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LR﹞穴歌:

 足厥陰。十三穴。

 起大敦﹝LR01﹞。行間﹝LR02﹞接。

 太衝﹝LR03﹞,中封﹝LR04﹞,注蠡溝﹝LR05﹞。

 中都﹝LR06﹞,膝關﹝LR07﹞,曲泉﹝LR08﹞收。

 陰包﹝LR09﹞,走五裏﹝LR10﹞。

 陰廉﹝LR11﹞,急脈﹝LR12﹞,章門﹝LR13﹞,期門﹝LB14﹞啟。

 足厥陰,肝之經。

 凡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穴。

 是經多血少氣。

 肝之為藏,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其治在左。

 其藏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

發揮-A12-足厥陰肝經﹝LR﹞之圖  

足厥陰肝經﹝LR﹞之圖: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

 足大指爪甲後為三毛。

 三毛後橫文為聚毛。去,相去也。

 足厥陰起於大指聚毛之大敦穴﹝LR01﹞,循足跗上廉﹝LI09﹞,歷行間﹝LR02﹞,太衝﹝LR03﹞,抵內踝一寸之中封﹝LR04﹞也。

 大敦﹝LR01﹞: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

 行間﹝LR02﹞: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

 太衝﹝LR03﹞: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云一寸半動脈陷中。

 中封﹝LR04﹞:在足內踝前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

 自中封﹝LR04﹞上踝,過三陰交﹝SP06﹞,歷蠡溝﹝LR05﹞,中都﹝LR06﹞,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至膝關﹝LR07﹞,曲泉﹝LR08﹞。

 三陰交﹝SP06﹞:見足太陰經,足少陰、太陰、厥陰之交會也。

 蠡溝﹝LR05﹞:在內踝上五寸。

 中都﹝LR06﹞:在內踝上七寸,骨中。

 膝關﹝LR07﹞:在犢鼻﹝ST35﹞下二寸陷中。

 曲泉﹝LR08﹞: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得之,在膝橫文頭是。

 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

 髀內為股。臍下為小腹。

 由曲泉﹝LR08﹞上行,循股內之陰包﹝LR09﹞,五里﹝LI13﹞,陰廉﹝LR11﹞,遂當衝門﹝SP12﹞,府舍﹝SP13﹞之分,入陰毛中,左右相交,環遶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曲骨﹝RN02﹞,中極﹝RN03﹞,關元﹝RN04﹞,復循章門﹝LR13﹞,至期門﹝LB14﹞之所,挾胃屬肝下日月﹝GB24﹞之分,絡於膽也。

 陰包﹝LR09﹞: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

 足五裏﹝LR10﹞:在氣衝﹝ST30﹞下三寸,陰股中動脈。

 陰廉﹝LR11﹞:在羊矢下,去氣衝﹝ST30﹞二寸,動脈中。

 衝門﹝SP12﹞,府舍﹝SP13﹞:見足太陰。

 曲骨﹝RN02﹞:見任脈﹝The_ren_meridian﹞,足厥陰任脈﹝The_ren_meridian﹞之會。

 中極﹝RN03﹞,關元﹝RN04﹞:見任脈﹝The_ren_meridian﹞,足三陰,任脈﹝The_ren_meridian﹞之會也。

 章門﹝LR13﹞:在大橫﹝SP15﹞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

 期門﹝LB14﹞:直兩乳第二肋端,肝之募也。

 日月﹝GB24﹞:見足少陽經。

 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Du_Meridian,DU﹞會於巔。

 目內連深處為目系。頏顙,咽顙也。

 自期門﹝LB14﹞上貫膈,行食竇﹝SP17﹞之外,大包﹝SP21﹞之裏,散佈脅肋;上雲門﹝LU02﹞,淵液﹝GB22﹞之間,人迎﹝ST09﹞之外,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行大迎﹝ST05﹞,地倉﹝ST04﹞,四白﹝ST02﹞,陽白﹝GB14﹞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頭臨泣﹝GB15﹞之裏,與督脈﹝Du_Meridian,DU﹞相會於巔頂之百會﹝DU20﹞也。

 食竇﹝SP17﹞,大包﹝SP21﹞:足太陰經穴。

 雲門﹝LU02﹞:手太陰經穴。

 淵液﹝GB22﹞:足少陽經穴。

 人迎﹝ST09﹞,大迎﹝ST05﹞,地倉﹝ST04﹞,四白﹝ST02﹞:見足陽明。

 陽白﹝GB14﹞,頭臨泣﹝GB15﹞:見足少陽。

 百會﹝DU20﹞:見督脈﹝Du_Meridian,DU﹞。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唇內。前此連目系上出額。

 此支從目系下行任脈﹝The_ren_meridian﹞之外,本經之裏,下頰裏,交環於口唇之內。

 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此交經之支,從期門﹝LB14﹞屬肝處別貫膈,行食竇﹝SP17﹞之外,本經之裏,上注肺中,下行至中焦,挾中脘﹝RN12﹞之分,以交於手太陰也。

 是動則病:腰痛﹝lowback_pain﹞不可以俛仰,丈夫疝,婦人小腹腫。

 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洩,狐疝,遺溺,癃閉﹝difficulty_in_urination﹞。

→【㿗﹝疒頹﹞:音,同頹,ㄊㄨㄟˊ,囊腫而偏墜。】

 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

 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凡此十二經之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