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的幾種療法

【概述】: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的疼痛。

 臨床表現為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後面、小腿後外側向遠端放射,沿坐骨神經徑路有明顯壓痛點,並有陽性直腿高舉徵和踝反射的改變等。坐骨神經痛,由多種病因引起,按受損部位可分為根性與幹性二種。

 針灸對坐骨神經痛的效果是確切的。自五十年代初至今,國內已經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臨床資料。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人作過統計,用體針、電針、艾灸、穴位埋線、高頻脈衝電刺激、穴位注射等多種方法治療,共1471例坐骨神經痛病人,其總有效率達97.5%,其中有57.1%的病人獲得痊癒。最近十多年,更多的新的針灸變革法用於本病症的治療,如使用微波針灸儀等,通過一定樣本數的觀察,也獲得初步效果。其他如鐳射穴位照射、熱針、頭針等。

 關於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鎮痛機理研究,以往重視不夠。近年發現,針刺後,病人周圍血相5-HT、cAMP、cGMP、PGE2、PGF2a的值均有改變,表明它的鎮痛作用是有其生理基礎的。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環跳、陽陵泉、環中上。

 配穴:委中、腎俞、八髎、昆侖、殷門、丘墟。

 環中上穴位置:半屈下肢,於尾骨尖與股骨大轉子最高點連線上2寸、外上5分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穴,配穴據症而用。如為根性坐骨神經痛,酌加腎俞、八髎;如為幹性,酌加下肢腧穴。環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撚轉結合提插,使針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陽陵泉亦須深刺,以同樣手法令針感到達足背;環中上穴直剌3~5寸,得氣後重施雀啄術不留針。其餘穴位的針感也務求能向遠端放射。一旦氣至,即行留針。留針時間,20~60分鐘不等,視疼痛劇烈程度而定。如劇痛不緩解者,可長至2小時。每隔5~10分鐘撚針1次,平補平瀉,強度中等,針感遲鈍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重者日針2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649例,其有效率在88.75~97.5%,平均治療次數10次左右。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坐骨神經投影點(下簡稱投影點)、環跳、腰4~5夾脊、秩邊、腰陽關。

 配穴:幹性:陽陵泉、條山(條口透承山)、殷門;根性:委中、承扶、條山;足三裏。

 投影點位置:在髂後上棘與尾骨尖連線至股骨大粗隆連線中點稍下1/3處,為坐骨神經走行處(梨狀肌下孔)。

(二)、治法:

 按不同坐骨神經痛類型取穴,幹性取投影點或環跳,根性則取腰4~5夾脊或秩邊,分別加配穴2~3穴。腰陽關則不論何種類型 ,加配足三裏。投影點,宜用4寸長銀針以70度角刺入,針尖稍斜向內側,當刺中神經幹時有觸電樣針感沿下肢傳至足趾;腰陽關直剌1~2寸,至針下有空虛感;環跳和夾脊穴以及配穴,均以28號毫針深刺,激發針感向足部放散。然後可將針退至皮下約0.5釐米處,並與G6805電針儀相連,陰極接主穴,陽極接配穴,採用斷續波或連續波,頻率每秒鐘3~80次,電流強度以能耐受為度。每次15~30分鐘。電針每次只選用二穴(一主穴,一配穴),餘穴可針刺,操作方法同體針部分,留針30分鐘至1小時。針後可加灸或罐。本法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

 1、痊癒:彎腰後伸正常,直腿抬高試驗與健側一致,沿坐骨神經通路壓痛消失;

 2、顯效:彎腰後伸接近正常,直腿抬高55度,沿坐骨神經通路壓痛明顯減輕;

 3、有效:彎腰後伸受限,直腿抬高較治療前增加,沿坐骨神經通路仍有壓痛;

 4、無效:治療後症狀體征無改善。

 共治療636例,總有效率為94。12~100%,用上述標準評判284例,愈顯率為44.52~88.3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環跳、殷門、秩邊、大腸俞。

 配穴:分2 組。

  1、委中、承山、昆侖,

  2、委陽、陽陵泉、絕骨。

(二)、治法:

 藥液:10%當歸液2毫升加醋酸強的松龍25毫克加1%普魯卡因注射液10毫升,複方獨活注射液。任選一種,多用前者。

 主穴每次取2個,配穴根椐疼痛情況選1組,均針患側。主穴均要求深剌2~2.5寸,待針感放射至病痛處或足部後將針頭退出1~2分,推入藥物。大腸俞注藥3 毫升,其他穴位2毫升。6~7日注1次。複方獨活注射 液每穴1毫升。每日或隔日穴位注射1次。

