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疔瘡腫:

夫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者是也。

 古方論之,凡有十種,華元化載之五色疔,《方》說疔瘡有十三種,以至《外台秘要》神巧萬全,其論頗同,然皆不離于氣客於經絡五臟,內蘊毒熱,初生一頭凹腫痛,青、黃、赤、黑無複定色,便令煩躁悶亂,或憎寒頭痛,或嘔吐心逆,以鍼刺瘡,不痛無血,是其候也。

 其候本因甘肥過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蓄結,遂生疔瘡。

 《內經》曰:膏粱之實,足生疔瘡,此之謂也。

 其治之法,急於艾炷灸之,若不覺痛者,鍼疔四邊,皆令血出,以回瘡錠子,從鍼孔之,上用膏藥貼之,仍服五香連翹湯、漏蘆湯等疏下之為效;若或鍼之不痛無血者,以猛火燒錢鍼通赤,於瘡上烙之,令如焦炭,取痛為效,亦前鋌子,用膏藥貼之,經一、二日膿潰根出,服托裏湯散,根據常療之,以取平復。

 如鍼不痛,其人眼黑,或見火光者,不可治也,此邪毒之氣,入臟腑故也。

 《養生方》云:人汗入食肉,食之則生疔瘡,不可不慎也!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