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股內收肌損傷

【解剖】:

股內收肌群位於大腿內側部,由股薄肌﹝slender_m._gracile_m.﹞、長收肌﹝long_adductor_m.﹞、恥骨肌﹝pectineal_m.﹞、短收肌﹝short_adductor_m.﹞和大收肌﹝great_adductor_m.﹞組成。

※其中股薄肌﹝slender_m._gracile_m.﹞是位於大腿最內側的帶形肌肉,它起於恥骨下支﹝inferior_ramus_of_pubis﹞前面下分,以扁腱止於脛骨粗隆﹝Tibia_tuberosity﹞內下方的骨面,有內收股、屈膝的作用,但缺少此肌對大腿的運動並無影響;

※長收肌﹝long_adductor_m.﹞,為長三角形扁肌,位於恥骨肌﹝pectineal_m.﹞的內下方,是股三角的內界,它以圓腱起於恥骨體前面,肌束斜向下外後,並擴展移行為腱,止於股骨粗線內側唇中1/3,有內收、屈並內旋股的功能;

※恥骨肌﹝pectineal_m.﹞在長收肌﹝long_adductor_m.﹞之上,起於恥骨梳﹝pecten_of_pubis﹞及恥骨上支﹝superior_ramus_of_pubis﹞,肌束斜向外下,繞過股骨頸向後,止於股骨的恥骨肌﹝pectineal_m.﹞線,有屈、內收股的作用;

※短收肌﹝short_adductor_m.﹞位於恥骨肌﹝pectineal_m.﹞與長收肌﹝long_adductor_m.﹞後方,起於恥骨體及其下支的前面,肌束斜向外下,止於股骨粗線內側唇的上1/3,有內收、屈並內旋股的作用;

※大收肌﹝great_adductor_m.﹞位於內收肌群的最後側,體積最大,起於恥骨下支﹝inferior_ramus_of_pubis﹞與坐骨、坐骨結節﹝Ischial_tuberosity﹞。

※大收肌﹝great_adductor_m.﹞起自坐骨結節﹝Ischial_tuberosity﹞的部分,垂直下行,起自坐骨支與恥骨支的部分,上分肌束橫行向外,以下的肌束逐漸向下傾斜,兩部合併,止於股骨粗線內側唇全長,起自坐骨結節﹝Ischial_tuberosity﹞的部分,以圓腱止於股骨內側髁的收肌結節。

※大收肌﹝great_adductor_m.﹞坐骨部分有伸及內收已外展大腿的作用,其餘部分有內收及內旋股的作用。

【病因病理】:

股內收肌急性損傷多因間接外力牽拉傷如劈腿、跨欄或直接外力挫傷,使內收肌纖維痙攣、挫傷或撕裂,肌肉出血、水腫、滲出,內收肌保護性緊張或痙攣,刺激閉孔神經,引起大腿內側疼痛及下肢活動受限。

股內收肌慢性損傷者多因經常彎腰、蹲、坐位工作,使該肌處於短縮狀態,肌力平衡受到破壞,或因長期用力內收大腿,引起內收肌的慢性勞損,導致慢性無菌性炎症、粘連。

【診斷】:

 股內收肌損傷多有明確外傷史或積累性勞損史。臨床表現為大腿內側部尤其是靠近大腿根部疼痛,疼痛可向膝內側放射,甚者跛行,患肢不能用力踩地、固定于屈髖屈膝位。

查體見大腿內側腫脹,可觸及廣泛壓痛並以內收肌群在恥骨起點附近顯著,肌肉緊張、痙攣「4」字試驗、大腿抗阻力內收試驗可誘發或加重疼痛。

【治療】:

反阿是穴治療:股內收肌損傷其疼痛多位於大腿根部、股內收肌的起點附近,其反阿是穴位於大腿內側中段的肌腹上或位於損傷肌肉的止點附近;如疼痛位於股內收肌肌腹或止點附近,則應在股內收肌起點靠近恥骨附近尋找反阿是穴。指壓正確的反阿是穴時,疼痛會立即消失。

本病症狀輕者,使用反阿是穴點揉或毫針針刺可一次痊癒,頑固或嚴重者,常於治療後不久復發。

推拿時注意在反阿是穴上治療的同時,必須做整個股內收肌群的充分放鬆,必要時選做腰部肌肉、髂腰肌﹝iliopsoas_m.﹞、股四頭肌﹝quadriceps_m._of_thigh﹞、闊筋膜張肌﹝tensor_m._of_broad_fascia﹞(含髂脛束﹝Iliotibial_tract﹞)半腱肌﹝Semitemdinosus_m.﹞、半膜肌﹝Semimenbranosus_m.﹞的放鬆。

本病如遷延日久或因外感風寒濕邪所致,常伴有局部畏冷、喜溫喜按,可使用火針在反阿是穴或局部正反穴點刺治療,由於這裏附近有股動靜脈、大隱靜脈,是極為重要的器官,在使用火針點刺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刺入深度,以免損傷動、靜脈。亦可輔用熱敷、藥熨。還可選用腎俞、命門、關元等穴配合使用。

封閉療法:對於本病病情頑固或較嚴重,局部壓痛明顯者術後留觀15分鐘以防藥物反應。

針刀治療:局部消毒後,將針刀刀口線平行於肌纖維刺入反阿是穴或正反穴內,做縱向的鬆解2~3次後出針。術畢以創可貼粘貼針口。

傳統取穴:可選用血海、太沖、太白、三陰交、陰陵泉等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