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作者:嚴勛樂)

序言

 專家今編撰此作,並非心血來潮,更非以此揚名立威,所謂「醫者意也」,「醫者仁術」,「大道至簡」,是其謂也!專家可謂所學博雜,立法治驗無不快捷,然總不為世人所解或承認,是以「去繁就簡」,將畢生所學簡而概之,研創「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另闢蹊徑,開整體調整治療之法門,易學安全而且實用,用之臨床,保健可以強身健體,治療可以治病救人;若作為技藝謀生求職,一可以解決自身生計和一家老小經濟之匱乏,二可以解決國家和社會就業之壓力,三可以作為一般百姓長計久安的謀生之絕技法寶。若是說大了去,不僅可以「光大吾中華之仁德醫術,弘揚吾祖國之傳統醫學」,且能夠「濟世於全人類,造福於全世界」!其是非功過,自有智者明鑒!

 

 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的研創並不是一蹴而就,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曲折的演化過程。首先是得益於醫學界和氣功界的諸多賢達泰斗的無私奉獻和理法介紹,再結合本人多年的臨床實踐和體悟,最終揉合為一,研創此法。在此謹向各位醫界和氣功界的前輩以及為此作出過無私奉獻的學者和大師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尤其是蘇維政先生的新醫骨調法對專家的啟迪最為有益,還有龐鶴鳴老師的混元整體理論對專家的受益最深!謹此借助於此再次向其表示衷心致謝!

 

 專家一沒有家傳做護身符,二沒去過大醫院或名校進修過,只是在張仲景國醫大學讀過幾年大學,於1989年畢業後,被分配在最偏遠的缺醫少藥和醫療設備奇缺的基層鄉鎮醫院裏,一直從事著最基礎的中醫臨床工作。所謂「學道者有先後,而得道者不分先後」,此話確實不差!由於專家自幼體弱多病,家境貧寒,無錢醫治,以致先天不足,身體瘦小,時常遭人欺淩,是以自初中時便開始加強身體鍛煉,每晚,晚自習放學後便在自家院裏訓練體能和臂力方面的動作,如此堅持自練,不日體力大增,和同學們對練扳拿手腕,竟沒有一人能扳過,自此之後,再沒人敢欺負了。第一次嘗到了不被人欺負的快感,從此之後,更加刻苦,一直到高中、大學,從沒中綴過和停練過。冥冥之中,也算是機緣巧合,讓我與氣功這門神秘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記得上初中三年級時,患沙眼大半年之久,因無錢醫治,致使眼睛經常紅腫澀磨,視力急劇下降,看東西有重影和渾光圈,無奈之下,專家便於每日下午自習課時,太陽光從窗戶射進來,睜大眼睛看太陽,太陽光把眼睛給刺得酸痛流淚不止,也沒有眨一下眼睛,就這樣堅持了半月過去,沙眼也奇跡般地痊癒了,以後就經常看太陽,早晨剛升起的太陽、中午的烈日、下午日落前的太陽都要看上一陣的,尤其是中午的烈日,看上半小時也不覺得刺眼,回到屋裏後看什麼也還清晰可見。還有高三畢業時,正值炎夏,患上痢疾,那個難受勁凡是患過痢疾的應該都有體會,裏急後重,頻頻欲廁,有時來不及到廁所就會拉到褲襠裏,同樣是因為沒錢醫治,抗了一個星期愈發嚴重,無奈之舉,心想試試意識療法,某日下午,自個找一僻靜之處,盤坐地上,雙手交叉置於臍下,意想臍下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把那個痢疾病毒給統統燒死,就這樣半個小時過去,痢疾也奇跡般的好了,不再發作。這是我在沒有學醫前的兩次自療體驗,其實在當時,也根本不知道氣功這個術語是個怎麼回事,就是自個異想天開的懵懂想法,誰知一試竟有如此靈驗,這對我以後的醫學生涯起到了一定的啟迪性作用。

 

