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脈循行路線:

十四經脈為十二經脈及督脈、任脈的總稱。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特點是:各條經脈的分佈部位都有一定的規律,每條經脈都有內屬臟腑與外絡肢節兩個部分,每條經脈隸屬於一個內臟,在臟與腑之間有表(腑)裏(臟)相互屬、絡關係;每條經脈在經氣發生病理變化時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現;各條經脈在體表相應處都有腧穴的分佈等。各經脈對於維持人體生命活動,調整機體虛實,治療疾病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手太陰肺經

 1、循行路線:手太陰肺的經脈,是從胃部(中焦)開始,向下與大腸聯絡,再從大腸回來,沿胃的上口,向上通過橫腿,入眉於肺臟。再從肺臟到喉嚨部橫出,走到腋窩下面,向下沿上臂的內側,行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前面,向下到肘彎中,沿著前臂的內側,到腕後饒骨莖突內側邊,從腕後(寸口)到大魚際,沿著魚際邊緣,延伸於大拇指橈側的末端。

 它的分支,從腕後橈骨莖突的上方分出,向手背面到食指橈側的末端。

 2、所屬經穴: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3、聯繫臟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橫膈,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二、手陽明大腸經

 1、循行路線:手陽明大腸(腑)的經脈,從食指末端橈側起始,沿著食指橈側上緣,出合穀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沿前臂的橈側上緣,進入時彎的橈側外面,再沿上臂的外側前面,走向肩關節的前上方,在肩背部同手太陽經的秉風穴交會後,向上出於第七頸椎棘突下,與督脈的大椎穴交會,再向鎖骨上窩(缺盆)直入,向下和肺臟聯絡,又通過橫膈,統屬於大腸。

 它的分支,從鎖骨窩向上到頸部,通過面頰,人下牙床中,再回轉來挾著嘴唇,經過足陽明經的地倉穴,然後交叉相會於人中穴。這樣左邊的經脈行到右邊,右邊的經脈行到左邊,分別向上挾著鼻孔旁邊。

 2、所屬經穴: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手五裏、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3、交會穴:秉風(手太陽)、大椎(督脈)、人中(督脈)、地倉(足陽明)。

 4、聯繫臟腑:屬大腸、絡肺,並同胃有直接聯繫。

 

三、足陽明胃經

 1、循行路線:足陽明胃(腑)的經脈,始於鼻的兩旁,上行而左右交會於鼻根部,向旁邊交會足太陽經於睛明穴,向下沿鼻外方進入到上齒中,回轉過來挾著口角環繞口唇,向上交會於督脈的人中穴,向下交會於額唇溝處任脈的承漿穴,後沿著下頜的舌下方,淺出於本經的大迎穴,沿著下頜角前下方的頰車穴向上到耳前,經過耳前顴弓上緣,與足少陽經的上關穴交會,沿髮際邊緣,交會足少陽經於懸厘、頜厭,到前額交會督脈於神庭穴。它的分支,從大迎穴的前邊向下到頸部喉結旁的人迎穴,沿著喉嚨,入鎖骨窩中,向後交會督脈於大椎穴,向下內行,通過橫膈,與任脈交會於上脘、中脘穴的深部,統屬於胃,並和脾臟聯絡。它的一條直行分佈的脈,從鎖骨凹陷處直下到乳部內側邊緣,再向下挾著肚臍的旁邊,進入到腹股溝(氣街)部。另一條支脈,起於胃下口,沿著腹壁深層,向下到氣街部同直行分佈的脈相會合,自此向下到大腿上部前面的髀關穴,到達股前隆起的伏兔穴,向下進入臏骨中,再向下沿著脛骨外側,走向腳背,進入足中趾的內側縫。上述的這條支脈,還從膝下三寸的部位分出一條旁支,向下到足中趾的外側趾縫。同時在足背上再分出一條脈,進入足大趾的趾縫,並沿大拇趾邊緣,出於它的末端。

 2、所屬經穴:承位、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沖、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裏、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沖陽、陷穀、內庭、厲兌。

