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錯縫、筋出槽」的診斷與手法治療

【定義】:

骨錯縫:骨與骨之間靠臼或縫隙相連,通過軟組織(肌腱、韌帶、軟骨、關節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維繫而穩定有序,由於外力損傷或體位改變、肌肉強烈收縮、持續勞損等原因而使骨縫發生錯亂、絞雜從而出現功能異常者稱為骨錯縫無明顯的結構改變指徵(如X線徵),如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胸部岔氣、骶骼關節扭挫傷、腰椎鉤椎關節滑膜嵌頓、胸肋關節絞雜、第五胸椎綜合徵、脊椎後關節紊亂等但個別顯型病例亦可拍攝到錯縫的關節X線徵,例如腰滑膜嵌頓拍45°斜位(同側)可見擴大的關節隙(縫)。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對的固定解剖位置,由於損傷或體位改變冬季減肥菜譜大全的關係,筋的位置(槽)發生改變,並出現相應的局部症狀,甚至影響到全身的活動功能的協調者,稱之為筋出槽。

筋出槽與骨錯縫的關係: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復解剖位置,而骨錯縫常須手法糾正才能整複筋出槽可以單發,但有骨錯縫必然伴隨筋出槽,而筋綠瘦好使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錯縫因此臨床上常將筋出槽、骨錯縫合並診斷因為難以一一對應西醫病名,而暫存如是診斷,有利臨床骨傷的診療實施

 

【診斷】

※有損傷史,但無明顯暴力傷害,常於體位改變、持續勞損或年老體弱或無力型體格發生。

※臨床症狀:疼痛、局郭活動不順暢,個別症狀明顯者會出現劇痛但多酸痛、粘滯痛、隱痛為主,試圖改變體位尋找舒適的無痛位而出現特殊體徵,常於發病數天而就診無腫脹、畸形、紅熱症狀,偶有併發於感冒、勞累、久臥之後

※X線檢查:無明顯x線徵。

※血液生化檢查:正常(血沉、白細胞均不高) 。

※體徵檢查:功能障礙,但無神經放射痛徵,壓痛點與痛感點分離,反覆檢查壓痛出現離散現象,自身健側對照可鑒別。

 

【鑒別診斷】:

※二頭肌長頭滑脫;

※髕骨脫位、肩關節半脫位;

※關節痛: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名中醫減肥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經炎、淋巴結核、化膿性關節炎;

※腰肌勞損、梨狀肌損傷綜合徵、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

※孕婦三個月左右下腰痛。

 

【治療】:

【手法整複】:可選擇推拿、按、摩、滾、搖、扳、拍等法進行局部松解、整複其錯位的筋骨手法是其治療最佳的手段。

【固定】:一般不需固定,可建議避免大動作,重體力活動,休息3天左右即可,在一個月內注意適當防護。

【用藥】:可外用洗傷或熱敷,塗擦外用正骨水或雲南白藥噴霧劑等,對皮膚無刺激作用的藥水內服藥可辨證處方,如柴葛解肌湯等。

【練功】:可於治療後採用與手法治療相類似的運動方式練習,每組12次左右為宜,每日一趟,每趟4組。

 

【治療的評價】:

 絕大部分的筋出槽、骨錯縫可於日久自愈,但易引發功能減退手法治療有效,但不像關節脫位那樣立竿見影,常於手法整後幾分鐘自覺好轉,並於第2天有明顯療效,因此建食療食譜議當天不應做其他太多樣的治療,給予1~3天的時間恢復為好。

 

【舉例說明】:

一、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髖部筋出槽)

【診斷】:以14~40歲男性多見,常為瘦小體質,髖部活動受限,無明顯疼痛,休息不能緩解數天而就診,X線正常。

【手法】:仰臥位屈髖屈膝90°,術者用肘拔伸1~3分鐘。

(1)內收活動3次,然後繼續屈髖屈膝,外展接近至床面漸伸至0°位。

(2)囑自主屈伸髖關節3~5次,無障礙。

(3)術者將患肢屈髖屈膝,然後被動伸直1次(慢)。

(4)術者將患肢屈髖屈膝,然後被動伸直3次(快)。

※紅外線照射或薰洗20分鐘。

※囑休息避免負重3~7天。

 

