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06章 第09節 髕骨脫位(脫臼).gif

    髕骨是典型的籽骨,位於股四頭肌肌腱內,其上緣厚,名為髕底,尖端向下,名為髕尖。造成髕骨脫位(脫臼)的原因除直接暴力外,常常有膝關節本身結構異常的因素。髕骨脫位(脫臼)根據移位元的方向可分為外側、內側及向下脫位(脫臼),臨床上以外側脫位(脫臼)為主,根據移位元的程度,有完全或不完全脫位(脫臼)之分。髕骨離開原位緊靠於髁上平面之上方,叫做全脫位(脫臼),緊靠於髁上,則為不全脫位(脫臼)

 

一、病因病機:

    1、外傷性脫位(脫臼)

    一般在屈膝位時,來自側方的暴力所引起的脫位(脫臼),對側的韌帶和關節囊多被撕裂由於這種撕裂較難癒合,從而導致習慣性脫位(脫臼)

 

    2、習慣性脫位(脫臼)

    多發生於青年女性,主要為外側脫位(脫臼),外傷為致病因素之一,但多有膝關節的結構不正常,如股骨外髁發育不良,滑車凹部變淺,髕骨關節面扁平,膝外翻畸形,股內側肌力弱,關節囊鬆弛等,均為造成習慣性脫位(脫臼)的因素。


二、辨證論治:

()辨證:

    髕骨新脫位(脫臼)均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腫脹,呈半屈位,股骨下端的外側或內側可觸及移位的髕骨,股四頭肌和髕腱被拉緊。X光片可明確診斷。

 

()論治:

    1、手法復位:

    新發生的外傷性脫位(脫臼),多易整復,一般不需麻醉。術者一手置於移位之髕骨處,另一手握住其踝部,先使傷肢稍屈曲,然後伸直傷腿,握髕骨之手乘機推髕骨使其回復原位。髕骨習慣性脫位(脫臼)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2、固定方法:

    用夾板繃帶包紮或石膏托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3~4周。


3、運動與活動:

    腫痛消退後,先開始趾踝關節活動,解除固定後逐漸鍛煉膝關節屈伸功能,注意不能過早負重,以防發生再脫位(脫臼)

 

4、藥物治療:

    早期應活血祛瘀,內服舒筋活血湯,外用消腫散或消瘀膏;中、後期以續筋壯骨為主,內服補腎壯筋湯或健步虎潛九,外用下肢損傷洗方熏洗。(張辰奕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