 此外,專家於1981年初夏患過一場傷寒熱病,早輕晚重,午後發熱,7日一迴圈,好了再發,達4月之久,求治於眾醫皆不見其效,後求於一「神仙婆」診後曰:「非為邪症(此指鬼邪之症),乃傷寒底子沒有清除所致!」給說了一些去山上採挖的草藥(現在不記得了)熬湯服用後竟痊癒了。接著又因為體力沒有完全恢復幹了重活,加上生氣,得了一場更為嚴重的傷力病,肝區痛得要命,周身困倦無力,咳嗽短氣,時不時還吐點血,醫治了多年也沒痊癒,後通過自個學練氣功打通了經脈氣血,才得以自癒。是以自入醫道臨床以來,堅信中醫、氣功必須結合才可以快捷癒病,而在臨床實踐中,便有意無意的將之結合診治各種病症,每每都能取得快捷滿意的效果,這就更加堅信了我對中醫、氣功的深刻認識和實踐運用之,儘管一直以來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阻擾,也沒能使我的信念發生動搖。正是因為如此,才得以有後來的「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的形成。

 

 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雖然也治好了許多醫學上的疑難病症和個別不治之症,但總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因為還是有許多種查不出病因和病變部位的病症不能以運用傳統辦法解決或醫治,而用針灸按摩、刮痧拔罐之術來論治,雖然也能取得預期效果,但總是感覺不甚滿意。也就是在這樣一種不滿意的心理支配下,帶著問題去摸索體悟,漸漸從中發現了骨盆移位和脊椎不正的人所患的病症一般是很難為藥物所效,針灸按摩、刮痧拔罐,包括氣功療法,即使能夠取得一時之效,也還是很難徹底根治。冥思苦想之中,突然發現自個以前學練氣功中的某些動功方法教練於患者之後,能很快使患者的體能和筋脈氣血得以恢復和暢通,於是在想何以不將之稍作變通——變換成醫者的一種治療手法而用之於臨床豈不效哉?試運作了一段時間,果然效果非常,又查閱了很有限的一點正脊方面的資料,但都是些運用西醫解剖理論和生物物理力學理論來論述的經驗方法和理論知識,看過很是費神費力,不若中醫陰陽氣血、經絡俞穴一看就能明瞭,也許是學中醫的對中醫理論情有獨鐘的緣故吧,就試著用中醫整體觀念作指導,結合自個的練功體驗和對經絡俞穴的感察,以中醫的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來理論和辯治,就這樣一來二往的,慢慢就演化成了今天的「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

 

 嚴氏脊椎骨盆復位調整法是以通調為法則,無須過多考慮人體陰陽、臟腑、筋脈骨骼、經絡氣血狀況,根據「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血流通,百病不生」「聚則成形,散則成風」這些道理和特點,只須施術者按法施治,把人體的混元正氣調動或激發出來,使之聚收於體內,混元正氣就可以自行調節陰陽、臟腑、筋脈骨絡和經絡氣血的平衡。陰不足者補陰,陽不足者補陽,實者可以瀉之,虛者可以補之,壅者使其疏暢,決者使其充實,哪一臟腑經絡之氣不足自身便會自行去調節和補充。因此,不論什麼病,均可使其自行轉化為正常。若與其他醫療學科比較來言,嚴氏整體調整法具有更簡捷、實效、易懂、易學等特點,且不受文化程度、年齡大小的限制,也不象學中醫那樣難度太大,非要死記硬背湯頭歌訣,藥性賦等之類的醫學知識,只要敢於實踐,勤於鑽研,用心學習,熟練技法,掌握技巧,善於體悟,就能明瞭筋脈經穴、骨絡關節、臟腑器官各自功能主治及其生理病理變化規律。是以該法更便於推廣普及和應用,因其簡便實用,易學易懂,又毋需太多的醫學理論和掌握那些太過複雜的辯病辯證知識,也不須太多的追求辯證施法或辨證施治,只須嚴格按照嚴氏調整法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施治,便可輕鬆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和某些急重疑難雜病。而那些從事過醫療和氣功醫療的人,學會嚴氏整體調整法將更是如虎添翼,事隨心願!

