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漏肩風﹝omalgia﹞:

漏肩風﹝omalgia﹞是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症的疾病。

 由於風寒是本病的重要誘因,故常稱為「漏肩風﹝omalgia﹞」;本病多發於50歲左右的成人,俗稱「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後期常出現肩關節的粘連,肩部呈現固結狀,活動明顯受限,故稱「肩凝症」、「凍結肩」等。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肩關節周圍炎﹝periarthritis_of_shoulder﹞。

omalgia

【病因病機】:

因體虛、勞損、風寒侵襲肩部,使經氣﹝meridian-Qi﹞不利所致。

 肩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

 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

 或年老氣血不足,筋骨失養而衰頹;皆可使肩部脈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

 肩部主要歸手三陽所主,內外因素導致肩部經絡阻滯不通或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機。

【辨證】:

【主症】:肩周疼痛,酸重,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或加重,患者肩前、後及外側均有壓痛,主動和被動外展、後伸、上舉等功能明顯受限,後期可出現肌肉萎縮。

 手太陽經「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當疼痛以肩後部為主,為手少陽經證;

 手陽明經「上肩,出肩﹝LI15﹞」,其病「肩前痛」,當疼痛以肩前部為主,為手陽明經證;

 手少陽三焦經﹝SJ﹞「上肩」,其病「肩……外皆痛」,當疼痛以肩外側為主,為手少陽經證。

 兼有明顯的感受風寒史,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為外邪內侵;

 肩部有外傷或勞作過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脈澀,為氣滯血瘀;

 肩部酸痛,勞累加重,或伴見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虛弱。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通經活絡,祛風止痛。以局部阿是穴﹝Ashi_points﹞及手陽明、手少陽、手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LI15﹞、肩﹝SJ14﹞、肩貞﹝SI09﹞、阿是穴﹝Ashi_points﹞、

【配穴】:

 手太陽經證者,加後谿﹝SI03﹞;

 手陽明經證者,加合谷﹝LI04﹞;

 手少陽經證者,加外關﹝SJ05﹞。

 外邪內侵者,加合谷﹝LI04﹞、風池﹝GB20﹞;

 氣滯血瘀者,加內關﹝PC06﹞、膈俞﹝BL17﹞;

 氣血虛弱者,加足三裏﹝ST36﹞、氣海﹝RN06﹞。

【操作】:主穴用瀉法。先刺遠端配穴,做較長時間的手法,行針後鼓勵患者運動肩關節;肩部穴位要求有強烈的針感。可加灸法。

【方義】:﹝LI15﹞、肩﹝SJ14﹞、肩貞﹝SI09﹞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LI﹞、手少陽三焦經﹝SJ﹞、手太陽小腸經﹝SI﹞穴,加阿是穴﹝Ashi_points﹞,均為局部選穴,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血行風自滅。

2、其他治療:

(1)刺絡拔罐法:用三棱針在肩部壓痛點點刺,使少量出血,加拔火罐;或用皮膚針叩刺肩部壓痛點,使少量出血,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acupoint-injection_therapy﹞:在肩部壓痛點注射當歸注射液,每處注射5毫升,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小針刀療法:在局麻下將小針刀刺入痛點,可觸及硬結及條索之處,順肌纖維走行方向剝離松解粘連。

(4)物理療法:急性期過後,可以經皮電刺激、紅外線及超聲波照射、磁療等。

【按語】:

1、西醫學認為:

 本病是軟組織退行性、炎症性病變,與肩部受涼、慢性勞損、外傷等有關。

 早期單側肩部酸痛,偶見兩側同時受累。

 其痛可向頸部和上臂放散,或呈彌散性疼痛。靜止痛為本病的特徵,表現為日輕夜重,晚間常可痛醒,晨起肩關節稍活動後疼痛可減輕。

 由於疼痛,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局部按壓出現廣泛性壓痛。

 後期病變組織產生粘連,功能障礙加重,而疼痛程度減輕。

 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為主,後期以功能障礙為主。

2、本病治療時,應排除肩關節結核、腫瘤等疾患。

3、肩關節疼痛減緩,腫脹消失後,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關節功能鍛煉。肩部應注意保暖。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