 3、交會穴:迎香(手陽明)、睛明(足太陽)、上關、懸厘、頷厭(足少陽)、人中、神庭、大椎(督脈)、承漿、上脘、中脘(任脈)。

 4、聯繫臟腑:屬胃、絡脾。與心和大腸、小腸有直接聯繫。

 


 

四、足太陰脾經

 1、循行路線:足太陽脾(臟)的經脈,起於足拇趾內側的末端,沿拇趾內側邊緣掌側和背側的交界處,經第一趾蹠關節突起的後面,向上到內踝前邊,分佈到小腿後,沿脛骨後緣,交叉淺出於足厥陰的前面,走上膝關節的內側到達大腿內側的前面,向上行到腹部深入,交會任脈於中極、關元、下脘等穴,統屬於脾臟,並同胃聯絡,再向上交會足少陽經於日月穴,與足厥陰經相會於期門穴,通過橫膈,行於食管的旁邊,經手太陰經的中府穴連在舌根部,散佈於舌下部位。

 它的分支,又從胃部分出,另行通過橫隔,脈氣輸注於心臟中。

 2、所屬經穴: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穀、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

 3、交會穴:中極、關元、下脘(任脈)、日月(足少陽)、期門(足厥陰)、中府(手太陰)。

 4、聯繫臟腑:屬脾、絡胃。與心、肺及腸有直接聯繫。

 

五、手少陰心經

 1、循行路線:手少陰心(臟)的經脈,起始於心中,出屬於心臟周圍血管等組織(心系),向下通過橫隔,與小腸相聯絡。

 它的分支,從心系分出,上行於食道旁邊,連系於眼球的周圍組織(目系)。

 另一條支脈,從心系直上肺臟,然後向下斜出於腋窩下面,沿上臂內側後邊,行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後面,下行於肘的內後方,沿前臂內側後邊,到達腕關節尺側豌豆骨突起處(銳骨骨端),入手掌靠近小指的一側,沿小指的內側到指甲內側末端。

 2、所屬經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裏、陰郤、神門、少府、少沖。

 3、聯繫臟腑:屬心、絡小腸。與肺和腎有直接聯繫。

 

六、手太陽小腸經

 1、循行路線:手太陽小腸(腑)的經脈,起於小指外側末端,沿掌側和背側的交界線上向腕部,出於尺骨莖突中間,向上沿尺骨邊緣,到肘尖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課中間,向上沿上臂外側,出於肩關節後面,繞行於肩胛岡的上下窩,在肩上與足太陽經交會於附分、大杼,並與督脈的大椎穴相交會,再向前進入鎖骨窩中,人體腔與心臟聯絡,沿食道,過橫膈,到達胃部,和任脈交會於上腕、中烷穴的深部,統屬於小腸。它的分支,從鎖骨窩沿頸部上向面頰,到目外眥與足少陽經交會於瞳子髎穴,退回經手少陽經的和髎進入耳中。

 它的另一條支脈,從面頰部分出,斜向眼眶下緣到達鼻根部的目內眥,與足太陽經交會睛明穴,同時橫斜布於顴部。

 2、所屬經穴:少澤、前穀、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3、交會穴:大椎(督脈)、上脘、中脘(任脈)、睛明、大杼、附分(足太陽)、和髎(手少陽),瞳子髎(足少陽)。

 


 

七、足太陽膀胱經

 1、循行路線:足太陽膀胱(腑)的經脈,起於眼睛內眥角,向上到額部同督脈交會在神庭穴,並與足少陽經交會於頭臨位穴,上至頭頂部再和督脈交會於百會穴。它的分支,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部,與足少陽經交會於曲鬢、率谷、浮白。頭竅陰、完骨等穴。它直行的一支脈,從頭頂向裏通於腦,與督脈交會在腦戶穴,回來向下到項部,沿肩胛肌肉的內側,再交督脈於大椎、陶道穴,依脊柱旁,直下抵達腰部,脈氣向裏深入沿脊旁肌肉同腎臟聯繫,直屬於膀胱。

 它有一分支,從腹部向下行,沿脊柱旁經臀部,進入到膝窩中。

 另一條支脈,從肩腫內緣直到肩腫下面,挾脊柱經股骨大轉子部,交會足少陽經在環跳穴,沿大腿外側的後面,向下行與上一條到窩的支脈會合,再向下通過腓腸肌內,出於外踝後面,沿第五躍骨粗隆(京骨)到足小趾外側末端。