 

 根據專家的實踐經驗和體會,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儘管適用範圍很廣,療效也很確切,但還存在有諸多不足和不盡完善之處,尚需深入挖掘,反覆實踐,銳意創新,因此該法尚還處在不斷發展完善和整理補充之中。但遵從「大道至簡」的規律,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回應党的惠民政策,專家提前推出本法,目的是為了普及和推廣全民健身方法,讓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學會和掌握一門保健康復治療法術,以使「醫學大眾化,大眾醫學化」的偉大目標或願望儘快得以實現,從而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全人類;以促使「嚴氏整體調整法」能以早日深入社會,以饗大眾,為民造福,為人類造福,讓人人都能得到保健,得到健康而作出應有的貢獻!並懇請各位醫學界的老師和同道給予誠摯的批評和斧正,以使嚴氏整體調整法得以更加完美和簡化!

 


 

 

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概論

嚴勳樂(丹江遊子)

 

一、何謂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

 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簡稱為嚴氏調整法,也叫嚴氏整體調整法),是以中醫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中醫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為辯證依據,根據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自然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導致人體各系統異常變生各種病症的一種新醫理論,以骨盆為基礎、以脊柱為中心,通過手法復位骨盆、脊椎及其身體的其他關節,再配以推拿按摩之術,來整體調整機體經絡氣血,強健筋脈肌肉和結締組織,以穩固骨盆和脊椎,使其平衡端正不移,從而首先把由於骨盆移位元引起骨骼結構自然改變的形態恢復到正常生理位置上,進而再把由於骨骼結構改變而導致不平衡的各臟俯組織器官經過手法調整使其恢復到原有生理功能上來,以達到從根本上消除各種疾病的一種新醫整復療法,也可說是一種新的中醫整體康復平衡療法。

 

二、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的理論依據

 中醫學和氣功學認為人體患病是由於氣血瘀滯不通、經絡受阻不通、臟俯閉阻不通,導致氣血不足或氣血流行失常,從而招至各種生命機能失衡而造成的。然而造成「三不通」的根本原因,除傳統中醫學認為的外感六因(風寒暑濕燥火)、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致病學說外,尚有一種還沒被我們中醫學界所普遍認知和接受的新醫致病說,此說有學者稱之為「骨調法」。

 

 骨調法主要是研究由於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所導致的各種病症的一種新的致病學說。骨調法對人體疾病的認識是「水有源,樹有根,病有因,百病皆從骨骼結構改變生,病根都在骨盆移位和脊椎不正上。骨盆移位,脊椎不正,引發百病,影響優生,影響生命。骨盆穩,脊椎正,少生病,獲優生,延壽命!」

 

 骨調法又叫整體康復療法。它主要是針對人體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導致人體各系統疾病發生的實際,採取綜合療法;對各種各樣病症的治療不僅是對症治療,也是對疾病的朔本求源,以糾治引發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一種根本療法。所謂疾病,在骨調法看來就是由於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體內結構被破壞的結果。我們人體天生具有一種自我修復的功能,亦即是具有能夠把這種被破壞的平衡恢復到原先正常狀態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恢復自身的生命能(活)力。但是當這種自然治癒能力被減弱或被破壞時就難以克服病邪的侵襲,疼痛不舒等就作為病症而表現出來。因此如何提高或恢復已經減弱的自癒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骨調法就是調動啟動和提高這種自癒能力的最佳方法。

 

 對疾病的治療中醫、氣功主要是從氣的方面著眼的,認為正氣充足並能正常流通,則各種不正常的東西都會消除。中醫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血流通,百病不生」,氣功講混元氣「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根據這一道理和特點,中醫、氣功認為,只須通過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包括被動的和主動的)把人體內的正氣調動或激發出來使之聚收於體內,保持體內正氣充足並能正常流通,則蓄積於體內的各種病理產物(或邪氣)就會自行轉化成風或氣而消散於無形之中,或排出體外,或混化成正氣供人體需要。

 

