脾虛濕盛、痰濕流溢肌體有關。形成體態臃腫,腹部前凸,疲倦乏力,動則氣喘、多汗、腰痛、便秘等症。治以健脾化痰,理氣寬胸,活血通絡為主。

 2、治療及手法:

  A、受術者:俯臥位,術者以拇指腹依次點揉脾俞、肝俞、大腸俞、腎俞、小腸俞、膀胱俞、八髎穴,每穴點按各半分鐘,用平補平瀉法,手法用力宜稍重,使力透達深部。

  B、局部減肥手法

   ㄅ)頸部:以拇指腹點揉大椎穴1分鐘,用瀉法,力度以氣串感沿督脈到達尾閭效果最好。點按風池與百會,點按新設穴,點揉到皮膚紅潤為宜。

   ㄆ)胸部:仰臥位,術者以三指點按庫房、屋翳、膺窗穴,用瀉法,以局部微脹疼為宜;依次以拇指點按天池、乳中、乳根穴,每穴半分鐘;平補平瀉法;點按時要迎隨呼吸,呼氣時點按。

   ㄇ)腹部:仰臥位,術者雙手拇指腹點按期門、章門、京門、梁門穴各半分鐘,用瀉法,要迎隨呼吸;點按中脘、氣海、天樞穴,用震顫法,施較強刺激1分鐘;點按兩側三陰交穴各1分鐘,用補法。

   ㄈ)上肢坐位,術者依次點按少沖、內關、勞宮、大陵、少海、神門、靈道、青靈、極泉、天泉等穴,每穴半分鐘,用平補平瀉法。

   ㄉ)臀部:側臥位,以肘尖點按居、環跳穴,每穴點按半分鐘,用瀉法,強刺激,酸、脹感傳到下肢,效果最好。

   ㄊ)大腿部:俯臥位,術者以拇指點按環跳、風市、陽陵泉、伏兔、氣沖、髀關穴各半分鐘,用瀉法。

   ㄋ)膝關節:仰臥位,雙手拇指點按膝眼各半分鐘,用瀉法。點按陽關、犢鼻、血海、曲泉、梁丘穴各半分鐘,平補平瀉法。

   ㄌ)小腿部:拇指依次點按跗陽、承山、承筋、陽陵泉、委中、委陽穴各半分鐘,用瀉法。

   ㄍ)踝部:拇指依次點按金門、申脈、什參、昆侖、丘墟、商丘穴各半分鐘,乎補平瀉法。

 3、腹部點按穴位時可配合全腹掌摩法,以掌置腹部作順時針和逆時針摩動各72次,腰背部於點穴後可沿膀胱經進行滾法5~7次。推足太陽膀胱經,自上向下5~7遍,最後以拍打法拍打背部、腰部及大小腿部約3分鐘。平時要注意節制飲食,抑制攝入熱量過多,晚餐宜少食。加強體育鍛煉,消耗脂肪。

 

八、頭痛

 1、概述: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它由多種疾病導致,必須全面分析,才能掌握它的規律,採取相應措施加以治療。頭為清陽之會,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氣之血,皆聚會於此,因此不論外感諸邪或內傷諸不足,皆能引起氣血不利、清陽不舒、脈絡失和,導致頭痛。

 2、治療及手法:

  A、外感

   ㄅ)風寒頭痛型主要表現為惡寒頭脹,頭痛連及後腦,項背板滯,吹風遇寒則病劇,骨節酸楚,鼻塞流涕,兼有咳嗽,舌淡苔薄,脈浮緊。通過點按印堂、太陽、合谷穴各1分鐘,用瀉法;點揉外關1分鐘,用補法;捏拿肩井使微微出汗,分推前額;推前臂三陽經,背部分推法,揉按大椎、陽關法可達到疏風散寒的目的。

   ㄆ)風熱頭痛型主要表現為頭痛如裂、惡風發燒、口渴、咽痛、小便短赤、面赤紅、鼻唇生瘡、舌紅苔薄、脈弦數。用點揉風池2分鐘,大椎穴1分鐘,點按合谷1分鐘,點揉太淵、湧泉穴各1分鐘,均用瀉法,揉太陽、風池法等等可疏風散熱。

