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明•周王、朱橚撰)西元1406年

 卷二:

 論鍼之名:

黃帝問?

岐伯曰:余聞九鍼﹝nine_needles﹞之名。上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傳于後代。

岐伯對曰:九鍼者﹝nine_needles﹞。

 一曰鑱鍼﹝chisel_needle﹞。

 二曰圓鍼﹝round_needle﹞。

 三曰鍉鍼﹝arrowhead_needle﹞。

 四曰鋒鍼﹝lance_needle﹞。

 五曰鈹鍼﹝sword_needle﹞。

 六曰員利鍼﹝rounded_sharp_needle﹞。

 七曰毫鍼﹝filiform_needle﹞。

 八曰長鍼﹝long_needle﹞。

 九曰大鍼﹝big_needle﹞﹝big_needle﹞。

 此是九鍼﹝nine_needles﹞之名。

九鍼﹝nine_needles﹞所應。

 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

 人之身形。亦應之也。鍼各有所宜。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四時。人聲應五音。

 人陰陽合氣應六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

 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九野。故一鍼皮。二鍼肉。三鍼脈。四鍼筋。五鍼骨。六鍼調陰陽。七鍼益精。八鍼除風。九鍼﹝nine_needles﹞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

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黃帝問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其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大小。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吟。敢問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

 二曰知養身。

 三曰知毒藥為真。

 四曰制砭石大小。

 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黃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

 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

 乃施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

 間不容瞬。手動若務。鍼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

 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

 不知其誰。伏如弩。起如發機。

黃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

 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meridian-Qi﹞以至。慎守勿失。淺深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今列孔穴圖經於後者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