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斜方肌損傷﹝Trapezius_m._Damage﹞:

【解剖】:

斜方肌﹝Trapezius_m.﹞是三角形闊肌,位於項部及背上部;

 起自枕外隆凸、上項線的內側1/3、項韌帶、第7頸椎至第12胸椎的棘突及棘上韌帶﹝supraspinous_lig.﹞。

 上部肌束斜向下外,止於鎖骨外側1/3的後緣;中部肌束橫行向外,止於肩峰﹝Acromion﹞內側緣及肩胛岡上緣;下部肌束斜向上外,止於肩胛岡的內側部。

 在下部肌束的止端腱與肩胛岡內側端之間,有一斜方肌腱﹝Trapezius_t.﹞下囊。

斜方肌﹝Trapezius_m.﹞起始處的腱膜以第7頸椎附近為最寬,向上及向下逐漸變窄,且有光澤,稱為菱形腱鏡。兩側斜方肌﹝Trapezius_m.﹞常不對稱;偶見上部與中部肌束分離;肌的頭部或下位胸椎起點可能缺如;鎖骨部止點有時內移或缺如。

【功能】:

全肌收縮可拉肩胛骨﹝Scapula﹞移向脊柱;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Scapula﹞外側角,與前鋸肌﹝seratus_anterior_m.﹞下部肌束拉下角外旋的作用形成力偶,外旋肩胛骨﹝Scapula﹞下角,助臂上舉,並協同肩胛提肌﹝Levator_scapulae_m.﹞上提肩胛骨﹝Scapula﹞;下部肌束下降肩胛骨﹝Scapula﹞內側部,協同胸小肌﹝Pectoralis_minor_m.﹞下拉肩胛骨﹝Scapula﹞。肩胛骨﹝Scapula﹞固定時,兩側肌收縮使頭後仰;一側收縮使頭頸屈向同側,面仰向對側。

【病因病理】:

由於平時缺乏運動,又長期處於端坐強制體位工作,如書寫、閱讀、電腦打字、縫紉刺繡等,或因睡眠姿勢不良,使斜方肌﹝Trapezius_m.﹞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調節,日久因肌肉過度疲勞、血液迴圈不暢,造成斜方肌﹝Trapezius_m.﹞的慢性積累性損傷,肌纖維變性、慢性炎症;或因局部外感風寒,使斜方肌﹝Trapezius_m.﹞緊張、失去彈性,患者又偶然肩扛重物、或做無準備不協調的頸肩部活動造成斜方肌﹝Trapezius_m.﹞的擠壓、牽拉損傷,導致斜方肌﹝Trapezius_m.﹞肌纖維撕裂出血、水腫、滲出,日久因慢性炎症形成粘連、變性,局部肌肉出現條索、結節等,更加易於再損傷。以斜方肌﹝Trapezius_m.﹞上部肌束損傷更為多見。

【診斷】:

斜方肌損傷﹝Trapezius_m._Damage﹞的臨床表現為頸、肩、背部酸痛,聳肩、抬頭、低頭及頸部側屈、旋轉等活動受限。損傷部位明顯壓痛,多位於肩井至風池穴一帶。觸診時多發現該肌上部纖維變硬,頸根部及肩胛岡上緣可觸及塊狀或條索狀﹝Strip_funicular﹞硬物。

【治療】:

反阿是穴治療:斜方肌損傷﹝Trapezius_m._Damage﹞的反阿是穴多位於第2至第7頸椎棘突、第1胸椎棘突外側緣(主要在第2、第6及第7頸椎棘突外側),以及斜方肌﹝Trapezius_m.﹞在鎖骨肩峰﹝Acromion﹞端附著點處。如疼痛位於枕外隆凸附近並向後頭部放射,還可在大椎穴至肩中俞之間附近尋找反阿是穴或取攢竹穴。少數病人在胸椎中、上部棘突外側尋找反阿是穴,見於疼痛部位較低者。指壓反阿是穴時,疼痛以及活動障礙應立即消失。

對於本病症狀輕者,只要取穴正確,採用點揉或毫針針刺多可一次痊癒,頑固或嚴重者,其疼痛常於治療後不久複發。

推拿時注意在反阿是穴上治療的同時,必須做整個斜方肌﹝Trapezius_m.﹞的放鬆,必要時選做前斜角肌﹝Scalenus_anterior_m.﹞、肩胛提肌﹝Levator_scapulae_m.﹞、菱形肌﹝Rhomboideus_m.﹞、夾肌﹝Splenius﹞以及頭部的放鬆。

斜方肌損傷﹝Trapezius_m._Damage﹞如果時間較久,伴有局部畏冷、喜溫喜按,可使用火針在反阿是穴或局部正反穴(注意切勿深刺,以免損傷血管、神經)、點刺治療,或施用艾灸。亦可輔用熱敷、藥熨。還可選用大椎、命門等穴。

針刀治療:局部消毒後,將針刀刀口線平行於肌纖維走向刺入反阿是穴或正反穴內,做縱向的鬆解2次~3次後出針。術畢以創可貼粘貼針口。

傳統取穴:可選用風池、風府、肩中俞、肩井、落枕(奇穴)絕骨、外關、中渚等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