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針灸大成》【諸家得失策】:

問:『人之一身,猶之天地,天地之氣,不能以恒順,而必待於範圍之功,人身之氣,不能以恒平,而必待於調攝之技。

 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藥與針灸不可缺一者也。然針灸之技,昔之專門者固各有方書,若《素問》、《針灸圖》、《千金方》、《外台秘要》,與夫補瀉灸刺諸法,以示來世矣。其果何者而為之原歟?

 亦豈無得失去取於其間歟?諸生以是名家者,請詳言之!』

對曰:『天地之道,陰陽而已矣。夫人之身,亦陰陽而已矣。

 陰陽者,造化之樞紐,人類之根抵也,惟陰陽得其理則氣和,氣和則形亦以之和矣。如其拂而戾焉,則贊助調攝之功,自不容已矣。

 否則,在造化不能為天地立心,而化工以之而息;在夫人不能為生民立命,而何以臻壽考無疆之休哉。此固聖人贊化育之一端也,而可以醫家者流而小之耶?

愚嘗觀之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是一元之氣,流行於天地之間,一合一辟,往來不窮,行而為陰陽,布而為五行,流而為四時,而萬物由之以化生,此則天地顯仁藏用之常,固無庸以贊助為也。

 然陰陽之理也,不能以無愆,而雨暘寒暑,不能以時若,則範圍之功,不能無待于聖人也。

故易曰:「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其所以人無夭劄,物無疵厲,而以之收立命之功矣。」

 然而吾人同得天地之理以為理,同得天地之氣以為氣,則其元氣流行於一身之間,無異於一元之氣流行於天地間也。

 夫何喜怒哀樂心思嗜欲之汩於中,寒暑風雨溫涼燥濕之侵於外,於是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脈者焉,有疾在腸胃者焉。然而疾在腸胃,非藥餌不能以濟;在血脈,非針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達,是針灸藥者,醫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夫何諸家之術惟以藥,而於針灸則並而棄之,斯何以保其元氣,以收聖人壽民之仁心哉?

 然是針與灸也,亦未易言也。孟子曰:

「離婁之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若古之方書,固離婁之規矩,師曠之六律也。故不溯其源,則無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窮其流,則何以知後世變法之弊。

 今以古之方書言之,有《素問》、《難經》焉,有《靈樞》、《銅人圖》焉,有《千金方》、有《外台秘要》焉,有《金蘭循經》、有《針灸雜集》焉。

 然《靈樞》之圖,或議其太繁而雜;于《金蘭循經》,或嫌其太簡而略;于《千金方》,或詆其不盡傷寒之數;于《外台秘要》,或議其為醫之蔽;

 於《針灸雜集》,或論其未盡針灸之妙,溯而言之,則惟素、難為最要。

 蓋素、難者,醫家之鼻祖,濟生之心法,垂之萬世而無弊者也。

 夫既由素、難以溯其源,又由諸家以窮其流,探脈絡,索榮衛,診表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涼之,寒則溫之,或通其氣血,或維其真元,以律天時,則春夏刺淺,秋冬刺深也。以襲水土則濕致高原,熱處風涼也。

 以取諸人,肥則刺深,瘠則刺淺也。

 又由是而施之以動搖進退,搓彈攝按之法,示之以喜怒憂懼,思勞醉飽之忌,窮之以井、滎、俞、經、合之源,究之以主客標本之道,迎隨開合之機。

 夫然後陰陽和,五氣順,榮衛固,脈絡綏,而凡腠理血脈,四體百骸,一氣流行,而無壅滯痿痹之患矣。

 不猶聖人之裁成輔相,而一元之氣,周流於天地之間乎!

 先儒曰:「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

 此固贊化育之極功也,而愚於醫之灸刺也亦云:』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