 2、所屬經穴: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抒、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次、中、下、會陽、附分、魄戶、膏盲、神堂、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盲門、志室、胞盲、秩邊、承扶、殷門、浮、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僕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通谷、至陰。

 3、交會穴:曲鬢、率谷、浮白、頭竅陰、完骨、頭臨泣、環跳(足少陽)、神庭、百會、腦戶、大椎、陶道(督脈)。

 4、聯繫臟腑:屬膀胱、絡腎。與腦和心有直接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1、循行路線:足少陰腎(臟)的經脈,起於小趾的下面,斜向足底心,出於足舟骨粗隆(然穀穴),沿內踝的後面,分佈腳中,從此向上,與足太陰經交會於三陰交穴,到腓腸肌內,向上到窩的內側,再上達大腿內側的後方,至尾骨端的長強穴和警脈相交,穿過脊柱裏面,統屬於腎,聯絡膀胱,並與任脈交會在關元、中極穴。

 它的分支,從腎向上通過肝臟和橫隔,進入肺,沿喉嚨,布於舌部。

 它的另一分支,從肺臟分出來,同心臟相聯繫,散佈於胸中。

 2、所屬經穴:湧泉、然穀、太溪、大鐘、水泉、照海、複溜、交信、築賓、陰穀、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商曲、石關、陰都、通穀、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域中、俞府。

 3、交會穴:三陰交(足太陰)、長強(督脈)、關元、中極(任脈)。

 4、聯繫臟腑:屬腎、絡膀胱、與肝、肺、心等臟腑有直接聯繫。

 

 九、手厥陰心包經

 1、循行路線:手厥陰心包(臟)的經脈,起於胸中,出來統屬心包絡,向下過橫膈,經上、中、下部同三焦聯絡。它的分支,沿胸部而淺出分佈於胸肋,到腋下三寸的部位,又向上到腋窩下面。沿上臂內側,在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的中間,進入時彎中央,向下到前臂,走在兩根肌腱之中,進入手掌屯沿中指內側延伸至中指末端。它的另一分支,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靠小指的一側分佈於手指末端。

 2、所屬經穴:天池、天泉、曲澤、部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

 3、聯繫臟腑:屬心、絡三焦。

 


 

十、手少陽三焦經

 1、循行路線:手少陽三焦(腑)的經脈,起於無名指靠小指一側的末端,向上出第四和第五掌骨的中間,沿手背到腕關節外側,走前臂的橈骨和尺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部,沿上臂外側到肩部,交手太陽經於秉風穴,與督脈會於大椎穴,從足少陽經的後面,交會足少陽經於肩井穴,入鎖骨窩,分佈兩乳當中(膻中),脈氣分散同心包相聯絡,向下過橫膈,統屬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從膻中部位分出,向上出鎖骨窩中,再上達頂部,並分佈至耳後,直上出耳上角,與足少陽經交手於懸厘、頷厭,彎曲下行走向面頰,直到眼睛下面,和手太陽經交會於顴髎穴。它的另一分支,從耳朵後入耳中,再走出行於耳朵前面,交會於太陽經於聽宮穴,經過足少陽經的上關穴的前面,交接於面頰部,抵達眼睛外眥角部位。

 2、所屬經穴:關沖、液門、中清、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樂、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和絲竹空。

 3、交會穴:秉風、顴髎、聽宮(手太陽)、瞳子、上關、頜厭、懸厘、肩井(足少陽)、大椎(督脈)。

 4、聯繫臟腑:屬三焦,絡心包。

 

十一、足少陽膽經

 1、循行路線:足少陽膽(腑)的經脈。起於眼睛外眥角,向上經過手少陽經的和髎穴、到頭側部位與足陽明經交會於頭維穴,再向下到耳後,與手少陽經交會於角孫穴,沿頭頸到手少陽經的前面,與手太陽經交會在天容穴,到達肩上後又回來,交出於手少陽經的後面,向後和督脈交會於大椎穴,經過手太陽經的秉風穴,入鎖骨窩中。

