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推拿按摩「三五七九」推拿按摩術

 「三五七九」推拿按摩術源於古代「五運八卦按摩派」,五運八卦按摩派迄今未見於文字,有一套獨特的理、法、方、技系統,證之臨床,療效肯定,有提綱挈領、以簡馭繁之妙,現將「五運」部分基礎方之一的「三五七九方」介紹於下:

 

一、處方組成與施術要點:

 患者寬衣松帶俯臥於床,術者立於一側。

 

(一)、理順夾脊:術者一手食、中二指置於大椎穴兩側,另手食、中二指重疊加強之。沉緩地理順至腰俞穴兩側。重複3~5次。

 

(二)、分腰封腰:兩手拇指自大椎穴起,沿肩胛骨內緣分抹至腋後線處。逐次向下,至肩胛骨以下,沿肋間隙分抹,此為「分腰」。分抹至腎俞穴時,兩拇指同時向內下方用力,施以按法,此稱「封腰」。重複3~5次。

 

(三)、泛揉太陽:從大抒穴至白環俞水準,沿足太陽經,自上而下施以掌根揉法。

 

(四)、擐通溫散:在上述經線上,自上而下施以擐法。

 

(五)、指揉尋分:從大椎至腰俞水準的督脈、華佗夾脊、太陽經、少陽經共九條線上,自上而下分別施以指揉法。並以背俞穴為重點,仔細尋找筋結、條索或陽性反應點。結合四診,判斷疾病的表裏虛實,屬陰屬陽。據此決定手法的具體運用及配穴的選擇。遇筋結、條索,則用理筋、分筋法治之。

 

(六)、震散解鬱:在上述區域,沿經絡自上而下施以小震法。術者一手掌心向下平放於患者體表,另手握松拳捶擊平放手的指背部。提拳時平放手迅速抬起,使患者體表產生震動。此為小震法。要求輕重適宜、節奏分明。重點部位反復操作。

 

(七)、拍通內外:沿上述徑線,自上而下交替拍施以大震法。手指併攏成掌,掌心內凹,兩手交替拍擊,壓縮掌心空氣使軀體深層組織產生震動,稱為大震法。要求力量深透,節奏分明,患者無明濕疼痛。

 

(八)、推擦少陽:自腋下起,沿膽經用掌推法沉緩地推至風市穴。兩側同時或分別操作。每側21~36次。

 


 

 

(九)、推擦八髎:在八髎穴處施以推擦法。從上向下為瀉,從下向上為補,橫推擦為平補平瀉。一般作81次。

 

(十)、推導開合:用掌推法。先自大椎推至腰俞,再自大杼推至足跟。重複3~5次,此稱推導。重複分腰封腰3~5次,揉腎俞2分鐘,此稱開合。

 

 本方的命名源於一首入門口訣:

「三推兩點,五法震腰,七路出兵,九九玄黃」。

  「三推」:指推降,推擦,推導。

  「兩點」:指封腰與揉腎俞。

  「五法」:指泛揉、擐通、指揉、小震、大震五個治腰背疾患的方法。

  「震腰」:強調小、大震法的重要性,並以「鎮妖」的諧音,便於初學者記憶。

  「七路」:指督脈、膀胱經、膽經共七條施治的經脈。

  「九九」:

  第一個九字指七路之外尚有夾脊兩線;

  第二個九字指三推、兩點(兩側同時操作,為一步),五法共九個步驟。理順夾脊與推導大致相同,故不計。

  「玄黃」,《易經》曰:「天玄而地黃」。借指天地、陰陽,暗指本方主要作用是調理陰陽。

 三、五、七、九為陽數,本方施治於腰背,腰背為陽位,主要施治於陽經,主治陰陽失和而主要矛盾偏在陽分之疾,故名為「三五七九方」。

 

其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溫散腰背風寒濕邪,入裏達表,從陽引陰,和調肝腎氣血陰陽。

 

二、處方分析

 本方中,理順夾脊,開通督脈,助其督率諸陽經之力。

 分腰封腰,活絡疏表,溝通背部三條陽經。

 泛揉太陽,打通膀胱經,去不通之痛,並開門啟牖,經邪以出路。

 打通溫散,溫通止痛,並引在表之風寒溫邪以散之。

 指揉尋分,審陰陽,別柔剛,取背俞,從陽引陰,調動肝腎陰陽氣血以壯骨柔筋。

 震散解郁,助衛陽,並行肝腎在其外府之氣。

 拍通內外,助氣行血,化瘀散結,以滋營陰。

 推降少陽,通足少陽經脈,啟動樞機,降肝膽有餘之氣,以助疏泄。

 推擦八膠,交肝膽以助藏血,會腎與膀胱以固真元。

 推導開合,散浮火以定血氣,和陰陽各守其鄉。

 全方入裏達表,從陽引陰,和調肝腎氣血陰陽。

 既生動地體現了「引法」,也形象地體現了《陰陽應象大論篇》中的一段名句:「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