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概述】

呃逆俗稱「打嗝」,是以喉間呃呃連聲,氣短而頻,不能自製為特徵的一種臨床表現。本証古稱「噦」,又稱「噦逆」。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胃之氣逆為噦」。常人因飲食氣候等原因偶發呃逆,不治自癒,不屬病態。如不能自持,才屬於病証。本節所述是屬於持續不已的呃逆。本症若在其他急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為病勢轉向危重的預兆。

 

【病因病機】:

呃逆的產生,主要由於胃氣上逆所致。胃主納穀,以降為順,而體虛邪實均可影響胃氣。

 

(一)、飲食不節:

過食生冷或寒涼藥物,則胃氣失於和降,氣逆而上,複因膈間不利,故呃逆聲短而頻,不能自製;若過食辛熱煎炒之晶,或過用溫澀之劑,燥熱內盛,氣不順行,亦可而發生呃逆。

 

(二)、情志不和:

惱怒抑鬱,氣機不利,若肝氣乘胃,導致胃氣上逆,亦能動膈而發生呃逆。

 

(三)、正氣虧虛:

重病、久病之後,或誤用吐、下之劑,耗傷中氣,或損及胃陰,均可使胃失和降而發生呃逆。

 

【臨床表現】:

(一)、寒氣蓄胃:

呃聲沉緩有力,胃脘不舒,得熱則減,得寒則甚,口不渴,舌苔白潤,脈遲緩。


 

 (二)、胃中燥熱:

呃聲洪亮,連續有力,沖逆而出,口臭煩渴,喜冷飲,面赤,舌苔黃,脈滑數。

 

(三)、氣鬱痰阻:

呃逆連聲,胸脅脹悶,由抑鬱惱怒而發作,舌苔薄膩,脈弦而滑。

 

(四)、正氣虛虧:

呃聲低沉無力,氣不得緩,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治療】:

(一)、治療原則:和胃降逆

(二)、取穴及部位:缺盆、膻中、中脘、膈俞、胃俞、背部兩側,脅肋部

(三)、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摩法、按法、揉法。

 

(四)、操作方法:

一、基本操作:

患者仰臥位。醫者按揉缺盆穴,以脹為度;然後按揉膻中半分鐘;推摩中脘穴為重點,時間6-8分鐘。患者俯臥位,用一指禪推法,由上而下在背部膀胱經治療3-4遍,重點在膈俞、胃俞,時間約5分鐘;按揉膈俞、胃俞,以脹為度;搓背部及兩脅,使之有溫熱感。

 

二、辨証加減

1、胃中寒冷

(1)、摩腹時加按揉氣海穴,時間2分鐘。

(2)、摩擦腹部,以透熱為度。

 

2、胃中燥熱

(1)、橫擦膀胱經,以透熱為度。

(2)、按揉足三裏、大腸俞以脹為度。


 

3、氣鬱痰阻

(1)、按揉胸腹部的膻中、章門、期門;背部的肺俞、肝俞、膈俞,均以脹為度。

(2)、橫擦胸上部,以透熱為度。

(3)、按揉內關、足三裏、豐隆,以脹為度。

 

4、正氣虧虛

(1)、橫擦左側背部脾胃區域;直擦督脈。均以透熱為度。

(2)、按揉足三裏10分鐘。

 

【輔助療法】

(1)、針刺療法:針刺膈俞、內關、足三裏穴,留針20min。

(2)、對於較輕的呃逆,尚可用一些簡便方法治療。如導引法、取嚏法、指壓內關法等。

 

【注意事項】:

(1)、呃逆一証,輕重差別極為明顯,若見危重疾病出現頻頻呃逆,推拿效果不佳,癒後亦較差,應綜合救治。

(2)、呃逆的推拿治療,每日1次,連續5次為1療程。

(3)、忌食辛辣,寒涼食物。保持樂觀心態,避免情緒波動較大。

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