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therapeutic_exercise﹞:

運動療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_exercise﹞是為了緩解症狀或改善功能而進行全身或局部的運動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療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運動療法的分類:

運動療法可分別按運動方式,肌肉收縮的型式和治療作用可分為多種類型。

一、按運動方式分類

﹝一﹞被動運動﹝Passive_Exercise﹞

由外力作用於人體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動作稱被動運動﹝Passive_Exercise﹞。一般用於維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關節活動範圍、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

﹝二﹞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

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進行運動的方法稱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患者肌力在3級以上者,均可進行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單純的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一般不給予輔助、也不施加阻力,主要用於維持關節的活動範圍、進行增強肌力和持久力的訓練和增強肌肉之間的協調性的訓練。屬於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的尚有下列形式:

1.主動運動﹝Active_Exercise﹞:肌力達不到3級以上時,可由物理治療師﹝PT﹞,健側肢體或運動器械,幫助患者進行活動。

2.阻力運動﹝Resistive_Exercise﹞:在肌力達到3級以上時,為增強患者的肌力,可以進行阻力運動﹝Resistive_Exercise﹞鍛煉。這種運動對增強肌力和耐久力有效,但是應在醫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阻力運動﹝Resistive_Exercise﹞的方式有徒手抵抗和器械抵抗兩種形式。

二、按肌肉收縮的方式分類

﹝一﹞等長運動

等長運動時關節不發生活動,肌肉長度不變,等長阻力訓練﹝Isometricresistance_exercise;IRE﹞是增加肌力的最迅速的方法。經過大量的實驗和觀察,除按一般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原理進行的簡單訓練外﹝如下肢被石膏固定于伸直位時,讓患者經常主動收縮股四頭肌﹞,目前常用的還有短暫的等長最大收縮﹝Brief_Isometric_maximal_exercise,BIME﹞和短暫重複等長最大收縮﹝Brief_repetition_Isometric_maxlmal_exercise,BRIME﹞訓練,現將二者的實驗和臨床依據介紹如下:

1﹞短暫等長最大收縮訓練﹝EIME﹞:EIME是Rose及其同事提出的,他們企圖將Hettinger和Muller的研究結果用於臨床,他們要求受試者用股四頭肌提起能維持5秒的最大重量,維持期間即對受試者的股四頭肌,進行了只有5秒的短暫的等長最大收縮訓練,以後每天增加0.6kg。一直到肌力增加曲線進入平臺區為止。經過39~90天的訓練,發現肌力增長80~162%,用於患者時也得到相類似的結果。

為證明BIME是否比等線收縮﹝Delorme和PRE﹞的效果優越,另一些作者利用小魚際肌有訓練進行這對照觀察,結果如表3-2-1。

表3-2-1_BIME和PRE的效果比較

 

  實驗前肌力 實驗後肌力 平均增加
(gm) (gm) (%)
BIME 1020 2700 165
PRE 92 197 101

 

從表3-2-1可以看出BIME引起的肌力增加要比PRE明顯。

關於其原理,一些作者認為,維持5~6秒的最大負荷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期間,由於肌肉強烈收縮,進入肌內的血流近於被阻斷,此時肌內的能量主要依靠無氧酵解來維持,此時將產生一定數量的乳酸和H+。肌肉鬆弛後,由於局部pH值下降,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從而使肌組織獲得較多的營養,有利於肌力的增加。但在強烈收縮的時間上,認為不宜長於6~10秒,否則肌肉將因血流阻斷過長而受損。對於病肌,更應審慎,因而認為一般不宜長於5~6秒。

2﹞短暫重複等長最大收縮訓練﹝BRIME﹞

BRIME是Liberson等人提出的,BRIME與BIME的不同點,在於不是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一次,而是每於重複收縮6~20次,每次持續5~6秒,每次間隔至少20秒。實驗證明:這種方法的效果優於BIME的,其情況如表3-2-2。

表3-2-2_BRIME和BIME的效果比較

 

實驗前肌力(gm) 9周後 12周後
肌力(gm) 平均增加(%) 肌力(gm) 平均增(%)
BRIME 860 2360 174 2606 203
BIME 1020 2700 165 2760 70

 

從表可以看出:訓練9周時,二者判別尚不明顯,但到12周後,差別即很顯著。臨床也證實了BRIME的效果。

至於BRIME效果較好的原因,一些作者認為是①由於肌力與肌電積分圖之間存在有線性關係,實驗證明PRE時肌電積分圖幅度,只相當於BRIME時的25%,故認為BRIME效果較佳,是BRIME時肌肉的神經支配程度和肌肉的啟動程度比其他方法高的緣故;②肌肉在靜息長度下,比縮短時效率更高的事實,已被人們發現了有一世紀之久,而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正是肌肉在這種長度上的收縮,因而效率較高;③BRIME中的重複收縮,符合增強肌力應遵從的原則中,訓練次數宜多的原則。

﹝二﹞等張運動

等張運動是運動時肌肉縮短,關節角度發生變化的訓練,例如屈肘關節舉啞鈴的動作,即為等張收縮﹝Isotonic_contraction﹞的運動,肌肉的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與等張收縮﹝Isotonic_contraction﹞不同,二者的區別和例子如表。

