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由於生理的特殊改變,容易導致一些與妊娠有關的疾病。若孕婦素有癇疾亦可因妊娠而加重,所以必須注意平時的預防和發病後的治療。以免影響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

 

妊娠常見的疾病有:惡阻、妊娠腹痛、妊娠失音、妊娠咳嗽、小便不利、妊娠腫脹等。

 

以按摩治療妊娠病時,必須慎重掌握刺激劑量,正確選用施術部位,及時詢問患者反應,儘量避免發生意外。一般以輕刺激為宜,通常不在腹部施術,患者若有不良反應,應立即終止治療或換用其他手法。對於早期妊娠者,以上各點更應嚴格遵循。

 

惡阻

妊娠早期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或食入即吐,稱為惡阻,又稱妊娠嘔吐,古人稱「子病」、「病兒」、「食病」、「阻病」等。這是妊娠早期最常見的疾患。若僅是噁心,嗜酸、擇食,或晨間偶有嘔吐、痰涎,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應,經過一段時間,即可自行恢復。

 

病因病理:

產生惡阻的主要機理是胃失和降,沖脈之氣上逆所致。常見有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兩種證型。

 

1、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受孕以後,經血不瀉,沖脈之氣較盛,沖脈隸於陽明,其氣上逆則可犯胃。胃氣以和降為順,胃氣虛則失於和降,反隨沖氣上逆而作嘔惡。或因脾虛不運,痰濕內生,痰濕乘胃氣之虛而停滯中脘,沖氣挾痰上逆,也可導致噁心嘔吐。

 

2、肝胃不和:平素胃氣虛弱,孕後陰血聚以養胎,肝血不足,肝失所養,則肝氣偏旺;或恚怒傷肝,肝失疏泄,致使肝氣挾沖氣上逆,犯胃而嘔惡。

 

辯證論治:本病治療以調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兼顧飲食和情志的諧調。

 

1、脾胃虛弱:

主證:妊娠以後,噁心、嘔吐、不食,或嘔吐清涎、精疲嗜睡,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

治則: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選穴:內關、缺盆、天突、屋翳、太白、公孫、三陰交。可採用揉拿背肌疏肝法,推抹胸腹降逆法,按壓缺盆止嘔法與推按足弓健脾法。

 

2、肝胃不和:

主證:妊娠初期,嘔吐酸水或水,胸滿脅痛,噯氣嘆息,頭脹而暈,煩渴口苦,舌淡紅苔微黃,脈弦滑。

治則:抑肝和胃,降逆止嘔。

選穴:陵、間使、肝俞、脾俞、天突、屋翳、三陰交、太白、公孫。可採用揉拿背肌疏肝法,推抹胸腹降逆法;按壓缺盆止嘔法與推抹胸脅益肝法。配用拍擊前臂止吐法。

 

基本手法:

1、揉拿背肌疏肝法:疊掌揉膀胱經膈俞至胃俞一段;雙手捏拿背肌。

2、推脈胸腹降逆法:單手掌從天突推至劍突;用小魚際擦以上路綫;中指按壓天突。

3、按壓缺盆止嘔法:雙拇指指腹自內而外同時按壓兩側鎖骨下緣;並列四指輕揉兩側鎖骨下窩;取星翳穴時力由輕漸重;後用雙拇指指腹同時按壓缺盆,用力適度。

4、推按足弓健脾法:患者屈膝外展,足弓暴露,醫者單掌推,雙拇指交替壓,側指敲擊,空拳叩敲足弓脾經路綫;雙手多指輕那脛骨內緣並上下輕輕滑按。

5、拍擊前臂止吐法:單手四指並列拍擊患者前臂屈肌面,反復多次,雙拇指同時取間使,大陵。

6、推抹胸脅益肝法:患者側臥,醫者用雙手掌自後向前交替推撫胸脅,雙拇指重疊輕揉肝俞(兩側均做)。


 

妊娠咳嗽

妊娠期間,久嗽不已,甚或五心煩熱,胎動不安者,稱為「妊娠咳嗽」,古名「子嗽」如久嗽不愈,潮熱盜汗,痰中帶血,精神倦怠,形體消瘦者,屬於癆嗽,俗稱「抱兒癆」。

 

