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服藥法 八:

 凡癰疽服藥,宜照顧脾胃為主,不得已而用清涼;但期中病,切勿過劑。

 大法初起時,設有挾風寒者,宜先用芎芷香蘇散一劑以散之。

 散後而腫未消,隨用銀花甘草以和解之。

 若腫勢痛,大便閉結,內熱極盛者,則用衛生湯加大黃以疏利之。

 若病勢雖盛而元氣漸虛者,則清藥中須兼托補之劑,透膿散主之。

 若膿水已潰,必須托補元氣為主,參芪內托散主之。

 如或元氣虛寒,則補托藥中須用辛熱以佐之。

 脾虛者,理中湯、參苓白術散。

 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胃經受寒,飲食停滯者,藿香正氣散。

 氣血兩虛者,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鹿茸輩。

 間亦有虛而挾熱者,即于前方中去附子、薑、桂,加麥冬、銀花、丹皮等藥以收功。

 是又不可不知也。

 大抵有陽毒,有陰毒,有半陰半陽,宜細辨之。

 陽毒者,瘡勢紅腫,瘡頂尖聳,根腳不散,飲食如常,口渴便結,五心煩熱,脈洪數。

 陰毒者,瘡勢灰白,平塌頑麻,少痛,根腳走散,食少便溏,手足厥冷,口鼻氣冷,脈沉遲。

 半陰半陽者,瘡腫雖紅,不甚尖聳,飲食差減,大便不結,寒熱往來,微渴喜熱,脈虛軟。

 此三者必須細辨,俾用藥寒溫得宜,方為合法。

 治陽者,清涼解毒。治陰者,溫中回陽。

 半陰半陽之治,清不傷胃,溫不助邪,如斯而已矣。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