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此皆小症,不可紊亂於大毒之內,故另分之。

 

 無名腫毒:

 無名腫毒者,以其隨處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風邪寒熱客於經絡之所致。

 但其

  因風邪內作者,則無頭無根,

  因氣血相摶者,則有頭有根,

  因風寒而成者,則腫堅而色白,

  因熱毒而成者,則腫而色赤,

  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裏症者下之,

  外兼敷貼等藥,

 總不外乎首卷腫瘍之例,並宜參考灸曲池穴其效(穴見首卷灸門)。

 

漏蘆湯:

 治癰疽疔腫,不問陰陽初起者,及初潰紅腫尚未消盡者,並濕爛疥瘡等毒。

 漏蘆(一錢五分)、紫花地丁、荊芥、當歸、連翹、薄荷、白芷、升麻(各一錢)、麻黃(三錢)、大黃(二錢)、生甘草(四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溫服,蓋衣取微汗,渣再煎溫服,次日,麻黃用二錢,大黃用錢半,甘草用六分,溫服,第三日則麻黃、大黃、甘草,各用一錢溫服,如其紅腫尚未消盡,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無不癒者,是方也,如不欲汗,則麻黃少用,溫服之,如大便不實及不欲下者,則少用大黃,不用亦可,隨病上下,在食前養後服。如便毒,服利藥,正氣傷,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飛騰神駿膏:

 治癰疽腫毒,瘰鼠瘡。

 麻黃(去節淨用一斤)、杏仁(泡去皮尖砂內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濁腳)、防風(去蘆四兩)、地骨皮(去骨四兩)、甘草(四兩)、燈草(一大把)、黑鉛(一塊)、木鱉子肉(十四箇)、頭髮(一大團洗淨);

 共入大銅鍋內,入水二桶,炭火煎,減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絹瀘淨,并一處,復將燈草、頭髮、黑鉛、同汁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內,香甜,久貯不壞,每服三錢,熱酒調服,隨飲至醉為度,蓋臥出汗,避風一日,次日食猪蹄補之。此方於初起時,及將潰時,服之神驗。

 

軍門立效散:

 治癰疽諸毒,對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錢炒熱入)、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天花粉(三錢)、甘草節(一寸長九箇)、川椒(三十粒);

 黃酒二鐘,煎一鐘,溫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己潰者不宜服。

 

 一用:皂刺(三錢)、乳香(七分)、花粉(一兩)、甘草節(二錢);

 炒製如法,酒煎服,治紅腫痛便秘者,甚捷。

 

壺公妙劑散:

 一切諸毒乳癰便毒筋骨疼痛不問新久悉皆神驗。

穿山甲(炒)、胡盧巴、槐花、黑丑(頭末)、當歸(等分);

 為末每服五錢用溫酒調成塊挑入口內隨用溫酒送下隨飲幾杯以助藥力

 

榮衛返魂湯:

 赤芍木通白芷何首烏枳殼烏藥當歸(各一錢)小茴香(五分)甘草(三分);

 水一鐘,酒一鐘,煎八分,溫服。

 初起堅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黃、獨活、蔥頭,水煎熱服出汗。

 胃寒生痰者加半夏。

 鬱熱生痰者加桔梗久不癒。

 食少色痿者涼藥太過也去木通加當歸倍加陳皮、濃樸。甚者再加白豆蔻。

 肺癰腸癰內癰等症,倍加忍冬藤,此藤治內癰之良藥也,補加大附子,利用酒大黃。

 隧痰失道,陽少陰多者,加升麻以除其寒。

 久潰無膿,時流薄血,壞肉如絮,肉如突者宜之,外用枯礬、朴硝末,滲之

 忌用:刀針蝕藥。

 老弱者,患于上部去木通,恐導虛下元,氣血盛者減當歸,多能生血,恐再結不已,泄瀉者先服蠟礬丸,米湯下,瀉止再服。腰痛經年不癒者,加萆薢、玄胡索。腳氣,加檳榔、木瓜、川山甲。熱痰咳嗽,加紫蘇。疝氣嘔逆,加木香。

 此藥救壞症,活死肌弭患於未萌之前,拔毒於既癒之後,扶本而不傷元氣,更不分經絡,但漫腫堅硬不紅不痛者,用之悉驗。

 