 它的分支,從耳後經過手少陽經的翳風穴入耳中,又淺出於耳前,經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足陽明經的下關穴,到眼外眥角的後面。

 它的另一分支,從眼睛外眥角分開,向下至大迎穴的部位,在會合手少陽三焦經後到達眼睛下面,向下過頰車穴部位達頸部,同上一條分支在鎖骨窩會合,後下行胸中,在深部經過手厥陰經的天池穴,過橫膈,同肝臟聯絡,統屬於膽,沿脅肋裏邊,出於腹股溝(氣街)的部位,環繞陰毛周圍,橫入大轉子部(髀厭)中。它的另一條直行的分支,從鎖骨窩向下到腋部,沿胸側,過季肋,交會足厥陰經於章門穴後,又與足太陽經的上髎、下穴相交,向下會合於股關節部位,向下沿大腿外側,走出於膝關節的外側,向下分佈於腓骨的前面,直至腓骨下端,走向外踝的前面,沿腳背上面,入於第四和第五蹠骨的趾縫間。它的又一條分支,從腳背上分出,沿第一和第二蹠骨之間,出於拇趾的末端,回來過趾甲,分佈於足大趾背上叢毛部。

 2、所屬經穴: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厘、曲鬢、率穀、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臨位、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液、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環跳、風市、中讀、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3、交會穴:頭維、下關(足陽明)、骸風、角孫、和艘(手少陽)、聽宮、秉風(手太陽)、大椎(督脈)、章門(足厥陰)、上、下(足太陽)、天池(手厥陰)、天容(手太陽)。

 

十二、足厥陰肝經

 1、循行路線:足厥陰肝(臟)的經脈,起於足大蹌趾上叢毛的邊際,向上沿足背達內踝前一寸部位,向上與足太陰交會於三陰交穴,再由內踝上八寸部位同足太陰脾經交叉而走向脾經的後面,到達膝內緣,沿大腿內側,折交足太陰經於沖門、府舍穴,分佈於陰毛部位,繞過生殖器,到達小腹,和任脈交會在曲骨、中極、關元等穴,走向胃旁,統屬於肝臟,與膽相聯絡,再向上過橫膈,脈氣布於脅肋部位,沿氣管、喉嚨的後面,向上入咽峽部,連接眼睛的周圍組織(目系),再向上布於前額部,與督脈會合於頭頂處。它的分支,從目系下向面頰裏,環繞嘴唇內。它的另一條分支,從肝臟分出,過橫膈,布於肺臟。

 2、所屬經穴: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裏、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3、交會穴:三陰交、沖門、府舍(足太陰)、曲骨、中極、關元(任脈)。

 4、聯繫臟腑:屬肝、絡膽。與肺、胃、腎及腦等有直接聯繫

 

十三、任脈

 1、循行路線:任脈的循行路線:有兩條。

  A、起於少腹部中極穴的下面,沿腹和胸部正中線直上抵達咽喉,再上至頰部,經過面部入於眼目。

  B、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於背部。

 2、所屬經穴:本經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璿璣、天突、廉泉、承漿。

 3、交會穴:承位(足陽明)、齦交(督脈)。

 

十四、督脈

 1、循行路線:督脈的循行路線:共有四條。

  A、起於少腹下的會陰部,循著脊柱向上至項後風府穴處,入腦,上行顛頂,沿頭額下達鼻柱。

  B、起於少腹胞中,下抵陰器,至會陰部,經尾閭骨端,由尾閭骨端分出,斜繞臀部,與足少陰從股內後廉上行的脈及足太陽的經脈相會合,再回來貫脊深入,屬於腎臟。

  C、與足太陽經脈同起於目內眥處,經上額交會於頭頂部,入絡於腦,再分別下頸項,沿脊柱兩旁下行至腰中,同腎臟聯繫。

  D、從少腹部直上,通過肚臍,向上連貫心臟,入喉部,上達面頰。環繞嘴唇,抵達目下的中央部位。

 2、所屬經穴:長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囪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3、交會穴:風門(足太陽)、會陰(任脈)。

 

 

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