 而骨調法正是通過手法復位骨盆、脊椎關節及其它關節,並配之以推拿按摩術等手法來刺激一定的經絡和穴位,以調動啟動和提高人體正氣,和暢經絡氣血,調達臟腑功能,使機體恢復平衡,從而達到驅除病邪的目的。所以嚴格說來,這種治病方法對於疾病不是治療,而是調整人體機能,使之恢復平衡,恢復到人體原有的正常的生理機能狀態並進一步提高和強化之。故而這種治療方法又可以叫做整體康復平衡療法。

 

 再者,根據中醫學對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體系的認知,人體經脈遍佈全身,縱橫交錯,上下貫通,溝通內外,內聯臟腑,外絡肢節九竅,暢通無阻,在各個關節、空竅、胸腹腔、俞穴及某些大的經脈處是經氣聚集或彙集之部位。而這些經脈和部位則恰如城市街道和十字路口處一樣,尤其是一些大的關節處、空竅處、主要的經絡幹道和俞穴處(譬如髖關節及其周圍的氣沖穴、急脈穴、沖門穴、環跳穴、居髎穴等,膝關節及其周圍的膝眼穴、委中穴、陽陵泉穴、足三裏穴、陰陵泉穴、血海穴、陰穀穴等,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肩井穴、肩峰穴、肩髃穴、肩髎穴、極泉穴、天宗穴等,腰椎部位及其附近的腰陽關穴、命門穴、腎俞穴、關元俞穴、大腸俞穴等,頸椎及其周圍的風府穴、風池穴、天柱穴、缺盆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大杼穴、大椎穴等,還有胸椎、骶椎、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頭部諸穴及經脈、胸腹腔及其諸穴及諸條經脈……等),是人體經脈氣血聚集和循行經過的主要部位,也是最易發生氣血壅滯和筋骨勞損的地方,這些部位或地方一旦被某種病邪(或病理產物)阻滯或外力損傷,氣血運行必會受到阻礙,於是就會變生各種疾病。

 

 是以《內經•靈樞•經脈》曰:「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又《靈樞•本藏》中說:「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而《靈樞•衛氣》則說:「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靈樞•動輸》也說:「四街者,氣之徑路也。」其意是說胸腹頭脛部是經脈之氣聚集循行的部位。《靈樞•衛氣》又說:「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於膺與背俞;氣在腹者,止之背俞與沖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相當於氣沖、沖門、急脈穴所在之處)」。

 

 從上述經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內經》對人體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已有較全面的認知,它不僅指出了經脈和氣街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和對治療疾病的預後轉歸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研究和指導作用,同時還特別強調了經脈氣血必須要經常保持著充盈和通暢狀態才能起到「奉生而周於性命」並「濡筋骨利關節」的作用,進而以達到「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平衡狀態和功用。

 

 而骨調法所研究的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所導致的各種病症的致病學說與上述的中醫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有何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很有關係。

 


 

 

 在中醫經絡學說裏對經脈,尤其是對沖脈和督任二脈的起源及其循行路線的描述和功能認識,均可以從《內經》和《難經》裏找到相關詳盡的論述,其中的「一源三起」說法均已得到後世醫家的普遍認同,督任沖三脈皆起源於下元胞內,也就是今之所說的骨盆腔內。而其具體的循行路線,雖然頗為複雜,但大體上都要經過或絡別於骨盆、脊椎、胸腹腦竅和肢體關節這些重要的解剖組織器官,而這些部位又恰恰都是人體主要的氣街所在,這些經脈精氣的充盈與否、氣血的通暢與否,對骨盆、脊椎及四肢百骸的筋骨關節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脈氣充盈、經脈通暢則其筋骨關節強健滑利,否則筋骨失養關節不利,就易發生筋脈僵硬拘攣、骨絡關節空虛紊亂錯位等病變。反之亦然,如果骨盆移位元、骨骼結構自然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也必然會引發局部經絡或俞穴氣街發生氣血瘀滯,進而導致筋脈氣血不足或不通暢,最終影響到其相應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出現病變或症狀。是以骨調法所研究的最終結果還得回歸到中醫經絡學說和氣結理論裏來認祖歸宗不可。

 

何以有此一說呢?因為中醫經絡學說認為:

