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

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

 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交感神經,並由此產生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的疾病,稱其為頸椎骨性關節病,簡稱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

 由於人類脊柱中,頸椎體積最小,強度最差,活動度大,活動頻率高,單位面積承重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各種急、慢性勞損的累積效應,逐漸導致頸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纖維環膨出、破裂、頸椎間隙變窄、椎間韌帶損傷、鬆弛,造成椎體不穩、骨膜受到牽拉和擠壓,產生局部微血管破裂與出血、血腫﹝edema_due_to_blood_stasis﹞。

 隨著血腫﹝edema_due_to_blood_stasis﹞的機化及鈣鹽的沉著,最後形成骨贅。當突出的椎間盤與增生的骨贅刺激或壓迫鄰近的脊神經根、椎動脈或脊髓,使其產生損傷、無菌性炎症、修復後反應等,就出現了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的臨床症狀。

 西醫將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分為五型,即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型。這裏主要介紹頸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

表 頸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的鑒別

中醫理論認為,感受外邪、跌撲損傷、動作失度、可使項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頸部疼痛、僵硬、酸脹;

 肝腎不足,氣血虧損,督脈﹝DU﹞空虛,筋骨失養,氣血不能養益腦竅,而出現頭痛﹝headache﹞、頭暈、耳鳴﹝tinnitus﹞、耳聾﹝deafness﹞;

 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狀。

 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主要與督脈﹝DU﹞和手、足太陽經密切相關。

【治療】:

【治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風池﹝GB20﹞、頸夾脊、天柱﹝BL10﹞、肩井﹝GB21﹞、後谿﹝SI03﹞、合谷﹝LI04﹞、外關﹝SJ05﹞。肝腎不足者,加太谿﹝KI03﹞、足三裏﹝ST36﹞。太谿﹝KI03﹞、足三裏﹝ST36﹞用補法,餘穴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

【按語】:

針灸治療頸椎病﹝cervical_spondylopathy﹞可明顯改善症狀,尤其對頸型、椎動脈型有較好的效果。可配合推拿、牽引等方法。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