(三)、療效評價:

 採用上述方法治療1256例,有效率為94.8~99%。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秩邊、環跳、阿是穴。

 配穴:八髎、殷門、承山、風市、腎俞。

 阿是穴位置:腰以下,循坐骨神經線路壓痛最明顯處。

(二)、治法:

 主穴均埋線,其中阿是穴每次取一處。

 埋線操作:常規消毒穴區,局部浸潤麻醉(亦可不局麻)。先將在酒精中浸泡消毒過的長約1釐米左右的鉻制腸線,穿入18號腰椎穿刺針內(注意腸線不可露出針口),然後,迅速把腰針刺入穴位,緩慢送至深處並細細探尋。當出現比較強烈的酸麻等得氣感應時,用針芯將腸線輕輕推出。取針後,局部針眼用消毒紗布貼蓋,防止感染。隔7日埋線1次。環跳穴亦可消毒局麻後,作一0.5釐米切口,用止血鉗將2 根2釐米長的腸線埋入,並行縫合包紮。

 配穴,採取針刺法,操作同前述,每日或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572例,有效率在80~98%之間。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坐骨神經、臀。

 配穴:膝、踝、神門。

(二)、治法:

 先針患側主穴,如效不佳,再針對側或酌配配穴。針刺入耳穴後,反覆撚轉,刺激宜強,待耳廓局部潮紅、發熱,留針30分鐘至2小時。其間可間斷予以撚轉刺激或接通電針儀行持續刺激,用疏密波。取針後,對未採用的耳穴貼敷王不留行子作壓丸刺激。耳針每日1次,重者2次。針刺或壓丸刺激時宜多活動患肢。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耳針治療坐骨神經痛,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分兩組。1、腰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下髎、環跳;2、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陽交、絕骨、跗陽、丘墟、昆侖。

(二)、治法:

 第一組偏重於治根性坐骨神經痛,每次取1~2穴;第二組偏重於治療幹性坐骨神經痛,每次取2~4穴。以16號三棱針消毒後,於所選穴位或穴位周圍顯露的靜脈血管(均作常規消毒),行點刺出血,血止拔罐,約2~3分鐘去罐,並用碘酒消毒局部。本病症第一次治療時,出血量宜多一些,數穴之總出血量須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約10~30毫升)。首次治療若疼痛未止,隔2~3天再刺。治療2次後,一般應間隔7~10天后進行。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100例,總有效率達96%。

 

穴位微波療法

(一)、取穴

 主穴:環跳、秩邊、陽陵泉、殷門、委中、風市、承山、昆侖。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6穴。先以28~30號毫針刺入,使之得氣。然後,將微波針灸儀的輸出電極接到針柄上,調節輸出功率,一般以患者感到微溫為宜,每次治療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0例,痊癒23例,顯效25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7%。以病程短而又疼痛劇烈者,效果為佳。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

  1、環跳、秩邊、腎俞、陽陵泉;

  2、腰俞、委中、坐骨

 配穴:承山、殷門、絕骨。

 坐骨穴位置:大轉子與尾首尖連線中點下一寸。

(二)、治法:

 主穴第一組施針罐法,第二組施刺絡拔罐法,可固定用一組,亦可交替選用。第一組宜先針主穴,得氣後施以熱補手法,繼針配穴,用乎補平瀉手法。再在主穴上分別插上艾段點燃,在針身周圍墊一直徑約5釐米的圓形硬紙片,以防艾灰跌落湯傷皮膚。艾條燃盡後,將艾灰及硬紙片撤去。針柄上加一95%酒精棉球,以架火法點燃後拔罐,或者用抽吸法吸拔。可根據部位,選擇不同型號罐具。吸拔時間為15~20分鐘,以局部呈現暗紅色瘀斑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為一療程。

 第二組穴,每次選3~4穴,首先尋找穴位周圍之淺表靜脈,以三棱針緩慢地斜刺入靜脈中即出針,如靜脈不顯露者,可直接點刺穴位。然後,迅即在點刺部拔罐,留罐5~15分鐘,一般以出血自止為度。去罐後可酌情加敷白芨粉以防感染。隔日一次,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第一組穴共治314例,結果臨床痊癒166例,顯效91例,有效4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5%(21,22)。以第二組穴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治癒78例,有效17例,無效5例,其總有效率為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