 沖脈始生之於腦髓之中,後成之於下胞之內。其上起於腦髓之中,下起於胞中之內;上出於頏顙(腦門),滲諸陽,灌諸精,下注少陰之大絡,出之於氣街,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循行於陰股內廉(大腿內側),再伏行於骭骨(小腿骨)內而下行複出於跗骨(腳背骨,踝關節前下麵的沖陽穴、太沖穴附近)入於足大趾之間,滲諸絡而溫肌肉。其內伏行於脊裏和骨內百骸;其前起於氣街,並匯於少陰、足陽明之脈,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於咽喉,環繞唇口,而分別入於督脈與任脈之中。沖脈之生成,得之於父母先天之精而成,賴之於後天水穀之精微而化生,生髮於下元生殖之胞中,變先天之精為後天之髓,化後天之精為四肢百骸經絡臟腑之用,以生髮和充盈氣血之精微而維繫生命之不息,繁衍子嗣後代而維繫人類長存之不衰。

 

 沖者,沖也,充也。意即衝開也,衝動也,充盈也。從《內經》的有關論述來看,沖脈既是經絡百骸之海,又是五臟六腑之海,滲諸陽,灌諸精,是以沖脈又被稱之為精血之海。沖脈的脈氣盛衰與否,直接關係著人體其他經絡氣血的充盈與否和盛衰情況,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人體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的氣血盛衰。沖脈為病,除「逆氣裏急」外,尚有「體重身痛」等,並描述了用手按壓氣沖穴時的血氣運行的感受「……其著於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如湯沃之狀」(《靈樞•百病始生篇》)。

 

 督脈則起於胞中少腹之內,脈氣向下通過骨盆中間,女子聯繫陰戶,男子沿陰莖而下,散絡會合於前後陰之間(會陰),繞向肛門後,分別繞行臀部至足少陰與太陽會合處(長強、會陽);其直者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經頭頂、額部正中、鼻部、上唇,到唇系帶處齦交穴;其別者,從長強向上挾脊柱上行至項部,散於頭上,再從項部向下在兩肩胛骨處又別走於手足太陽經脈,同時又入內並貫注於脊內;其在下者與足少陰腎經相合而貫脊屬腎,在上者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脊樑骨)絡腎;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其前後和任脈、沖脈相通,與足太陽、足少陰經相合,相絡於腦、心、腎。

 

 任脈亦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經過咽喉,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上至齦交穴,與督脈相會,並向上分行至兩目下,其分支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於背部,另有別絡從鳩尾向下,散佈於腹部。

 

 督者,督領、統率、督導也。任者,擔任、任養也。從《內經》的論述來看,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絡一身之陰氣,有督領經脈之海、陽脈之海之稱。督脈循身之背,行於脊裏,入絡於腦,與腦和脊髓關係密切。而腦為髓海、腦為元神之俯,說明人的神氣活動與督脈所絡屬的腦和脊髓亦關係密切。而體腔內的臟俯又通過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的腧穴受督脈經氣的支配,說明臟腑的功能活動與督脈也有關係。督脈為病,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齊下營。

 

 任脈循身之前,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又與沖脈、督脈相通,主一身之陰氣,絡一身之陽氣,有總攬、總任經脈氣血之海、陰脈之海之稱,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能妊養胎兒,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督任二脈一陽一陰,一升一絳,一後一前,與沖脈相合統率和主導著全身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和氣血盛衰。

 

 此外,尚有帶脈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十二正經和奇經中的其他七經均為上下縱行,唯有帶脈環腰一周,狀如束帶,以調節脈氣,使縱行諸脈之脈氣不得下陷,並主司婦女帶下。

 

 而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足少陽、足厥陰、足太陽其脈氣流經或支別所過也是無不通過脊柱兩側以及人體最大的空腔(骨盆腔)和最大的關節(髖關節)處,還有手三陽和手三陰經脈也是和頸椎、胸椎上段的部分相連,恰恰這些部位有的又是人體精氣或元氣(原動力)的發源處(胞內或叫骨盆腔內、氣街又叫氣沖或叫腹股溝內的髖關節處),也是上述諸經脈氣在此的交匯之處,這在氣街理論裏,就如同城市的主要交通樞紐和主要街道一樣,稍有不慎就最容易在此發生交通擁塞或交通事故,這在人體來說,也無不如此。

