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 卷二 論金瘡外傷治法

治金瘡止血散方:

 烏草根(三兩)、白芷(一兩)、鹿茸(二分,燒灰)、當歸(一兩)、芎(一兩)、乾地黃(一兩,切蒸焙)、續斷(一兩);

 上七味搗篩,令調著血出處即止。

 

治金瘡血肉,蝙蝠消血散方:

 蝙蝠(三枚,燒令煙盡,沫下絹篩之);

 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盡,當下如水血消也。

 

治金瘡肉,蒲黃散方:

 七月七日麻勃(一兩)、蒲黃(二兩);

 上二物搗篩為散,溫酒調服一錢匕,日五服,夜再兩服。

 

治金瘡箭肉中不出箭,白蘞散方:

 白蘞(二兩)、半夏(三兩,湯洗七遍,生薑浸一宿熬過);

 上二味為末,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若輕淺瘡十日出,深二十日出,終不停住肉中。

 

治金瘡中腹,腸出不能內之,小麥飲噴瘡方:

 取小麥(五升)、水(九升);

 煮取四升,去滓,復以綿度濾之,使極冷,旁含噴之,瘡腸自上漸入,以冷水噴其背,不中多人見,亦不欲令旁人語,又不可病患知,或晚未入,取病患席四角,令病患舉搖須臾,腸便自入。十日之內,不可飽食頻食而宜少,勿使病人驚,驚則煞人。

 

治金瘡腸出欲入,磁石散方:

 磁石(三兩)、滑石(三兩);

 上二物下篩,理令調,日飲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治金瘡煩悶,止煩白芷散方:

 白芷(三兩)、芎(二兩)、甘草(二兩);

 上三味熬令變色,搗為散,水調服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治金瘡先有散石煩悶欲死,大小便不通,止煩消血解散,硝石散方:

 硝石、澤瀉、白蘞、芍藥、寒水、石栝蔞(以上各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夜各一服,或未通稍增之。

 

治金瘡痛不可忍,煩疼不得住,止痛當歸散方:

 當歸、甘草(炙)、本、桂心、木占斯(以上各一兩);

 上五味合搗篩令調,水服半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弓弩所中,悶絕無所識,琥碧散方:

 琥碧隨多少搗篩,以童子小便服之乃熱,不過二服。

 

治金瘡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敗弩散方:

 乾地黃、乾棗(三枚)、杜仲(二分)、當歸(四分)、附子(四分)、炮故敗弩筋(燒灰,取五分);

 上七味合搗篩,理令勻,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增一至三。

 


 

 

治金瘡內傷,蛇銜散方:

 蛇銜、甘草(炙)、芎、白芷、當歸(各一兩)、續斷、黃芩、澤蘭、乾薑、桂心、烏頭(五分,炮);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中筋骨,續斷散方:

 芎(一兩半)、地黃(二兩)、蛇銜(二兩)、當歸(一兩半)、蓯蓉(一兩半)、乾薑(三分,炮)、續斷(三兩)、附子(三分,炮)、漢椒(三分,出汗,去目)、桂心(三分)、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細辛(二分)、白芷(三分)、一本用芍藥(一兩半);

 上十四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之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煩疼,麻黃散方:

 麻黃(六分,去節)、甘草(五分,炙)、乾薑(三分)、附子(三分,炮)、當歸(三分)、白芷(三分)、續斷(三分)、黃芩(三分)、芍藥(三分)、桂心(三分)、芎(三分);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煩滿,疼痛不得眠睡,白薇散方:

 白薇、栝蔞、枳實(炒)、辛夷(去毛)、甘草(炙)、石膏(以上各一兩)、厚樸(三分,炙)、酸棗(二分,炙);

 上八味為末,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內補當歸散方:

 當歸(三分)、芍藥(五分)、乾薑(三分)、辛夷(去毛,二分)、甘草(三分,炙);

 上五味搗篩,理令勻,調溫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內補蓯蓉散方:

 蓯蓉、當歸、甘草(炙)、芎、黃芩、桂心、人參、芍藥、乾薑、吳茱萸、白芨、厚樸(炙)、黃芪(各一兩)、蜀椒(三分,出汗,去目閉口);

 上十四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內塞,澤蘭散方:

 澤蘭、防風、蜀椒(去目、汗、閉口)、石膏、附子、乾薑、細辛、辛夷(去毛,各二兩)、芎(三分)、當歸(三分,炒)、甘草(四分,炙);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膿多倍甘草,渴加栝蔞二分,煩加黃芩二分,腹滿氣短加厚樸二分,瘡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治金瘡內塞,黃芪、散方:

 黃芪(三兩)、芎、白芷、當歸、麻黃(去節)、鹿茸、黃芩、細辛、乾薑、芍藥、續斷、桑蟲屎(以上各一兩)附子(半兩)、炮山、茱萸(一兩);

 上十四味搗篩,理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漸可至二日。

 

治金瘡中藥,解毒藍子散方:

 藍子(五合)、升麻(八兩)、甘草(四兩,炙)、王不留行(四兩)

 上四味搗篩,理令勻,調冷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及以方寸匕水和勻塗瘡上,毒即解去矣。

 

治金瘡大渴,內補瞿麥散方:

 瞿麥、芎、當歸、甘草(炙)、乾薑、桂心、續斷、厚樸(炙)、白蘞、蜀椒(去目閉口汗)、辛夷(去毛)、牡蠣(末)、芍藥、桔梗、乾地黃、防風(各三分)、細辛(二分)、栝蔞(一分)、人參(三分);

 上十九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匕,日三夜一。或筋骨斷,更加續斷三分。

 


 

 

治被打腹中瘀血,蒲黃散方:

 蒲黃(一升)、當歸(二兩)、桂心(二兩);

 上三味搗篩,理勻,調酒服之方寸匕,日三夜一。不飲酒熟水下。

 

治癰疽金瘡,續斷生肌膏方:

 續斷、乾地黃、細辛、當歸、芎、黃芪、通草、芍藥、白芷、牛膝、附子(炮)、人參、甘草(炙,各十二兩)、臘月豬脂(四升);

 上十四味﹝口父﹞咀,諸藥納膏中漬半日,微火煎三上,候白芷色黃,膏即成,敷瘡上,日四,正膏中是豬脂煎。

 

治金瘡癰疽,止痛生肌甘菊膏方:

 ﹝菛又﹞草、芎、甘草(炙)、防風、黃芩、大戟(以上各一兩)、生地黃、芍藥(一兩半)、細辛、大黃、蜀椒(去目、閉口,汗)、杜仲、黃芪、白芷(各一兩);

 上十四味﹝口父﹞咀,以臘月豬脂四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黃成膏。

 一方:添甘菊二兩,以敷瘡上,日易兩次。

 

治癰疽金瘡,生肌膏方:

 大黃、芎、芍藥、黃芪、獨活、當歸、白芷(以上各一兩)、薤白(二兩,別方一兩)、生地黃(一兩,別方二兩);

 上九味合薤﹝口父﹞咀,以豬脂三升煎三上下,白芷黃膏成,絞去滓,用磨之,多少隨其意。

 

治金瘡腹內有瘀血,烏雞湯方:

 烏雌雞(一隻)、大黃(三兩)、細辛(三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地黃(三兩)、杏仁(一兩,去皮)、雙人盲蟲(一兩)、當歸(二兩)、芍藥(一兩)、黃芩(一兩)、桃仁(二兩,去皮,碎)、大棗(二十枚);

 上十三味理烏雞如食法,以水二斗,煮雞取一斗,﹝口父﹞咀諸藥,納雞汁中,更煮之粥,慎食他物。

 

治金瘡內有瘀血,未及得出而反成膿,烏雞湯方:

 烏雞(一隻)、白芷、麥門冬(去心)、甘草(炙)、芍藥、當歸(以上各一兩)、桂心(二兩)、瓜練(二兩);

 上八味先理雞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口父﹞咀諸藥,納汁中,更煮取三升,去滓服七合,日三,夜勿食。

 

治金瘡有瘀血,桃核湯方:

 蟲(三十枚,熬)、蟲、水蛭(各三十枚,熬)、桂心(三分)、大黃(五兩)、桃核(五十枚,去皮切);

 上六味酒水各五升,﹝口父﹞咀,合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治金瘡驚悸,心中滿滿如車所驚怛,﹝犭屯﹞心湯方:

 ﹝犭屯﹞心(一具)、人參、桂心、甘草(炙)、乾地黃、桔梗、石膏(末)、芎、當歸(二兩);

 上九味細切銼,諸藥、咀,先以水二斗煮心,取汁八升,納諸藥,煮取一升,一服八合,一日令盡。

 

治金瘡癰疽,生肉膏方:

 黃芪、細辛、生地黃、蜀椒(去目汗閉口)、當歸、芍藥、薤白、芎、獨活、蓯蓉、白芷、丹參、黃芩、甘草(以上各一兩)、臘月豬脂(二斤半);

 上十五味、咀,以苦酒一升合漬諸藥,夏一夜,冬二夜,浸以微火,煎三上,候苦酒氣成膏用之。

 

治被打腹中瘀血,白馬蹄散方:

 白馬蹄燒令煙盡,搗篩,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亦治婦人血疾消為水。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