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hip_joint﹞

【疾病科屬】:骨傷科

【疾病概述】:

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hip_joint﹞是指股骨頭與髖臼構成的關節發生移位,是下肢最常見的脫位之一,多見於青壯年男性。根據脫位後股骨頭移位元的情況,可分成前脫位、後脫位和中心性脫位三種,臨床上以後脫位為多見。

【診斷要點】:

1、有明確外傷史。

2、傷後即不能行走,髖部腫脹、疼痛。

3、局部壓痛明顯,有彈性固定。

4、後脫位則患肢呈內收﹝adduction﹞、屈曲、縮短畸形,患側臀部膨隆,股骨大轉子﹝Trochanter_major﹞上移凸出,臀部可觸及股骨頭,粘膝徵陽性(傷側膝部靠在對側大腿上)。

5、前脫位則患肢增長,呈外展﹝protraction﹞、外旋﹝external_rotation﹞、屈曲畸形,腹股溝﹝inguen﹞處可觸及股骨頭,粘膝徵陰性。

6、中心性脫位則患肢縮短,股骨大轉子﹝Trochanter_major﹞內移。

7、髖關節X-ray 可明確脫位的類型、移位元的情況及有無合併骨折。

【辨證分析】:

1、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hip_joint﹞多由強大的間接暴力引起,如車禍、塌方、墮墜等。

當髖關節處於屈曲內收﹝adduction﹞是時,股骨頭頂於髖臼的後上側並使關節囊緊張,若暴力沿股骨幹縱軸衝擊髖關節,股骨頸被臼前內緣擋住,形成槓桿的支點,可使股骨頭衝破後關節囊,造成後脫位,有時還可合併髖臼後緣骨折、股骨頭骨折。髖關節因外力強度外展﹝protraction﹞、外旋﹝external_rotation﹞時,大轉子頂端與髖臼上緣相接觸,股骨頭因受槓桿作用,突破關節囊的前下方,而造成前脫位。當強大的暴力沿股骨縱軸向上傳導,股骨頭撞擊髖臼底部,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連同髖臼骨折片一齊向盆腔內移位,造成中心性脫位。

2、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hip_joint﹞時,由於樞機錯努,筋傷骨移,絡脈受損,血離經脈,瘀積不散,經絡受阻,氣血之道不得通暢,故初期證屬氣滯血瘀。

【辨證論治】:

【整復方法】:

1、髖關節後脫位!

 ㄅ、屈髖拔伸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脊固定骨盆。術者騎跨於屈髖屈膝各90°的患肢上,用前臂、肘窩部套傷肢膕窩部,徐徐拔伸,在向上牽位的同時,稍將患肢旋轉,促使股骨頭滑入髖臼,感到入臼聲後,再將患肢伸直﹝extension﹞。

 ㄆ、迴旋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脊固定骨盆。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窩提拉共膕窩部,向上提拉,將髖關節內收﹝adduction﹞、內旋﹝Pronation﹞、極度屈曲,然後外展﹝protraction﹞、外旋﹝external_rotation﹞、伸直﹝extension﹞。在此過程,聽到入臼聲時,復位即告成功。

2、髖關節前脫位:

 ㄅ、屈髖拔伸法:患者仰臥,一助手以兩手按壓髂脊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住患肢小腿並屈曲其膝關節,在髖外展﹝protraction﹞、外旋﹝external_rotation﹞位徐徐向上拔伸牽位引至屈髖90°位。與此同時,術者用雙手環抱大腿根部,將大腿根部向後外方板位,股骨頭即可納入髖臼。

 ㄆ、反迴旋法:其操作步驟與後脫位相反,先將髖關節外展﹝protraction﹞、外旋﹝external_rotation﹞,然後屈髖、屈膝,再內收﹝adduction﹞、內旋﹝Pronation﹞,最後伸﹝extension﹞直患肢。

3、中心性脫位:

拔伸扳拉法:患者仰臥,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輕輕旋轉,使足中立、髖外展﹝protraction﹞30°,另一助手雙手把住兩側腋窩,相對拔伸牽拉。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推髖骨部,一手抓住繞過患側大腿根部之布帶,向外拔拉,即可將內移之股骨頭拉出,觸摸大轉子與健側比較,兩側對稱,雙下肢等長,即已復位。也可採用股骨髁上持續牽引,移位的骨碎片可能與脫位的骨頭一併復位。

【固定方法】

一般可採用下肢皮膚牽拉制動。髖關節後脫位,應維持髖部在輕度外展﹝protraction﹞、伸直﹝extension﹞、中立位3~4周。合併髖臼上緣骨折者,在復位後骨折片多隨之復位,固定時間應延長至6周。髖關節前脫位則維持在內收﹝adduction﹞、內旋﹝Pronation﹞、伸直位,避免患肢外展﹝protraction﹞。髖關節中心性脫位的持續牽引時間為6~8周。

【藥物治療】:

1、初期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ㄅ、主方:肢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外用方:消瘀膏(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

→→處方:大黃1份,黃柏6份,梔子2份,木瓜4份,蒲公英4份,薑黃4份。共為細末,用水、蜜糖各半,調敷患處。

2、中期

【治法】:和營續損,舒筋活絡。

 ㄅ、主方: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生地黃12克,芍藥9克,川芎6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紅花5克,當歸9克,續斷9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外用方:紫荊皮散(五肯堂《證治準繩》)

→→處方:紫荊皮、南昌、半夏、黃柏、草烏、川烏頭、當歸、川芎、烏藥、補骨脂、白芷、劉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份。共研細末,飴糖調敷患處。

3、後期

【治法】: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ㄅ、主方:舒筋湯(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加減;

→→處方:當歸12克,陳皮9克,羌活9克,骨碎補9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9克,桑寄生15克,木瓜9克,黃芪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藥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

共為細末,裝入小布袋內,煎水熏洗患處。

【運動訓練﹝Exercise_training﹞】:

在牽引期間應進行股四頭肌﹝quadriceps_femoris﹞及踝關節功能訓練。解除牽引後,可扶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地行走,3個月後逐步負重訓練,以減少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和創傷性關節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