  B、內傷

   ㄅ)腎虛頭痛表現為頭腦疼痛、眩暈耳鳴、腰膝無力、遺精帶下、失眠多夢、舌紅、脈細數。點揉阿是穴。瀉法;點揉腎俞、命門3~5分鐘,以透熱為度;振顫法點氣海、關元穴各2分鐘,用補法;額前分推,按下關法,按百會法,枕後斜推法,背部擠推;揉命門;腎陰不足加摩腰橫摩法,腎陽不足加點肋補氣法,疊掌按腰法等等可取得治療效果。

   ㄆ)痰厥頭痛表現為頭痛昏蒙、胸膈支滿、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弦滑。以振顫法點中脘2分鐘,點豐隆2分鐘,點按內庭穴1分鐘,掐厲兌穴均用瀉法;四分前額法,推正頂法,按上、下關法,掐地倉法,上腹摩按法,拿肩井法可治療燥痰化濕。

   ㄇ)氣血不足表現為頭痛目眩,朝重夕輕,過勞則疼痛加劇,精神倦怠,氣短無力,面色唇甲無華,畏寒肢冷,飲食無味,舌淡脈細。點揉中院穴2分鐘,用瀉法;以振顫法點氣海、關元穴各2分鐘;點揉足三裏、三陰交穴各2分鐘,用補法;面部手掐法、頭對按法、按百會法、枕後分推法、點按背肋法、背部擠推法等等可取得治療效果。

   ㄈ)肝陽頭痛型表現為額部及頭頂部疼痛、煩躁易怒、胸悶肋痛、面紅目赤、口苦欠安、舌紅脈弦。點揉阿是穴;點按陽陵泉2分鐘,用瀉法;點按太溪穴1分鐘,用補法;點按太沖穴1分鐘;掐大敦穴,用瀉法等等可取得治療效果。

   ㄉ)血瘀頭痛型表現是頭痛、頭脹,如裂如刺,痛有定處,心煩易怒,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點揉膈俞2分鐘,血海1分鐘,用瀉法,點按膻中穴1分鐘,用補法、撥按委中穴2分鐘,用瀉法等等可取得治療效果。

 


 

 九、發燒(高燒)

 1、概述:高燒指體溫達39度以上,甚至更高,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臨床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前者為病原微生物或病毒引起炎症所致,後者多見於風濕症、中暑高燒症等。中醫認為高熱是邪正相爭的全身性反應,主要見於外感症,亦見於內傷雜症。前者按營衛氣血,可分為四類;後者可分為陰虛、氣虛、血虛、血瘀、肝鬱等五型。

 2、治療及手法:按摩治療高燒,需先鑒別是否為按摩禁忌症,後禁忌症引起的發燒不可施以按摩,另外,發燒後儘量先送醫院治療,確診後可施以按摩配合治療。治療手法為:取大椎、曲池、尺澤、太沖、湧泉、委中等穴位。手法可用切法、點法、掐法、捏法、揉法、按法、推法、擦法。先切點大椎穴,揉按曲池,掐太沖,捏拿尺澤,掐委中,擦湧泉。手法宜重,以能耐受為度,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連治3日如熱仍不退,可中西醫結合治療。

 

十、休克

 1、概述:休克是急性的迴圈功能不全,使全身組織缺氧而產生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皮膚潮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心率加快、表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從原因分析,有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低血溶量性休克、過敏性及神經性休克。中醫認為:本病多為熱毒壅盛,邪氣內陷,正氣受損,臟腑衰弱,以及心腎兩虛或氣滯血瘀等原因所致。

 2、治療及手法:對於休克的愚者有條件的應立即送醫院治療,急救,並施以按摩急救,手法為:宜醒腦開竅,升陽救逆,調節陰陽。術者掐點人中,湧泉,施以喜鵲搭橋法(以拇、食兩指指甲掐於手或足指甲根部兩側的方法稱喜鵲搭橋法),點按關元。四肢發涼者,揉按手三陰,點按內關、合谷。煩躁不安者加用提拿足三陰經,點按太沖、足三裏。待緊急處置後根據不同原因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處理,休克的按摩治療在於回陽救逆

 

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