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痘後癰:

 痘癰發於收靨之後,由毒氣留藏於經絡虛處,或關節動處,輕者止生結核腫癤,甚者頭項胸背盡皆流注,難醫。

 

 由實熱者,用赤芍、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上引升麻、葛根,下引檳榔、牛膝,更助以貝母、忍冬、瓜蔞、白芷,寒熱加芩、柏;散瘀加蘇木、紅花,便閉加大黃。

 

 氣血虛者,身涼不渴,慎用苦寒,反傷中氣,兼服保元湯為要,外用馬齒莧杵汁,猪脂、石蜜,共熬成膏塗之,或天麻子肉,搗松香末為膏貼之,膿者針之。潰者海巴兒摻之,乾用油調。

 

射干粘子湯:

 治痘疹後,癰疽瘡毒。

 鼠粘子(二錢)、射干、升麻、甘草(各五分);

 水一鐘,煎六分服。

 

 痘風瘡:

 痘風瘡,先則細瘡作癢,次沿成片,脂水浸淫,由痘後遇風所致。

 宜麥餞散搽之,兼避風戒口,甚者搔癢浸淫,肌無完膚,而成痘癩。

 急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苦參丸清熱解毒,二方合而服之,外塗滅瘢救苦散。

 

麥餞散:

 小麥一合,炒枯黃色,乘熱入缽內,和硫黃(四錢)、白砒(一錢)為末,攪勻待冷,加煙膠(八錢)、川椒(三錢)、枯礬(二錢);

 共末,和勻,先用蔥湯洗淨,麻油調搽,油紙蓋孔,三日一換,三次癒。

 

苦參丸:

 苦參(一兩)、白蒺藜、胡麻、牛蒡子(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為末,酒糊為丸,竹葉湯送下。

 

滅瘢救苦散:

 密陀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

 右為末,濕則乾摻,乾用白蜜調敷。

 

痘後疳蝕瘡: 

 毒壅肌肉,內透筋骨,外連皮膚,時痛出血,日久不瘥。

 宜十全大補湯搽綿繭散。

 綿繭散。

 

 痘後便膿:

 痘後便膿熱毒入於大腸也。

 宜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或黃連解毒湯加生地。

 右痘症自有專科,因其形有外科之名,又似屬外科也,採錄數條,以備參考云爾。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