托裏溫經湯:

 治寒覆皮毛,鬱遏經絡,熱伏榮中,不得伸越,聚毒腫痛,惡寒發熱,或相引肢體疼痛者。

 麻黃、防風、蒼朮、白芷、升麻、葛根、人參、當歸、白芍、甘草、再服去麻黃、防風,加牛蒡子、連翹。

 麻黃苦溫,防風辛溫,發散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專陽明解肌者也,血留則痛,歸、芷辛溫,破血散滯,濕盛則腫,蒼朮苦溫,瀉腠裏之邪,參、草甘溫,白芍酸寒,調中托裏,水煎熱服,蓋臥之,使陽氣伸而汗出,其腫自消,去麻、防,加蒡、翹,其痛自止。

 

 


 

加減瓜蔞散:

 治內癰腦疽背腋諸毒,瘰便毒,乳疽乳岩等症,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潰。

 大瓜蔞(一箇子多者佳少者用二箇杵爛)、當歸(三錢)、沒藥(二錢)、乳香(一錢)、甘草(三錢)、金銀花(五錢)、生薑(五錢);

 用無灰酒二碗,煎一碗服。將潰者,加皂角刺五錢。乳癰腦疽,加蒲公英、土貝母各五錢,潰後用參、補之。

 

滌風散:

 熨風腫痛疼。

 羌活、防風、白芷、吳萸、細辛、官桂、芫花、當歸、芍藥(各五錢);

 為粗末,赤皮蔥連鬚切碎(半斤),用釅醋拌勻,炒熱帛包,於瘡上熨之,稍冷易之,以痛止為率。

 

移險散:

 南星、白芨、草烏、黃柏(各二兩)、文蛤(炒一兩);

 為末,調如糊,隨血圍匝如牆壁,可移險處就不險處。

 

 南星、白芨、白蘞、白芷、貝母(等分);

 水調、此藥敷前圍藥之內、提起內毒、制之有理。

 

葫蘆化毒丹:

 治一切腫毒熱癤。

 大黃、黃柏、遠志(等分);

 為末,用猪膽汁和成錠雄黃為衣,陰乾,用時以米醋磨如墨,以鵝翎蘸藥,頻塗患處。

 

醒肌膏:

 治腫毒惡瘡,及風氣腫疼,鶴膝風,冷濕痛腰痛腳氣痛,婦人產後受風,經絡冷痛。

 廣膠(四兩,用薑取汁各一碗浸膠過宿文火煎膠化入)、硫黃(末一兩)、草烏(末一兩)、粉(一兩)、薑粉(一兩)、煎成膏,再加蟾酥(一錢)、麝香(四分)、乳香(二錢)、沒藥(二錢);

 各末和勻,頓滾水內,刷絹帛上貼之,以熱鞋底熨之,俟痛止,變麻木,則死肌活矣。一刷皮紙上,用隨大小剪貼熨之。

 宜與首卷牛膠蒸法參考。

 

取薑粉法:

 薑各枚汁三二碗,薄鋪磁器內,晒乾成粉。

 

滲雪膏:

 治一切風熱攻注頭面,四肢腫痛。

 朴硝二升,於臘月中入新瓦罐內,沖熱水令滿,攪勻,掛簷下,俟硝滲出罐外,陸續收之,用人乳調敷。

 

瑞龍膏:

 敷一切腫毒,對口乳癰,便毒紅腫痛者,不問未成已成,悉驗。

 鮮鯽魚(大者一尾)、鮮山藥(如魚長一條去皮);

 先將魚入石臼內杵爛,次入山藥,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勻攤敷腫處,綿紙蓋之,黃酒潤之。凡腫毒已成者,如純陽症,則孔以蜂窠,用貝葉膏貼之,日換七八次,善能止痛呼膿,生肌完口,更無粘連之苦,半陽半陰症者,則漫腫無頭,微紅微熱,用紺珠膏貼周圍腫處,中留頂,塗玄珠膏,再以黑膏蓋之,則餘腫自消,膿從孔出,內服托裏之劑,純陰症者,內服辛熱大補之劑,外用神妙拔根方,以疏其毒(已上諸方俱見首卷)。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