表3-2-3_等張與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的比較

 

  等張 等長
肌肉 明顯縮短 長度無明顯變化
肌肉的起止點 相互靠近 基本不動
收縮成分中的張力 不增加 增加
關節活動範圍 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手持啞鈴伸屈肘 站立上股四頭肌收縮使腿伸直維持站姿

 

漸進性抗阻訓練法﹝Progressive_resistanceexercise,PRE﹞是有效的等張法,該訓練法是根據大量實驗觀察結果提出來的,其特點有:

1﹞負荷量逐漸增加:在最大負荷量已經決定的情況下,訓練究竟從較少的量開始?還是從一開始就用最大的量以後再逐步減少?是兩種載然不同的訓練方法。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證實:從小量開始相當於訓練有個「熱身」過程,較為合理;反之,如一開始即用最大量,易於引起肌損傷,故PRE中,採用從小量開始的方法。

2﹞採用大負荷、少重複:訓練中常有小負荷、少重複的方法,實驗和觀察證明:小負荷、多重複的方法只能訓練能力;而大負荷、少重複的方法才能訓練肌力,因此在PRE中,採用大負荷、少重複的方法,此法的例如如下:

最大負荷有確定:是測定需訓練的肌或肌群通過規定範圍能起10次的最大重量﹝10_repetition_maximam,10RM﹞作為最大負荷。

漸進抗阻訓練:第一組訓練:採用50%的10RM的重量,以每分鐘10~15次的速度進行十次鍛煉;第二次訓練:採用75%的10RM的重量,以同這速度進行十次鍛煉;第三組:採用100%的10RM的重量,進行十次鍛煉。每次訓練之間可休息一分鐘,每日只進行一次。

由於需要抗阻收縮,故上述方法適用於有Ⅳ級肌力﹝即能抗阻力﹞的病肌。至於10RM的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每週需重測一次,重測後按新的10RM為標準計算。

表3-2-4_小魚際肌9周PRE的結果

 

分組 IRM# 10RM
實驗前 實驗後 平均增加 實驗前 實驗後 平均增加
gm gm % gm gm %
20~30歲組 106 241 130 92 197 101
31~40歲組 90 197 111 64 155 104

 

表中的IRM﹝1repetition_maximam﹞為受試者僅能通過規定活動範圍舉起一次的重量。從表中可以看出,訓練後10RM平均增加101~104%;IRM平均增加110~130%。

在實際中,病肌的肌力常達不到Ⅳ級,此時可按下法進行訓練:利用滑車重錘裝置減少肢體的自重,讓肢體在減重狀態下開始訓練。

最小減重量﹝10repetition_minimam,10RMn﹞確定10RMn是利用滑車重錘裝置給肢體減重後,肌肉恰能通過規定範圍順利進行10次運動時所加重錘的重量。

訓練進行方法:第一組訓練:加在重錘側的重量為10RM的2倍,即使肌肉在負擔更輕的情況下,以每分鐘10~15次的速度進行10次鍛煉;第二組訓練:加在重錘側的重量為10RMn的1.5倍,肌肉即在此前負擔較重的情況下,進行10次鍛煉;第三組:回在重錘側的重量恰為1個10RMn,肌肉又在此第二組訓練負擔更重的情況下。進行10次訓練。訓練間的休息。每週重新測10RMn的情況,與前相仿。

﹝三﹞等動運動:

又稱等速訓練﹝Isokinetic_exercise﹞是借助特定的儀器,確立一喧的收縮速度後,使肌肉進行收縮,儀器內部的自動機構保證肌肉收縮力越大時,阻力也越大;收縮力下降時阻力也減小,從而保證在收縮過程中速度恒定,故譯為等速收縮。另外,又因肌肉收縮時,阻力變化與阻力成正比,使肌肉運動在活動範圍的每一點上,都得到與之相適應的阻力,故又譯為等動收縮。

等速收縮不借助特定儀器則無法進行,Cybex等曾專門設計了著名的儀器,以供測量和訓練之用,實驗和臨床證明:等速訓練有獨特的優點:

1﹞可同時刺激所有的肌纖維:肌肉中有三型肌纖維,實驗證明:等張收縮﹝Isotonic_contraction﹞只能訓練肌中的Ⅰ型慢速纖維;等長收縮﹝Isometric_contraction﹞也只能訓練肌中的Ⅰ和Ⅱa兩型纖維,而等速收縮卻能同時訓練肌中的Ⅰ、Ⅱa和Ⅱb三種纖維,因而可以最全面地鍛煉肌肉。

2﹞由於角速度恒定,可使肌纖維的收縮務和張力在收縮期間保持平衡,既可防止肌肉損傷,又可較好地發展肌力。

3﹞可促進運動單位的同步收縮。

4﹞由於在關節活動範圍的每一點上,都能向肌內提供合適的阻力,始終使肌肉保持合適的張力狀態,從而使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

5﹞準確、有效、安全。

三、按神經生理學治療系統分類

傳統的運動療法多適用于骨科和周圍神經損傷的病人,為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後的運動功能障礙,從20世紀初期開始,不少治療學家研究這種方法,由於其理論基礎相當主要的部分為神經生理學,故稱這類療法為神經生理學療法﹝neurophysiological_therapy,NPT﹞。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