 

 現代醫學認為:骨盆是由左、右髖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接構成,其主要功能是支持體重和保護盆腔內臟器。脊柱是人體的中軸,它是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及4塊尾椎組成的,共33塊;脊椎骨由椎間盤、關節和韌帶緊密連接而成,它的作用是保護脊髓和其神經根,支持體重,傳遞重力,參與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構成,同時也是骨骼肌的附著處。而這些功能在中醫學、氣功學的認識理論中,是需要以氣血充足、脈氣流暢為根本保證的,否則,何談支撐體重和保護臟器?那都是一句空談。當然,在中醫學、氣功學裏所探討的可不僅僅是此種功能,它所探討的要比現代醫學所要探討的深奧的多,譬如人體的能量庫和發源地、人的力氣(量)的大小、人體的先天稟賦如何、經絡俞穴與骨絡百骸、筋脈器官、臟腑組織的生理病理關係等,無不與此有著巨大的關係。是以研究骨盆、脊椎的生理病理變化,必須要研究中醫的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

 

 從上述所論可以看出,沖任督帶等奇經八脈以及手足三陰經、三陽經不僅循經於骨盆、脊椎、胸腹腦竅和肢體關節這些解剖部位及其附著組織,且對骨盆、脊椎及四肢百骸的筋骨關節、經脈氣血、五臟六腑無不起著統率和束導的作用,所以說,骨調法的研究物件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中醫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裏來。

 

 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骨盆穩衡、脊椎端正、骨骼健壯、各個關節空竅精氣充盈暢通,則各經絡臟腑也就自然相安無事,陰平陽秘,帶脈則固,約束有權,督任沖三脈則可和暢充盈,其他經脈也一樣可以和暢充盈。反之,若各經絡臟腑精氣充盈暢通,筋脈和利,尤其是督任沖三脈脈氣充盈和暢,帶脈束調有衡,氣不下陷,則各個關節空竅也就自然精滿滑利,骨骼健壯,骨盆穩衡,脊椎端正。二者互相影響,互相為用,共同維繫著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骨絡筋脈的平衡狀態。

 

 在病理變化上,一旦因為某種病邪或外力損傷,也有的是先天或自然因素,導致骨盆移位元、或者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而失衡,其最終的結果,首先是引發局部的筋脈氣血瘀滯不通,產生病變不舒等病症,繼而影響到從其病變部位所經過或絡別支走的經絡氣血(主要是督任沖三脈)發生閉阻不通,帶脈約束無權,進而影響到這些經絡所聯屬的臟腑組織器官受阻不通,而產生各種不同的病理狀態,此時的體內結構已然遭到破壞,若再不及時修復或糾正之,勢必導致人體經絡臟腑失調、陰陽失衡而出現氣血不足或氣血流行失常所產生各種病理變化,諸如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火鬱、食積、帶下、性情變異、陰陽的偏盛偏衰……等病理現象。反之依然,若是臟腑經絡失調、陰陽失衡、筋脈不利,一樣會出現氣血不足或氣血流行失常所產生各種病理變化,尤其是督任沖三脈脈氣不足或失調,帶脈不固,約束失衡,勢必影響到經脈氣街精氣的不足而不能榮養滑利其所經過或絡別貫行的骨骼關節組織,而導致發生骨盆移位元、或骨骼結構改變(主要是脊椎後關節紊亂或錯位)所併發的各種病症和病理現象。二者互為因果,互為變化,共同制約和影響著人體的病理變化和預後轉歸。

 

 嚴氏脊椎骨盆復位整體調整法正是基於對上述理論的認識,在中醫整體觀念指導下,以中醫經絡學說和氣街理論為依據,容入蘇維政先生的新醫骨調法理論,把中醫整骨療法和推拿按摩療法揉合為一,再結合專家多年的臨床心得體悟和練功體驗而研創出來的一種新的醫療整復療法。它既不同於中醫推拿,又不同於西醫理療,是一種新的中醫整體康復平衡療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