「子嗽」、「抱兒癆」是妊娠期間的一種合並症。

 

病因病理:

本病的產生,多因素體陰虧,肺陰不足,孕後血愈虧而致。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灼肺傷津,肺失清降,發為咳嗽。

 

辯證論治:

主證:妊娠咳嗽,日久不止,乾咳無痰,甚至\者痰中帶血,頭暈目眩,手足心熱,咽乾口燥,兩顴紅赤,午後身有微熱,舌紅少苔,或薄黃而乾,脈細數而滑。

 

治則:養陰潤肺,止咳安胎。

 

選穴:肺俞、心俞、運門、尺澤、魚際、膻中、三陰交、湧泉、太溪。可用擦抹胸脅潤肺法、揉壓肺經鎮咳法與推揉背肌安胎法。

 

基本手法:

1、擦抹胸脅潤肺法:患者仰臥,醫者但掌摩膻中穴;小魚際擦以上部位;兩掌協同大幅度摩胸脅;雙拇指指腹同按兩側雲門。

2、揉壓肺經鎮咳法:單拇指分別揉壓兩肺經前臂段,分別取兩側尺澤、魚際。

3、推揉背肌安胎法:單手掌分別推兩側膀胱經內側綫肩胛間區段;但掌輕揉肺俞。

 

妊娠失音

妊娠末期,出現聲音嘶啞,甚或不能出聲,稱為「妊娠失音」,古稱「子音」。

 

本病發生於妊娠後八九個月,因胎兒增大,胞脈受阻,腎脈不通,腎陰不能上承所致。一般不需治療,待其分娩後,胞脈通,腎水上濟舌本,則沈自出。如《素問.奇病論》曰:「人有重身,九月而音,此為何也?胞之絡脈絕也,何以音之,胞絡者系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音。治之奈何?無治也,當子日複。」如伴有其他不適者,當隨證治之。

 

病因病理: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腎陰不足。因聲出於肺,根於腎,而發於舌本。如患者素體腎陰不足,孕後陰血養胎,則腎陰益虛,不能上榮舌體,而致失音。

 

辯證論治:

 

主證:妊娠八九個月,聲音嘶啞,甚或不能出聲,咽喉乾燥,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花剝,脈細數。

 

治則:滋腎益陰,壯水制火,宣肺開閉。

 

選穴:湧泉、太溪、大中、照海、外關、曲池、手三裏、啞門。可以採用揉搓湧泉滋腎法,敲擊內踝益陰法,揪捏喉結豁痰法與揉壓陽,明清熱法。

 

基本手法:

1、揉搓湧泉滋腎法:患者俯臥,醫者用單拇指腹分別揉、壓、搓兩側湧泉穴各一分鐘。

 

2、敲擊內踝益陰法:患者仰臥,下肢屈膝外展,醫者以多指快速輕揉內踝下跟骨內側面;食、中、無名三指同時輕按太溪、大鐘、照海三次,也可按和揉交替進行;改用雙手側支敲擊以上部位,用力宜輕,時間略長。

 

3、揪捏喉結豁痰法:患者正坐,頸部微後仰,醫者食指屈曲,用其橈側面和拇指腹,相對捏拿喉結上下任脈路綫,拿中帶顫,向前外方輕扯。

 

4、揉壓陽陰清熱法:單拇指分別揉壓手陽陰大腸經前臂段,輕取手三裏、曲池。


 

妊娠腹痛

妊娠期間,小腹疼痛,反復發作者,稱為妊娠腹痛。前人認為妊娠腹痛的原因為胞脈阻滯,因此又稱「胞阻」。

 

病因病理:

產生妊娠腹痛的機理,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金匱心典》說:「胞阻者,胞脈阻滯,血少而氣不行也。」臨床常見的則有虛寒、血虛和氣鬱等證。

 

1、虛寒:胞脈系於腎,如陽氣素虛,妊娠以後,腎陽益虛,陽虛則陰寒內盛,以致於臟寒,寒則血凝氣治,故小腹冷痛。

 