二、胸肋關節骨錯縫

【診斷】:18~48歲女性多見,常於晨起自覺胸悶,上肢活動乏力,上舉時胸助關節處疼痛,應與肋間神經痛鑒別。

【手法】:坐位,術者帶動患者雙手向內交叉於胸前,然後於交叉位上舉過頭,雙手置於腦後,搬雙肘向後展肩同時用膝頂患者胸椎(T5為主),使之擴胸1次,然後將雙手從頭後向曲美減肥網外於體例放下,可重覆1~2次。

【注意】:手法宣輕巧,避免拉傷肩部腱袖。

 


 

 

三、胸部岔氣

【診斷】:未充分準備時,突然用力搬重物或不慎背部被衝擊或猛然轉身而出現胸部疼痛、胸悶不適。

【手法】:

(1)理順胸背部肌肉。

(2)患者取坐位,術者雙手搬肩臂部,膝頂於背部(肩胛內側緣中點連線處),向後提拉雙臂,使之展胸1次。

(3)雙肩擠搖5~6次。

(4)點前心穴1~3分鐘(拇指點,向上推至天突)。

(5)仰臥屈臂壓胸1次,側壓1次,斜壓1次,並提托放下震背一次。

(6)背部拍擊法(空掌拍)1~3分鐘。

 

四、第五胸椎綜合徵(背部骨錯縫)

【診斷】:背部反覆發作,T5突起明顯,壓痛(棘突、上、旁)以年輕男性多見。

【手法】:

(1)坐位膝頂展胸法1次。

(2)旋背推棘法(左右)2次。

(3)俯臥壓背3遍。

 

五、骶骼關節骨錯縫

【診斷】:於提重物或下蹲作業時,突感一側骶骼關節彈響而扭傷,活動受限,檢查「4」字試驗(+)。

【手法】:

(1)仰臥位,屈髖屈膝位,一手握踝,一手扶膝下壓,可有彈響聲。

(2)俯臥位,托腿後產後瘦身伸,一手切壓骶骼部,向後扳髖帶動髖骨向背側伸1次。

 

六、腰椎滑膜嵌頓(腰部骨錯縫)

【診斷】:好發於18~38歲年輕瘦長體形男性多於晨起下地穿鞋時,突發腰部劇痛,特殊體位絞鎖,於扶腰彎向一側,無法坐下及躺下而就診,X線無明顯異常。

【手法】:

(1)俯臥,腹部墊枕,雙人於肩腋一雙踝牽引1~3分鐘。

(2)點按痛點(肘按法)1~2分鐘。

(3)點委中、委陽、承山各1~3分鐘。

(4)腰部斜扳左右各1次。

(5)俯臥於患處紅外線照射20分鐘。

【藥物】:桃紅四物湯4g、金鈴子散。

 

七、腰椎後關節紊亂症(後關節錯縫)

【診斷】:腰痛反覆發作,平腰畸形,腰肌痙攣,棘突偏歪多見於運動員及腰部作業者,常由腰椎急性扭挫傷或勞損未得到及時治療,反覆發作而然X線可見後關節退行性變化。

【手法】:

(1)推揉:疊掌推法3~5分鐘。

(2)肘點L3橫突1~3分鐘,肘刮法1次。

(3)拍擊法、壓法各1遍。

(4)腰部斜扳、伸腰3次,伸腿3次。

(5)俯臥點委中、委陽、承山各1~3分鐘。

(6)腰部空提法1~3分鐘。

 

【小結】:

 筋出槽、骨錯縫是一種骨關節順應性差,功能障礙為特點,但沒有明顯的解剖結構改變指標的臨床症候群通過手法治療效果明顯,但有時於數月或數年後復發,若配合功能作業訓練,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臨床應注意鑒別診斷,手法應用以輕巧為主,即使未經治療亦可一段時間休息而好轉,但復發率高,練功療法有治本固元的作用,應指導進行正確鍛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