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總論歌

【方歌】:

 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膈氣血凝。

 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六慾共七情,飲食起居不內外,負挑趺撲損身形,膏梁之變榮衛過,藜藿之虧氣血窮。

 疽由筋骨陰分發,肉脈陽分發曰癰,瘍起皮裡肉之外,瘡發皮膚癤通名。

 陽盛腫赤痛易,陰盛色黯陷不疼,半陰半陽不高腫,微痛微不甚紅。

 五善為順七惡逆,見三見四死生明。

 臨證色脈須詳察,取法溫涼補汗攻。

 善治傷寒雜證易,能療癰疽腫毒精。

 

 


 

【注】:

 《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故曰:癰疽原是火毒生也。

 癰疽皆因榮衛不足,氣血凝結,經絡阻隔而生。

 故曰:經絡阻隔氣血凝也。

 其因有三: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也。

 

外因者,由於春之風,夏之熱暑,長夏之濕,秋之燥,冬之寒也。

 當其時而至,則為正氣;非其時而至,或過盛,則為淫邪。

 凡此六淫為病,皆屬外因。

 

亦有因於八風相感,

 如

 冬至日,正北大剛風;立春日,東北凶風;春分日,正東嬰兒風;

 立夏日,東南弱風;夏至日,正南大弱風;

 立秋日,西南謀風;秋分日,正西剛風;

 立冬日,西北折風。

 應時而至,主生養萬物;不應時而至,主殺害萬物。

 若人感受,內生重病,外生癰腫。

 

 凡此八風為病,亦屬外因。

 故曰:外因六淫八風感也。

 

內因者,

 起於耳聽淫聲,眼觀邪色,鼻聞過臭,舌貪滋味,心思過度,意含妄生,皆損人神氣,凡此六慾為病,皆屬內因。

 又有喜過傷心,怒過傷肝,思過傷脾,悲過傷肺,恐過傷腎,憂久則氣結,卒驚則氣縮。

 凡此七情為病,亦屬內因。

 故曰:內因六慾共七情也。

 

不內外因者,

 由於飲食不節,起居不慎。

 過飲醇酒,則生火,消灼陰液;

 過飲茶水,則生濕停飲;

 過食五辛,則損氣血;

 傷饑失飽,則傷脾胃,凡此皆飲食之致病也。

 晝日過勞,挑輕負重,跌撲閃墜等類,損其身形;

 夜不靜息,強力入房,勞傷精氣,凡此皆起居之致病也。

 其起于膏梁厚味者,多令人榮衛不從,火毒內結;

 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氣不充,氣血虧少,凡此亦屬不內外因也。

 

 


 

人之身體,計有五層:皮、脈、肉、筋、骨也。

 發於筋骨間者,名疽,屬陰;發於肉脈之間者,名癰,屬陽;

 發于皮裡肉外者,名曰瘍毒;只發於皮膚之上者,名曰瘡癤。

 

 凡癰疽陽盛者,初起腫,色赤疼痛,則易潰易斂,順而易治,以其為陽證也。

 陰盛者,初起色黯不紅,塌陷不腫,木硬不疼,則難潰難斂,逆而難治,以其為陰證也。

 半陰半陽者,漫腫不高,微痛不甚,微不熱,色不甚紅,此證屬險。

 若能隨證施治,不失其宜,則轉險為順,否則逆矣。

 

 五善者,五善之證也,諸瘡見之為順,則易治。

 七惡者,七惡之證也,諸瘡見之為逆,則難治。

 凡患癰疽者,五善為順,七惡為逆。

 見三善者,則必生;見四惡者,則必死也。

 

 醫者于臨證之時,須詳察色脈,宜溫者溫之,宜涼者涼之,宜補者補之,宜汗者汗之,宜攻者攻之,庶有濟也。

 

 然外證癰疽,猶如內證傷寒。

 善治傷寒,則雜病無不易治;

 能療癰疽,則諸瘡無不精妙。

 蓋以能辨表裡、陰陽、虛實、寒熱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