2、血虛:素體血虛,妊娠以後血聚養胎,陰血益感不足,血少則氣行不利,以致胞脈受阻,因而腹痛。

 

3、氣鬱:肝主藏血,而司血海,宜於條達。孕後血聚於下養胎,肝血較虛,肝氣易鬱,肝鬱則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以致胞脈受阻而疼痛。

 

辯證論治:

本病以妊娠而伴腹痛為主證:。治療以調氣血、止腹痛為主,佐以安胎之法,務使胞脈流暢,「通則不痛」。

 

1、虛寒:

主證:妊娠期間小腹冷痛,面色光白,形寒肢冷,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弱。

治則:暖宮止痛,養血安胎。

選穴:命門、腎俞、內關、內庭。可採用揉搓腎區溫宮法;捏拿曆溝鎮痛法與按壓雙關安胎法。

 

2、血虛:

主證:妊娠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舌質淡紅,苔薄,脈細滑。

治則:養血行氣,緩急止痛。

選穴:曲泉、陰包、陰廉、三陰交。可用推按股內行氣法,配用捏拿曆溝鎮痛法。

 

3、氣鬱:

主證:孕後胸腹脹滿疼痛,以兩脅尤甚,噯氣吐酸,煩躁易怒,苔薄膩,脈弦滑。

治則:疏肝解鬱,理氣行滯。

選穴:肝俞、太沖。可採用正坐疏肋解鬱法,推摩脅利氣法,配用捏拿曆溝鎮痛法。

 

基本手法:

1、揉搓腎區溫宮法:患者正坐,醫者用兩手掌根輕揉雙腎區,單手小魚際肌搓擦命門。

 

2、按壓雙關安胎法:醫者雙拇指同取兩側內關穴1到2分鐘,亦可取雙勞宮。

 

3、捏拿曆溝鎮痛法患者正坐,醫者用單手多指分別輕那雙下肢脛骨內緣1到2分鐘,中指正對曆溝穴。

 

4、推按股內行氣法:患者仰臥,曲膝外展,醫者單手掌上行輕推曲泉至陰廉一段;分別按壓曲泉,陰包,陰廉等穴。兩側均做。

 

5、推摩胸脅利氣法:醫者單掌在胸脅部作大幅度摩法;亦可沿任脈路綫單掌下推胸骨前面。

 

6、正坐疏肋解鬱法:患者正坐,醫者位於其後,用兩手多指自後向前沿肋間隙分推,位置自上而下挪動,並取肝俞穴。


 

妊娠小便不利

妊娠期間,小便不痛,甚至小腹急疼痛,心煩不得臥,稱為「妊娠小便不利。」古名「轉胞」或「胞轉」。

病因病理:本病的原因,主要是胎氣下墮,壓迫膀胱,以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溺不得出。臨床上有氣虛、腎虛之分。

 

1、氣虛:素體虛弱,中氣不足,妊娠後期胎兒逐漸長大,氣虛無力舉胎,胎重下墜,壓迫膀胱,溺不得出。

 

2、腎虛:素體腎氣不足,胞系於腎,孕後腎氣愈虛,系胞無力,胎壓膀胱;或腎虛不能溫煦膀胱化氣行水,故小便難。

 

辯證論治:

1、氣虛:

主證:妊娠期小便不通,或頻數量少,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寧,面色光白,精神疲倦,頭重眩暈,短氣懶言,大便不爽,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緩等。

治則:補氣、升陷、舉胎。

選穴:水泉、百會、肩井、孔最。可重用揉拿肩井升陷法,揉壓百會升陽法,配用揉壓陽池扶陽法,掐推水泉行水法。

 

2、腎虛:

主證:妊娠小便頻數不暢,繼則閉而不通,小腹脹滿而痛,坐臥不寧,畏寒肢冷,藥腿酸軟,舌質淡,苔薄潤,脈沉滑無力。

治則:溫腎扶陽,化氣行水。

選穴:命門、腎俞、水泉、陽池。可重用搓擦命門溫腎法,揉壓陽池扶陽法,配用指推水泉行水法。

 

基本手法:

1、揉拿肩井升陷法:患者正坐,用兩手多指揉拿雙肩上肌群;同時握那雙肩井一分鐘;雙拇指同按雙孔最。

 

2、揉壓百會升陽法:患者正坐,用單拇指揉壓百會穴一分鐘左右。

 

3、搓擦命門溫腎法:患者正座,醫者用單手小魚際肌橫搓命門穴區。雙拇指對擦、對按兩腎俞。

 

4、揉壓陽池扶陽法:用單拇指揉壓左陽池也可左右輕撥。

 

5、指推水泉行水法:患者仰臥,屈膝外展,用一指禪法推水泉穴1到2分鐘,兩側均作。

 

妊娠腫脹

妊娠後,面目肢體發生腫脹者,稱為妊娠腫脹。因腫脹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古人又有「子滿」、「子氣」、「子腫」、「皺腳」、「脆腳」等名稱。本節僅就「子滿」、「子腫」進行討論。如在妊娠七八個月以後,只有腳部浮腫,無其他不適者,為妊娠晚期常有現象,可不必治療,產後自消。

 

病因病理:

本病產生的機理,主要是脾腎陽虛所致。多因素體陽虛,妊娠期間陰血聚以養胎,有礙腎陽溫化,脾陽失運,以致水溫泛濫,而為水腫。此外,胎氣壅塞,氣機阻滯,水溫不化,也能造成腫脹。故臨床常見的脾虛、腎虛、氣滯等。

 

1、脾虛:孕婦脾虛氣素虛,或過食生冷,內傷脾陽,脾虛轉輸失職,不能制水,水濕逗留,溢於四末則為肢腫。水停胞中,則為胎水腫滿。

 

2、腎虛:素體腎虛,孕後陰血聚下,有礙腎陽敷布,不能化氣行水。且腎為胃之關,腎陽不布,則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水逐泛溢而為腫。

 

3、氣滯:素多憂鬱,氣機不暢,當妊娠四個月以後,胎體漸長,有礙氣機升降,逐致氣滯腫脹。

 

辯證論治:

本病辯證,重在分清水腫與氣腫。因於水者,大多皮薄色白而光亮,按之凹陷不起;因於氣者,大多皮厚而色不變,隨按隨起。

 

1、脾虛:

主證:妊娠數月,面目四肢浮腫,或遍及全身,膚色淡黃或光白,皮薄而光亮。胸悶氣短,懶於言語,口淡無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質胖嫩,苔薄白或薄膩,邊有齒痕,脈緩滑無力。

治則:健脾行水。

選穴:脾俞、公孫、太白、手三裏、足三裏、複留。可重用揉拿四肢活絡法,推按足弓健脾法,指推複留性水法。

 

2、腎虛:

主證:孕後數月,面浮肢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心悸氣短,下肢逆冷,腰酸無力,舌淡苔白潤,脈沉細。

治則:化氣行水。

選穴:腎俞、命門、三陰交、手三裏、足三裏、複留。可重用揉拿四肢活絡法,搓擦命門溫腎法,指推複留行水法。

 

3、氣滯:

主證:妊娠三四個月後,先由腳腫,漸及於腿,皮色不變,按之即起,頭暈脹痛,胸悶脅脹,食少,苔薄膩,脈弦滑。

治則:理氣行滯,健脾行水。

選穴:肝俞、膈俞、手三裏、足三裏、複留。可重用揉拿四肢活絡法,推摩胸脅益肝法,指推複留行水法,配用推按足弓健脾法。

 

基本手法:

1、揉拿四滯活絡法:患者仰臥,醫者雙手多指分別揉拿兩上肢和大腿前面肌群;雙拇指或小魚際肌同揉小腿前外側,按壓手三裏,足三裏及其它部位穴位。

 

2、推按足弓健脾法:見第一節惡阻基本手法第四法。

 

3、推抹胸脅益肝法:見第一節惡阻基本手法第六法。

 

4、搓擦命門溫腎法:見第五節妊娠小便不通基本手法(3)。

 

5、指推複留行水法:患者仰臥,屈膝外展,用一指彈推複留穴1到2分鐘,左右均作。

 

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